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是哭着跪着看完的,結束後電影院想起了掌聲,這個掌聲和奉承虛僞這些詞都沒有關係,因爲主演並不能聽到。這裏有的只是由衷的佩服。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出自電影《摔角吧,爸爸》

電影中爸爸爲了讓女兒成爲世界冠軍,定下了一系列的訓練計劃:每天5點起牀,進行各種項目,各種忌口和可惡的牛奶與雞肉,還把女孩子的頭髮都剪掉,讓她們和男孩子去摔跤,使得她們揹負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忍受着來自路人和同學的嘲諷以及異樣的目光。雖然過程是波折的,但結局是美好的,孩子終有所獲,這是一個展現了父親慈悲的大愛,但也有妥協的溫情故事。

教育觀之堅持

父親是全國摔跤冠軍,他有很好的技術,但是無論是誰,無論在哪個方面。只要想成功,勢必要付出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努力,“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任何有濃度的教育,有質量的教育都勢必帶着痛苦和堅持。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第2張

出自電影《摔跤吧,爸爸》

從掌握技能和獲得知識方面來說,教育從來都是痛苦的,是反人類的,是反本能的。無論一開始對這項技能有多高的興致,到後面都必須克服一段枯燥的過程。在孩子尚不能理解這一段枯燥的必要性時,她對於學習和教育是不知對錯,身不由己的,這個時候就是展現父母清晰的方向和目標,那麼孩子這時的“痛苦”就是必要的。

教育中孩子對於一些事物的興趣曲線是成一個波動的狀態,剛接觸時候的新鮮,之後如果不感興趣就有一段時間的下降。之後掌握一定知識獲得一定成就後,又會上升,而陷入瓶頸,則又會下降。

所以,痛苦是伴隨我們整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們不可避免,勢必要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和樂趣,要相信:只有撥開雲才能見到太陽。任何的學習都需要毅力和堅持,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以及非同尋常之處,正因爲如此,最後的成績纔有了“含金量”。

當然,違背規律、忽略事實、過分主觀的堅持則有可能是自以爲是,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創傷。影片中的爸爸剛開始看來強硬、不近人情,但在孩子要遵從其他教練指導的時候,爸爸選擇了順其自然,這就是一種溫柔的堅持。

教育觀之選擇

我的一個作家朋友和我說,這個電影三觀不正確,爸爸怎麼能逼着自己的孩子練習摔跤呢,她們並不喜歡。中國人接受了這幾年新的教育思想,似乎一批人覺得不能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摔跤換成讀書呢?比如說一個因爲文革而錯失機會的爸爸拼了命供自己孩子讀書,然後通過讀書成爲了老師/醫生/設計師/科學家……

你看這是不是一個典型的勵志故事?但是,這也許不是孩子的選擇。你怎麼能強迫孩子讀書呢?這明明就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了。中國人自古以來認同也實踐着“讀書改變命運”,所以即使孩子再不願意,吃瓜羣衆也覺得強迫讓孩子讀書對她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而這時的我們就從來不問孩子是否要讀書。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第3張

出自電影《摔跤吧,爸爸》

所以,我們不會批判自己把夢想強加給孩子,而是我們把夢想分爲了三六九等。顯然在中國人民心中,我們不應該逼迫孩子去摔跤,但是可以逼迫他們學習。

那對於印度這地方來說,女孩子就是從小學習家務然後嫁人生子,14歲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從此和鍋碗瓢盆過一生。這是給她們的選擇嗎?這是現實!再說她們有選擇權嗎?並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願意傾其一切讓女兒有改變命運機會的父親已然是一朵閃耀的奇葩了。

社會發展早就到了可以給孩子提供各種選擇的地步,但是我們依然會對孩子進行逼迫。因爲只有我們知道,什麼纔是對孩子真正的好。這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父愛模式。父愛模式就是作爲孩子,他可能還不清楚什麼是好的,但是父親知道,所以把這些強加給孩子一段時間,我們行動起來見見成效。同時,電影中父親也意識到,溫柔的母親可能會對他的計劃造成干擾,所以定了一個口頭協議:這一年你不要干涉我,如果沒什麼變化,我自動放棄。大家可以看到,母愛的模式就是順其自然和關愛。當然,這兩者都是我們生活和成長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是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需要更多父愛模式的推動和逼迫。

教育觀之情感

大女兒吉塔率先取得了全國冠軍,有些發福的父親送她去到了大學。

《摔跤吧 爸爸》∣摔出來的教育 第4張

出自電影《摔跤吧,爸爸》

放假回家,她看見父親在訓練自己的妹妹,她對父親說:現在不流行這樣摔跤了。兩個人產生了矛盾,進行了一場摔跤。吉塔用上了所有的新花樣,去對抗父親的哪些“過時”的技巧。毫不意外,年輕的摔跤手獲勝,女兒勝利了。

吉塔彷彿打敗了小的時候那個每天魔鬼訓練他的父親,彷彿戰勝了山一般的父親。這個時候她的心裏也許真的很開心吧。而父親趴在自己親手搭建的泥地裏,灰頭土臉,喘不上氣,像是一隻年邁虛弱的黑熊。沒有生氣,沒有憤怒,只是帶着一點令人心疼的無能爲力。

我想到了我上大學之後第一次過年回家,那個時候的我學習了一些新知識,接觸了一些外面的事情。在飯桌上,爸爸再也爭論不過我,他笑着說,我兒子真棒,你看多有思想。但是,我現在回想起他的表情,和電影中的父親一模一樣,透漏着令人心疼的無能爲力。

我們長大了,彷彿可以推倒和戰勝那山一般的父親。但是,無所不能的父親不是被我們打敗的,是被時間打敗的,我們永遠要記住父親依然是我們的巨人!

電影中的吉塔在無數國際大賽上失利,崩潰無比,她打電話給父親。父親一開始還傲嬌的說了一個字:恩。然後聽到吉塔泣不成聲的說出對不起的時候,父親立刻拖着年邁的身子去一個從來沒去過、舉目無親的地方找她,猶如飛蛾撲火一般:“別哭了,我馬上去你那”。

這位父親,在魔鬼訓練女兒的同時,依然帶着他自己獨有的愛,街邊的人給他的點心,他一分爲二,兩個孩子一人一半。

講到這裏,無論是堅持、選擇還是情感,這部影片都摔出了一些思考給我們。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拉孩子一把,也需要逼孩子一把。潛力真的是“壓榨”出來的,我們絕不能認爲教育就是絕對自由,絕對快樂,絕對順其自然的,過分的讓孩子隨心所欲,這不是教育而是縱容,是墮落。

當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也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長,不要揠苗助長。好的教育不一定是片中殘忍的,固執的,自我的,強硬的綁架,無論想要給孩子什麼,都請帶着堅持與愛,以及必要的痛苦和折磨,因爲只有這些才配得上最終的歡笑與榮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