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已經火炸啦!影片憑着好口碑引發了一輪觀影潮和熱議。上映十多天,豆瓣評分依然有9.2分之高。看過的人幾乎都在探討影片中表達的男女平等、父愛等等精神。

可是問題來了——咱們別忘了,馬哈維亞是女兒的摔跤教練,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女兒的老師。那麼,咱老師能夠從電影中獲得哪些教育啓示呢?

一分鐘帶你看完《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阿米爾·汗飾)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夢想就是世界冠軍。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因爲種種原因,直到退役他都與金牌無緣。從那以後,馬哈維亞的夢想就變成了: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2張

誰知天意弄人,妻子一連生下四個閨女!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3張

女兒們一天天長大,馬哈維亞也一天天心灰意冷。有這麼一天,鄰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門來告狀:你看看!你看看!你女兒把我倆寶貝兒子打成了啥熊樣兒!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4張

不成想,馬哈維亞看着閨女們痛扁兩個滋事男孩的一招一式,心裏那叫一個樂呀!——天無絕人之路,他發現女兒們繼承了自己的強大基因,簡直是天生的摔跤手!

馬哈維亞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想着要得世界冠軍,卻忘了,其實誰都可以得冠軍——言下之意,沒有兒子,女兒不也一樣嗎?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如果馬哈維亞沒能想到這一點,那麼電影到這裏就基本“全劇終”了,不過難得的是他想到了,於是,故事正式開始——

馬哈維亞開始對兩個閨女兒進行魔鬼式訓練,後來還把沒啥天賦的大侄子拖下水給女兒當陪練……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5張

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起初馬哈維亞的舉動令全家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女兒們走上賽場參加比賽的過程也屢遭波折。不過,女孩兒的命運也隨着父親的堅持而被徹底改寫,甚至被同齡早婚的女孩子羨慕……

儘管在離開父親來到體育學院後,大女兒吉塔經歷了職業上的蟄伏,但最終還是在父親的鼓勵和指導下獲得了世界冠軍,女兒成爲了馬哈維亞的驕傲!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6張

總之,這是一部在169分鐘內讓觀衆又哭又笑的好電影,毫無尿點,而且絕對燃點與淚點齊飛!

《摔跤吧!爸爸》給老師的八條教育啓示

啓示一

一定要求老師勝過學生的,那是比賽而不是教育

大女兒吉塔在贏得了全國冠軍並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之後,開始跟隨新教練訓練,同時接觸了小村莊從沒體會過的花花世界。慢慢地開始迷信新技巧,按照新教練的指導,漸漸淡忘在父親那裏學到的戰術和技巧。在一次回家的時候,打敗了父親,並且以爲這足以證明自己已經足夠強大。

沒想到後來吉塔在國際大賽中屢遭敗績,在痛苦迷茫中終於與父親和解,並依靠父親的指導和鼓勵,贏得了世界冠軍。

其實,馬哈維亞的技巧還是老技巧,戰術也是老戰術,父親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打不贏如日中天的女兒,可是他依然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被女兒摔倒之前,馬哈維亞一直相信,作爲老師只有戰勝了學生,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可是和解之後,他和女兒的心態改變了,他們都明白了,老師只求要勝過學生,那不過是一場比賽;而老師去引導學生覺醒、成長,纔是真正的教育。

啓示二

好的教學方法還需靈活運用

爲什麼吉塔的教練總是不喜歡馬哈維亞在觀衆席上對吉塔進行指導?因爲馬哈維亞的指導總是與他的意見相左——他叫吉塔注意防守,馬哈維亞卻要吉塔勇敢進攻;他讓吉塔主動出擊,馬哈維亞卻叮囑吉塔要穩住……

爲什麼同樣的情況,兩人會做出不同的指導?吉塔的教練,國家級教練,掌握科學方法,也明白訓練需要勞逸結合等等,這些聽上去似乎比馬哈維亞的訓練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學,可是爲什麼這個教練成了整個影片裏唯一“遭人厭”的角色呢?

關鍵還是馬哈維亞更能瞭解學生(女兒)的心態秉性和賽場情況,能做出更靈活準確的教學判斷。而吉塔的教練呢,就好比聽了好多名師課,讀了不少教育名著,掌握不少教學方法,對理論瞭如指掌的老師,方法論的儲備夠了,只是運用時在靈活度上還欠缺火候。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7張

啓示三

努力爲學生創造教學情境

認真地看了影片,你會發現馬哈維亞跟當地的官員“不對付”。爲什麼?馬哈維亞找當地體育局地方官員希望申請一筆資金,爲女兒購買專業的摔跤墊,卻遭到了官員的冷嘲熱諷。生氣的馬哈維亞受到哥哥的啓發用牀墊做替代,還用彩色筆在紙上畫出正規摔跤比賽場的樣子給女兒看。

這一切的鬥爭和努力,其實就是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構建教學情境。

比如,衡陽的一位中學老師譚湘君,25年來一直在鄉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並長期擔任班主任。“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條件差,口語能力更是一大弱項,如何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成爲擺在多數鄉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爲了幫助孩子們提高英語能力,譚老師悉心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表現慾望,設計口語交流活動,通過看圖、師生互動,情景模擬等形式,不斷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口語水平。

啓示四

持續不斷地激勵和相信學生

“是誰說你不適合55公斤級的?我這就去找他!”馬哈維亞聽到教練要求女兒控制體重,降到51公斤級,簡直要氣炸了!當即收拾小包,帶上主動請纓做飯的大侄子“殺”到了女兒身邊。增加營養、指導女兒訓練,對問責的校長苦苦哀求:“她們唯一的錯,就是有一個瘋狂的父親”。

馬哈維亞始終相信學生(女兒),即便在教練決定放棄吉塔的時候,也依然堅定相信吉塔能夠在女子55公斤級的摔跤賽場上稱霸世界。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青少年進行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這4000多名青少年分別來自600多所學校的同一年級,年齡爲13歲或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在受到老師鼓勵的學生中,74%的人在16歲以後繼續接受教育,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學生中,這一數據只達到66%。其中教師鼓勵對中等成績的學生羣體影響尤爲顯著。他們當中受過老師鼓勵有64%的人獲得A等成績,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只有52%的人得A等成績。

這是第一次量化了老師的鼓勵對學生的影響,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值得教育者思考。

啓示五

幫助學生堅定目標 發現自我

“就是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這是影片中爸爸唯一的信念,就像一句口號響徹了整場電影,所以最終當女兒將沉甸甸的金牌拿到馬哈維亞眼前時,他終於對女兒說出了那句一直想想說的話“你是我的驕傲”。

學生的成長是不斷髮現自我的過程,而教育恰恰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老師要努力地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陷、領略自我的優勢,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鎖定奮鬥目標。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天賦和優點,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和鼓勵,指引學生向目標不斷奮鬥。

啓示六

教學相長,跟學生結成共同體

如果說,《摔跤吧!爸爸》只是一部父親逼着女兒實現自己世界冠軍理想的電影,那麼格調絕不會如此之高,收到的掌聲也絕不會如此熱烈。反而可能成爲一部“父親將夢想強加給兒女”的教育反思片。是什麼扭轉了這些?是作爲“老師”的父親自己的成長和轉變!

一開始,馬哈維亞只是堅定地相信兒子可以幫自己實現夢想,後來他開始相信女兒一樣可以,再後來,在比賽的前一晚,女兒爲他明天比賽應該怎樣的時候,他告訴女兒,需要用勝利去告訴別人,女孩一定可以做到。馬哈維亞從一個平凡的等待得到兒子,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兒子的父親,變成了一個喚醒女兒獨立人格的偉大父親,而他也收穫了一個強大的女兒。

究竟是女兒艱苦訓練後成爲冠軍成就了爸爸的年少夢想?還是爸爸的魔鬼訓練法成就了女兒的冠軍夢?很難說,成爲摔跤冠軍到底是成就了女兒還是爸爸。但是,在爸爸和女兒的淚水和汗水中觀衆看到了最終的獎牌凝結了許多,有爸爸堅定的眼神,不顧一切阻止的信念,有女兒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掉在地上的汗水,總之,獎牌是爸爸與女兒共同奮鬥的成果。

這啓示了教育過程中協作與互助的重要性,爸爸與女兒的關係正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學習是一個互相啓發的過程,是主體與載體的相輔相成,教師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啓示七

喚醒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馬哈維亞逼迫女兒們進行摔跤訓練的用心良苦在何時才被女兒理解?應該是在她們被可憐的早婚新娘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通兒之後——“我希望有這樣的父親,至少他希望你們能夠通過努力去掌控自己的命運!”馬哈維亞沒有這樣說,但他始終在這樣做。所以我們纔看到影片中爸爸和女兒的冠軍夢被叫醒之後的奮進和勃發。

不能否認,如今課業壓力力盤踞在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頭頂,繁多的升學壓力和考試壓抑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什麼讀書?當學生問起這樣的問題,未嘗不是希望教師能夠幫自己發現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有位老師,願意鼓勵學生篤定信念,勇敢地走下去,不畏白眼,嘲笑和質疑,那麼這樣的老師,一定是這孩子一生的“貴人”。

啓示八

教學中善於反思

馬哈維亞聽到屢受挫折的大女兒打來電話,一開始老頭子還固執高冷地不願理,可是在接過聽筒,察覺電話對面的女兒已經泣不成聲時,馬哈維亞終於忍不住流下眼淚,既有對女兒的心疼也有對自己固執地推開和放任女兒的反思。影片裏,馬哈維亞始終在不斷對自己的訓練方法進行反思,變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技巧,才能使女兒走上最高領獎臺。

很多事情形成的過程都伴隨着各種各樣的聲音和不完美,只有不斷的回顧走過的路及時找出漏洞並修補,才能不斷豐盈羽翼,飛得更高,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的諄諄教導是一種反思,回顧教學之路也是一種反思,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上尋跡回顧,也是一種反思,反思的途徑千千萬,但反思卻從不能缺席成功的足跡。

《摔跤吧!爸爸》,裏面這八條教育啓示你讀懂了嗎? 第8張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生是平等的卻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實,自馬哈維亞從一次打架事件中看出了女兒具有摔跤天賦開始,一部對老師而言的“教學大片”就開演了。再多的劇透也只能透露劇情,卻透露不了影片的精彩,替代不了作爲教師的您自己對影片的感悟和反思。但至少,希望您在看了中教君的分享後,能夠更清楚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