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是對孩子忍無可忍,還是對自己無可奈何?

你是對孩子忍無可忍,還是對自己無可奈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常有媽媽分享說,今天又兇了孩子,實在是忍無可忍。但是吼完之後又超後悔,看孩子哭腫的臉蛋,覺得實在不應該,本來是一件小事,甚至有時還是誤解造成的。

常常有媽媽分享說,今天又兇了孩子,實在是忍無可忍。但是吼完之後又超後悔,看孩子哭腫的臉蛋,覺得實在不應該,本來是一件小事,甚至有時還是誤解造成的。

你總是說孩子讓你忍無可忍,

不如說是對自己的脾氣無可奈何。

育兒先育己說的是真沒錯。

常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是知人難。

可是比這更難的是“自知”。

而育兒和育己就在每天的生活之中。

昨天吃完晚飯之後,陪兒子一起玩,

本來是教他用兩支筆加一根繩子畫圓,

結果還是跟他畫那些小貓小狗去了,

最後又要求我給他畫一條蛇,

完了還要剪下來,用來嚇他媽媽。

滿心期待我們的作品出爐,結果事與願違,

因爲畫的太彎曲,一剪下來就蜷曲在一起,

一點也不嚇人。

你是對孩子忍無可忍,還是對自己無可奈何?

這個時候,兒子的臉是說變就變了。

說彎了,彎了,

開始哭了起來。

說實話,看到因爲這個事也哭的兒子,

實在是覺得無理取鬧。

真的想兇他幾句,狠狠教訓一下。

不過我告訴自己:忍住,一定要忍住,

外婆過來把他帶走時,還一直在哭,

最後在房間裏還在哭。

冷靜了一會我開始站在他的角度想。

他的期待落空,心情不好,

那就讓他發泄一下吧,打罵壓制毫無意義。

過了一兩分鐘,我過去蹲下來跟他說:

“我知道你心情不好,那是因爲這次沒剪好,爸爸明天給你剪一條大黑蛇,好不好。”

“你心情不好就好好說,哭可不能解決問題的”

得到理解和寬慰之後的孩子,馬上就溫和起來,

剛剛那任性的哭泣沒有了。

我想,如果不是加強了對脾氣的修養。

真的會被內心的那個“魔鬼”所控制的。

有時候,就要學會“放一放”。

你是對孩子忍無可忍,還是對自己無可奈何? 第2張

有很多媽媽說“忍無可忍,能不能打孩子?”

我想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答案。

記得有一次在一個朋友家,他家裏的兒子也是一個淘氣蛋。

那天見多了一個年齡差不多的玩伴,興奮地在家裏蹦蹦跳跳。

帶着弟弟在家裏的沙發上滑,還大聲地叫喚着。

後來他去了他媽媽坐的那頭。

在媽媽的懷裏拱。

正在拿着手機上網的媽媽有點惱怒。

“去一邊玩去!”

過了一會,他又來了,還搶走了媽媽的手機,說要媽媽一起玩。

這時候他媽媽就急了。

把他抓過來,說自己有事,沒時間玩。

孩子還是不聽,說要玩。

媽媽把手機搶回去的時候就大聲哭了起來。

這時,只見他媽媽抓住他就往沙發上一擺。

一頓屁股抽過去,劈啪劈啪的。

孩子這個時候倒是不敢鬧了。

她回頭跟我們說“這熊孩子,要打才行。”

從頭到尾,孩子有什麼錯。

打擾了媽媽看手機。

可是大人總是有大人的理由。

最可氣的是,有些父母會跟你說,打自己的孩子還需要理由嗎?

打是愛呀!

“打孩子是愛孩子!”

這是很多父母奉行的教子理念,是比較傳統的家庭教育思想。

打孩子,當然是爲了孩子好,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是,打孩子真的對孩子好?

會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自己小時候就是常常捱打的。

每次犯了錯,等待的就是一頓打。

記得有一次因爲跟朋友去了朋友家玩了半天。

因爲委託一個鄰居跟家裏人說。

可是鄰居偏偏忘了這事,結果家裏人在外邊找了我半天。

晚上我興沖沖地回到家。

結果捱了有生以來最重的一次打。

那竹枝抽在腿上。

說不準我以後擅自外出。

儘管錯不在我,但我感覺到擔憂和怒氣纏繞。

一下一下地狠狠抽着。

沒人訴說只好寫日記,自己安慰自己。

多年以後,剛開始有了孩子,也是脾氣暴躁,看到孩子無理取鬧,心裏的怒火就起來了。

爲什麼會這樣?

我常常會反省

因爲我不想變成一個朝着孩子發這種火的爸爸。

有了孩子,我們會常常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而自己又常常不由自主地像極了當年的父母。

暴脾氣養出來的暴脾氣也做父母了。

又一個孩子要受傷害了。

當我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進行自我剖析,

也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去努力讀懂自己的孩子。

育兒心理諮詢師娜奧米·阿爾多特曾在書中指出:

“孩子是引爆你憤怒的導火線,而不是給你產生憤怒的原因。他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孩子的行爲啓動了你內心的程式,要求你依照它編排的內容去做,雖然這個自動發生的反應,你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遵從它的指示。你可以傾聽自己的內心,排除衝動,以便更好的關心孩子,不受習慣反應的干擾。

這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發的脾氣往往跟孩子無關。

而跟自己的內心及經歷有關。

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

讓孩子有一個訴說的機會

也讓彼此有一個情緒發泄的空間。

這不僅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益,其實對父母而言也是一種自我修復和心靈成長。

你是對孩子忍無可忍,還是對自己無可奈何? 第3張

我們總是在狠狠傷害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

爲什麼我們平時對外人客客氣氣的,是和藹可親的叔叔阿姨。但是一回頭就變成了凶神惡煞,對自己的孩子斥責喝罵呢?

有很大一個理由是:我自己生的,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當孩子拖拉磨蹭,不吃飯,學習成績差還不認真寫作業。

有的父母馬上就拉下臉皮,把孩子推得遠遠的。

上次在小區樓下,看到一個爸爸在樓下抽菸。

二樓的窗口一個孩子在叫着

“爸爸,我也下來玩了”

“我不想理你,作業也不好好寫。”

“我認真寫了。”

“你就不要騙我,再這樣說我回來抽你。”

這是一個被氣壞了地爸爸,在下面消氣。

很多父母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完全像是一個被孩子逼進死衚衕的逃兵。

所以要爆發出原始的脾氣來反擊。

這往往就是軟弱的表現。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輕易對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的行爲讓你感到忍無可忍,也一定要忍一分鐘。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而不要用一種成人思維去理解。

更重要的是儘早融入孩子的生活,不要做那個孩子一犯錯你就出現的“執法官”。

而是要做一個陪伴者。

因爲孩子的行爲很多時候不是一時的意氣用事,而是跟他長期以來的心理及行爲發展有關。

所以,不要總是抱怨孩子讓自己忍無可忍。而自己卻對自己無可奈何。

因爲,能夠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後給他支持的那個人只有你。

你的優秀,讓孩子站的更高,看得更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