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火了!家長逼孩子寫字、背詩,連教育部長都看不下去了

火了!家長逼孩子寫字、背詩,連教育部長都看不下去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有一條消息火遍了朋友圈,家長和老師紛紛傳閱表示贊同,原來是教育部新任副部長沈曉明的一則講話。

最近有一條消息火遍了朋友圈,家長和老師紛紛傳閱表示贊同,原來是教育部新任副部長沈曉明的一則講話。

沈曉明部長在講話中明確表態:

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認同生長髮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

沈曉明是一位醫學博士和教授,長期在醫療衛生領域奮鬥,在兒科學領域多有建樹,在“兒童鉛中毒防治研究、新生兒聽力篩查研究和兒童睡眠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今天要跳出教委,說些兒科醫生的話,從兒童規律角度,談談教育中的醫學問題。”在2010年7月的暑期上海市校長培訓班上,沈曉明以“一個兒科醫生眼中的教育問題”爲主題作了開場報告。

他的這個報告,給現在所有的家長、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都敲醒了警鐘,值得所有人深思。

生長髮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

“有時候,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就是教育規律,這點大家認識不夠。”

沈曉明以數學學習問題舉例。六七歲的一、二年級學生,爲什麼會覺得數學難學?醫學研究表明,讀數、寫數最難,找規律、立體圖形最簡單,但中國的數學教育從來都是從讀數、寫數開始。由於讀寫、學數字需要用到更高級的思維,而多數六七歲的孩子這方面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因而會覺得困難,容易產生失敗感。而如果從簡單的讀圖等開始教,符合孩子的發育規律,則會容易得多。

沈曉明還舉例說,當前,多數孩子握筆和寫字姿勢都不對:頭歪着,趴在桌子上寫。這是因爲6歲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發育過程中,握力不夠。一上學就要學寫字,只有用手指握住筆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但這樣,手指會擋住所寫的字,只有把頭歪下去,才能看得見。“如果老師知道這些醫學知識,就不會一味責怪孩子了。教育研究者也會相應地改革教學內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早早認字,也有的學校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讓孩子做大量的數學、拼音、識字練習題,彷彿大家都在賽跑似的,把自己的孩子儘快地推上人生的賽道。

很多家長認爲:孩子早認字就能提早自主閱讀,提早自主閱讀對於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掌握知識以及培養學習和寫作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好處。

事實真的如此嗎?塔夫脫大學教授Maryanne Wolf在《閱讀大腦的故事和科學》中的一個研究結果,可以更清晰地證實上面的觀點:“真正的閱讀需要把大腦不同部位複雜的功能綜合起來。這包括視覺、聽覺、語言、概念生成等等。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所謂的‘髓鞘’形成。‘髓鞘’形成一般要在5到7歲之間完成。男孩在這方面則偏晚一些。”這一研究成果基本上解釋了爲什麼在世界範圍內讀書識字是從5到7歲之間開始。

而且,從科學的角度看,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右腦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孩子6歲之前,以運用右腦爲主的,從6歲以後才用左腦進行抽象思考和學習。所以,年齡小的孩子富於幻想和直覺,是感性思維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學習的最主要特點是喜歡聽故事、聽音樂、看圖畫、空間探索等,孩子是運用視覺、聽覺、感覺來進行綜合學習的。所以,講故事、空間感的培養、音樂、美術等方面的薰陶,才更加適合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

逼迫孩子在不合適的年齡做能力達不到的事,只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對今後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是十分不利的。

火了!家長逼孩子寫字、背詩,連教育部長都看不下去了

老師不懂醫學知識,對醫學標籤要慎用

沈曉明說,被貼上“多動症”標籤的孩子真正被診斷爲多動症的只有30%。據瞭解,在多動症患兒中,60%是老師而非醫生首先下的判斷。另外,有72%的老師認爲班上超過5%的孩子有多動症,30%的老師認爲班上16%-30%的孩子有多動症。其實,學習不好的孩子經常有多動症症狀,但這並非是多動症。

“老師傾向於給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這是在推卸教育責任。”沈曉明表示,老師應該慎給學生戴多動症的帽子,也不能因爲學生是多動症而放棄他。老師不懂醫學知識,對醫學標籤要慎用。

多動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下面這些常識可以幫助家長判斷自己的孩子:

第一,多動不等於是多動症。多動症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動作很多。

第二,多動症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指徵:

一是注意缺陷,總是跑神兒,無法把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二是多動,各種無意義的小動作特別多;

三是情緒易衝動,容易被激惹。

這三種情況都符合了,還有病程起碼半年以上,且經過正規的專科醫院診斷,纔可下結論。

第三,簡單點說,多動症是一種病。

這種病有可能來自於家庭遺傳,比如有些父母小時候就是多動症但是沒被發現,或沒有治療。結果遺傳給了孩子。

所以,如果父母和老師生硬地給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但孩子並非真正的多動症兒童,這樣就容易給孩子不好的暗示,導致孩子越來越好動,且喜歡跟父母對着幹。

如果孩子果然是個多動症兒童,那麼家長的焦慮和總是強調他的多動行爲,或者因爲這些行爲對他打罵,也會強化孩子的症狀,以及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於孩子康復。

讓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時

沈曉明副部長也關注了兒童的睡眠問題。他還給出了一些數據:上海學齡兒童平時睡眠不足率高達83.3%,即使在週末仍有近50%的兒童睡眠不足10小時。“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孩子從6歲,也就是讀小學那天開始,睡眠就不足了”。

沈曉明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兒童肥胖,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學校最好能改變作息時間和減輕課業負擔,讓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時。

現在,有晚睡習慣的寶寶越來越多,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爲,反正孩子第二天想睡到幾點都可以,晚睡也沒什麼關係。其實,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晚睡對孩子的身體十分不利,這不是第二天晚點起來就可以彌補過來的。

1影響肝功能和性格

人體肝臟從每天的下午三點到次日凌晨三點,會把肝糖儲存起來,在凌晨三點以後透過膽囊的分解作用,把肝糖轉化爲葡萄糖,供應孩子身體第二天的活動之需。

如果孩子平時睡得太晚,肝臟就會把原本要儲存起來的肝糖轉變成葡萄糖消耗掉,來供應孩子熬夜活動的需要。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孩子體內所需要的葡萄糖就可能會不足。長期晚睡的孩子,肝臟功能勢必會減弱。

中醫主張:肝者將軍之官,決斷出焉。健康的肝臟可以給我們勇氣,就像統兵的將軍一樣,遇事果決,而且充滿行動力。如果孩子總是晚睡,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怯懦、膽小怕事,做事猶豫不定,沒有行動力。

2影響長個兒

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決於父母基因,30%取決於後天因素。而在這30%的後天因素中,睡眠的影響佔第一位。晚睡或睡眠不足都會使孩子的腦下垂體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使孩子長不高。

3影響孩子體重

晚睡的孩子在第二天經常會有晚起的習慣,這很容易讓孩子漏掉早餐。等到吃中午飯的時候,孩子要麼會一下子吃很多,要麼會食慾不振。這種作息不規律的孩子體重很容易兩極分化。

4傷害孩子心臟

睡眠不足會還會讓孩子的情緒處於亢奮狀態,情緒亢奮則會導致血壓、呼吸、心跳加速。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過度亢奮的狀態下,會發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即使孩子現在沒有發病,也有可能爲將來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種子。

5影響抵抗力

長期無法早睡的孩子,會處於比較疲憊的狀態,身體抵抗力也跟着下降,因此很容易小病不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