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冠希這個“壞孩子”最近又惹事了:大晚上的突然在微博上用“婊子”“屎”等侮辱性詞彙,連發三條,罵起了林志玲……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張

這兩天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他是在爲新女友出頭~

而林志玲一如既往的溫文爾雅,無招勝有招的禮貌應對,與陳冠希的“歇斯底里”形成鮮明對比: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3張

翻看微博與新聞,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共平臺上以罵人的方式泄憤

罵粉絲: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4張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5張

罵狗仔(我個人覺得,所謂“狗仔”,也就是個奉命行事的打工仔......):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6張

罵主持: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7張

當年那個能與吳彥祖論美的帥小夥: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8張

如今卻活成了個沒素質、脾氣差、一言不合就開罵的“潑夫”……

作爲一個看臉吃瓜的羣衆,真是要感嘆“老天白給了他一幅好皮囊”。

出於職業病,當我帶着理解與好奇,查閱陳冠希成長經歷時,

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討人厭的死小孩,

而只是一個“因爲沒有得到愛與尊重,而歇斯底里”的可憐孩子。

無一例外,每一個“壞”孩子的背後都有一段更“壞”的童年。

今天丹媽就來借陳冠希的故事,給大家講講一個孩子是如何變“壞”的: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9張

01 沒有男性角色的童年

陳冠希並不是一個含着金湯匙出身的紈絝子弟。

他出生於加拿大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對於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母親帶着他和兩個姐姐,爲了更便宜的房租,不斷地搬家。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0張

而父親在他的童年裏,則是模糊而遙遠:

“第一次對爸爸有印象,是在香港一間飯店裏,我不太記得他那時的樣子,我只記得我的感覺。哦,我的爸爸!回到溫哥華之後我對這個人蠻有興趣,那個人是個什麼人呢?爲什麼他是我的爸爸?我也是男孩子。你知道,我在溫哥華,一個媽媽,兩個姐姐,全是女人。我應該去香港瞭解我的爸爸是誰。我還想從他身上知道,怎麼成爲一個男人。我想知道怎麼成爲一個紳士。”

每一個男孩在出現性別意識後,都需要從父親的形象中瞭解到“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以此爲榜樣,從而探索出自己應該成爲一個什麼樣的男人。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1張

陳冠希也是,10歲時,他不顧媽媽的反對,隻身來到香港開始“尋父之旅”:

然而事實卻是來到香港後,他沒有看到父親的高大偉岸,而是要面對四處流散父親性取向不明,和多名男性有染的流言。

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我不知當時的他是如何看待那些難以啓齒的傳言,又是如何解讀人羣中,笑臉背後對父親、對自己的那些竊竊私語。

我只知道,他很憤怒:

每一次被問到父親的的性取向問題,他都會大吼:“我爸爸不是Gay!”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2張

而業界多名心理學界在分析“豔照門”事件時,都認爲陳冠希之所以那麼沉迷性事,熱衷拍攝記錄性愛影片的原因之一,是他需要用“性”來突出自己的男性性徵,以此發泄自己在在父親事件中的憤怒與屈辱。

? 育兒啓示:父親是每一個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男性角色”,一個爸爸的言行舉止,決定着他的兒子將來成爲一個怎樣的男人,他的女兒將來會如何看待男人。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3張

02 沒有陪伴

陳冠希來到香港後,父親陳澤民已是當時娛樂圈的大佬,坐擁多間演藝唱片公司,陳冠希一下從加拿大的窮孩子,成了香港的富二代。

爸爸給了他司機、保姆,豪宅豪車,甚至每天塞給他1000美金供他花銷,卻獨獨沒有給這個孩子一直以來渴望的“陪伴”: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4張

“我所得到的只有錢,我不能說他從來沒有陪伴過我,但是並沒我想象的那麼多。也許我想要的太多?”

每一個孩子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爲父母肯定是愛自己的,而當孩子常常從父母那得到的是否定與冷漠時,孩子則會認爲是自己的錯,以此形成消極的人格。

每一個人原生性格中的自卑與憤怒,幾乎都是由此而來。

即使是陳冠希這樣狂妄自大的人,回顧起童年,也下意識的將父親對自己的冷漠,歸結爲自己的不當——“也許我想要的太多”。

他在物質上也許已經是香港最富裕的孩子,可在精神上,卻窮得一無所有。

加拿大的十年,他沒有爸爸,香港的十年,他有爸爸,可爸爸卻只是一臺提款機。

?育兒提示:對於兒童來說,富與窮並不是一個實體,而是一種感覺,在孩子心裏,金錢與物質的富足永遠替代不了父母的愛與陪伴。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5張

03 沒有教育——“HipHop就是我爸”

在採訪中他說自己一段跟着媽媽,一段跟着爸爸,從來沒有一個很持久的東西,唯一一直都在的就是“HipHop”。

他說“HipHop就是我爸”,他從HipHop中學到了如何交友、如何戀愛,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些本該從父母、書本、學校中習得的東西,他卻是從那些暴烈的歌詞中學到。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6張

我並沒有貶低HipHop這種音樂形式的意思,HipHop是一種用激動、憤怒的歌詞與節奏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如果一個青少年在有父母、好友、良師、好書的陪伴下,聽聽HIPHOP、搖滾什麼的,我覺得這沒什麼,只是一種對音樂的欣賞。

可當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在毫無其他正確引導情況下,毫無甄別的,只從這樣的憤怒的音樂中學習人生,那就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他會像陳冠希一樣,將他的人生也活成一曲滿是髒話和暴怒的HIPHOP。

?育兒提示:你不管教你的孩子,那你的孩子可能就要被其他東西教壞了。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7張

04 沒有信任、沒有尊重、沒有安全感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陳冠希這樣沒禮貌的人在採訪中,最愛強調的就是“尊重”和“信任”,對於爲何每次要打罵跟他的粉絲和狗仔,他說:“不是說他們做錯了什麼,只是他們表現得不夠尊重”。

他就像個不安的刺蝟,一戳就炸,任何一點點的不信任與不尊重都能讓他情緒失控、自毀形象,而炸完之後,似乎又沒啥事了。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8張

這種高頻的憤怒與失控都源於他在成長中遭受的所有背叛與欺騙,以及不信任:

(1)父母“善意的謊言”

陳冠希14歲才知道父母離異的事實,他氣父母離異,更氣得是父母瞞着他,至親的欺騙讓他感受到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明明與我最密切的事情,爲何最後一個知道的是我?!

他開始自暴自棄,理直氣壯不理父母、不上課、不回家,那種叛逆讓他體驗到一種“復仇般的快感”。

(2)初戀女友的背叛

大部分沉溺早戀不可自拔的孩子幾乎都源自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親密感,陳冠希亦是如此,15歲那年,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這讓他幾乎灰暗的人生又燃起了一點點愛的光芒。

可交往八個月後那個女孩告訴他,她劈腿了陳冠希的好朋友。他說:“那時候我聽了簡直快瘋了,覺得女朋友和好友全都背叛我了,於是我就變得很不相信別人。”

原本就未在童年與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初戀與好友的背叛,令他在親密關係中形成了焦慮型依戀模式,

他渴望愛,他曾在採訪中說自己最渴望的是幸福的家庭: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19張

可過往的一次次背叛讓他習慣性懷疑、害怕別人不是真的愛他,會像父母、初戀一樣背叛他、拋下他,

於是,在親密關係中,他會製造很多麻煩(比如出軌)測試伴侶對自己的愛,挑戰與破壞已經穩定的親密關係,即使在豔照門事件後穩定交往過兩任很不錯的女友,最終卻都是以他劈腿收場。

(3)“豔照門”後的衆叛親離

採訪中,陳冠希曾說之前他在香港至少有2000個朋友,而“豔照門”事件後,自己的朋友用十個手指就能數得過來。

而“豔照門”事件之後,他也嘗試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0張

他去參加馬拉鬆,做公益,卻總有人對他挑刺,再也沒人敢找他拍戲,他的努力與道歉並沒有換來大衆的原諒。

一怒之下,他覺得“去他的,我就做自己好了”!

他想做生意,他的父親和所有人一樣對他一臉鄙視: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1張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2張

他說“我活着,就是爲了證明他們錯了”

這多麼像我們生活中那些早早就被貼上了“壞孩子”標籤,被父母、老師盯着錯處不放的熊孩子。

有時候,即使他們有了向善向上的心,有了那麼一點點小小的進步,我們卻視而不見,孩子那顆想改的心,就這麼被打死在了萌芽中。

?育兒提示:所謂的“熊孩子”其實比任何一個好孩子都需要你的鼓勵,你怎麼看待你的孩子,他就怎麼看待自己——

“既然世人都覺得我壞,我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能好,我就這麼壞下去吧”~信任、尊重與愛,永遠是“浪子回頭”最大的動力。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3張

陳冠希的Low,其實毀於家教門 第24張

最後,我還想來說說所謂的“真性情”,陳冠希微博的粉絲數量是林志玲的一倍,也許因爲是咱們平日都活的太壓抑,一些人便對陳冠希這種敢於破壞規則、不顧他人感受、想罵就罵的自由心生嚮往,覺得他那些青少年般的行爲就是所謂的“真性情”。

而我卻覺得,那不過只是一個長期得不到愛與關注,而又沒有得到治癒的孩子,歇斯底里、毫無自控的表現。

他的人生已經爲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他也就只敢在網絡以及自己的地盤嚷嚷,到了大陸,受了挫折,也只能乖乖認栽。

(因在機場鬧事,飛機延誤演出被取消,陳冠希雖然很氣卻一言不發,說只想趕快回港)

真正的“真性情”應該是待人真誠,不虛僞,面對不公,用理智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敢於直面真實的自己,自己的好,自己的壞。

正如電影《大魚》裏的那句經典臺詞:

“你覺得最惡最壞的那些東西,其實只是因爲孤獨,缺乏融合的個性”。

表面屌得不行的陳冠希,以及那些表面橫得不行的壞孩子們,內心其實也只是一個渴望愛、渴望尊重、渴望信任、渴望融合、渴望被原諒,害怕被拋棄、被嫌棄,內心脆弱,又不知如何取得他人肯定與關注,維持親密關係的傻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