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禮儀絕不是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

禮儀絕不是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位同學,請問這一樓有廁所嗎?”我以猙獰的表情拉住了一位正在悶頭前進的男同學。小男孩拼盡全力點了點頭,“有的有的,老師!”我想,這位同學一定會察言觀色,因爲他看出了我有些許的着急。然後他拉着我的袖子,一直把我帶到女廁所門口,“老師,這裏就是!”

“這位同學,請問這一樓有廁所嗎?”我以猙獰的表情拉住了一位正在悶頭前進的男同學。

小男孩拼盡全力點了點頭,“有的有的,老師!”我想,這位同學一定會察言觀色,因爲他看出了我有些許的着急。然後他拉着我的袖子,一直把我帶到女廁所門口,“老師,這裏就是!”

我連聲說“謝謝”。他轉身揮手跟我再見,還不忘給了我一個大微笑。

這一幕,家長可以想到嗎?

我們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關心孩子考試焦慮,關心孩子記憶技巧,我們只關心孩子有關學習的一切。很多家長說不能無時無刻24小時看着孩子,看不到孩子學校的生活,只能通過成績來反應。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孩子需要熱情的跟老師打招呼,需要隨手把走廊的垃圾撿起,需要善良的幫助請教他們的每個老師和同學……這些我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而好的禮儀習慣代表了孩子的修養、謙卑、對別人的尊重,它更是孩子和這個世界交互的方式,是孩子與世界建立良好關係的橋樑和渠道。孩子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孩子的禮儀習慣有關。但是,我們除了讓孩子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之外教過孩子儀表儀容嗎?教過孩子待人接物嗎?教過孩子言談舉止嗎?我們對孩子禮儀習慣問題的關心微乎其微。

我們從未關心的禮儀那點兒事

禮儀即教養,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就是以德服人,一個“禮”字,承載了我們的哲學理念和行爲方式。

有很多家長不理解爲什麼剛上小學的孩子學了鋼琴啊舞蹈啊就非要上臺彙報演出,這既不能考試加分也不能獲得錢財。但是,孩子獲得的是自尊,是成就感,是站在舞臺上的引以爲傲,他們願意花費自己所有的課餘時間,甚至等待一年的時間來獲得一個強大的舞臺儀式感。

這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種精神上的禮儀。生活需要這樣的儀式感,需要我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發展心理學家埃裏克森表明,小學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關鍵時期。

以下這些禮儀,你知道嗎?

禮儀絕不是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

♂彎腰撿東西、繫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臀朝天,難登大雅。

♂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嚥,既不利於消化,又有損形象。麪條要咬斷吃,不要變成“吸塵器”;喝湯用小勺,不要“噸噸噸噸噸”。

♂坐椅子雙膝併攏,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那不是酷斃了而是醜哭了。

♂到別人家做客,未經主人允許,不隨意亂翻東西。

♂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要發出真誠的讚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說過“再見”後,停頓3秒再掛。

♂別人爲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公共場合,少吃大棒骨、各種脖子、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忍直視。

♂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的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習慣,我們自己平時注意過嗎?讓孩子自覺遵守這些禮儀規範了嗎?禮儀是一種文化,是一道風景,更是一種習慣。

禮儀習慣不靠養成靠建立

神經學觀點認爲,人的行爲習慣和思想方式是由大腦的神經通路決定的,習慣是大腦中構成的一條發泄途徑。神經學家James強調:物質的組織變化一定會帶來該物質的附性新習慣。

簡單來說:如同折過的紙,若是再順着原來痕跡去折的話,便不必那樣地費力了,因爲習慣已經養成。

比如,孩子練習打乒乓球,開始師傅會讓孩子判斷來球的高度、角度和揮拍的姿勢,當然不同的來球會有不同的姿勢。第一次師傅教孩子時,他會觀察別人,會刻意去注意和模仿,每一次的訓練都是在打通一條神經通路。

當孩子揮拍千百次以後,這個神經通路就被建立,前方來球,神經通路會告訴他怎麼做,他的動作會在剎那間連貫完成。

禮儀絕不是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 第2張

當然不是所有的神經通路都是決定好的行爲。不好的行爲也是由神經通路來決定的。比如說,孩子開始牙牙學語,他學會了在生氣的情景下罵人的習慣,也就是他開通了一條罵人的神經通道。

這條神經通路一旦建立,基本很難消亡。即便在前一分鐘他知道罵人不對,在後一分鐘遇到生氣的情景,他會不假思索的張口罵人,因爲這是神經通路讓他這樣去做,他根本沒有時間反應。

很多事在做完以後我們都會後悔,就是因爲我們的認識永遠遲於先前所建立起來的神經通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就是說一旦某一條神經通路被建立,是很難移掉的。除非我們把認識也在千百次的訓練中讓它成爲新的一條神經通路,比如說,用待人要禮貌這條通道來阻擋行爲習慣轉向罵人的通道。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對這個社會進行認知,開始建立自己的神經通路。如果他的成長環境是一個書香門第,禮儀之家,他就會建立愛讀書、懂禮貌的神經通路;而一條神經通路在一個動作或是行爲在連續21天以後初步形成,在90天以後得到鞏固。他天天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神經通路是很容易建立和得到加固的。

只要我們不斷訓練和強化,每個孩子都會成爲小淑女或者小紳士。禮儀絕不是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它是關乎言行舉止,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的綜合體。禮儀是增強修養的保障,更是美好形象的標誌,也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