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怕生、說話沒禮貌? 又到了比拼家教的時候了!

孩子怕生、說話沒禮貌? 又到了比拼家教的時候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走親訪友拜年送祝福。而寒暄問候中,孩子又能否做到大方得體呢?

有的孩子不願意主動打招呼,看到生人就往爸媽身後躲。有的孩子說話非常不得體,“媽媽,這個叔叔長的好醜啊!”、“阿姨,你可真胖!”……雖說童言無忌,但對方聽到後依舊難掩尷尬,嘴上不說,心裏着實不快。

對幼兒言語表達的教育存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家長們不妨因勢利導,抓住節日走親訪友的契機,將孩子說錯話的尷尬轉化爲一次關於禮貌和情商的教育契機。那麼我們就需要先來了解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出現了上述的行爲呢?

首先,孩子不願意叫人,往往被家長認爲沒有禮貌。禮貌是基於日常的學習和培養,而就孩子身心發展階段而言,這也和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有關。3歲左右的孩子便逐步有了自我意識,也就是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做的事情,同時也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那麼迴避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也就順理成章。這裏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假如孩子沒有叫人,家長便說教孩子做的不對、不禮貌,那麼在孩子就會把不主動叫人和“媽媽的不滿”、“我是不禮貌的孩子”這樣的情緒和想法聯繫起來。這種不好的體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迴避叫人,而媽媽也會一直不滿下去。

其實家長不妨適時提醒,比如,可以事先與孩子說好,“待會兒見到外公外婆時要打招呼,這表示我們來給二老拜年了。外公外婆也會很開心,覺得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這其實和去幼兒園跟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是一樣的。”

孩子怕生、說話沒禮貌? 又到了比拼家教的時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害羞,不願意叫人,平日裏可以嘗試通過一些小遊戲來啓發孩子。比如,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在遊戲中關注那些與人打招呼的禮貌行爲。或者在繪本閱讀中,注意小動物們之間打招呼的禮貌行爲,並適時告訴孩子也可以這樣做。

但如果孩子真的非常不願意叫人,不願意打招呼,父母則應該尊重和接納孩子現在的狀態。不要強求,要求孩子一定要怎麼樣。強行的要求反而會讓孩子對與人打招呼產生壓力和情緒。


其次,孩子亂說話,往往被家長認爲不懂事。然而,孩子的直言不諱和其自身言語發展階段的特點有關。4歲前後是孩子言語表達從外部到內部的過渡階段。也就是說,孩子在4歲之前,言語表達是具有情境性的,即看到什麼就說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會有太多心理活動的過程。他們不會去想,“我覺得這個叔叔長的有點醜,但如果我直接說出來的話,他可能會不高興。”而內部言語的發展則是要在4歲之後,即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說了這句話,會不會得罪人。

那麼,家長如何在這類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啓發、引導孩子得體地表達呢?不妨借鑑以下三點:

停止強化類似言語行爲,並讓孩子承擔自己說錯話的責任。孩子通常不知道自己無畏的言語表達代表着什麼,只根據成人的行爲反應來確定自己是不是要繼續之前的行爲。針對孩子的“童言”,大人往往會有過渡的反應,比如大笑,逗孩子說更多。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剛剛的行爲很有趣,對吸引大人注意力很有用,則會增加使用類似言語的頻率。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及時將孩子拉到一邊,用正式地語氣告訴孩子剛纔那樣說是不對的,並教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別人這樣說你,你會怎麼想呢?”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的言語會給他人帶來什麼樣消極的感受和傷害。可以讓孩子主動去道歉,媽媽在孩子背後默默支持,告訴孩子知錯能改,自己承擔責任就還是好孩子。

培養孩子學會讚美別人。這一點的培養需要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積累和引導。一個人擁有溫柔待人的能力,必定是自己曾被人溫柔的對待過。家長希望孩子是一個會讚美別人的人,首先需要學會讚美孩子,讚美自己的伴侶。

這裏需要注意:十句籠統的“你很棒!”比不上一句具體的表揚。“你今天幫爸爸倒了水,還幫媽媽扔了果皮垃圾,你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這樣具體的讚美,會讓孩子將自己與具體而正向的詞聯結起來。在讚美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也會從生活事件中看到別人的閃光點,逐漸學會讚美別人。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儘量避免在孩子的面前抱怨工作或生活,說別人的壞話或者說粗話。

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家長時常要提醒自己的。希望孩子怎麼做,自己需要先做到。節日會客,接人待物,要想孩子的表現得體大方,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擊教會的。高情商、高素質,要靠父母平日裏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