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

緊張的高考已經結束,接下來是焦急的等待出分數,填報志願。在此提前祝莘莘學子進入理想的大學!

一場高考,考驗的不只是考場內的學生,更有考場外的家長。在我們家長意識中,對於這場決定孩子命運的考試,我們是無論如何都要服務好的!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一位媽媽的感受:

提心吊膽3年,終於捱到了高考。我推掉所有的事務,專心在家陪護。這是兒子一生最關鍵的時刻,這一刻不能鬆懈。

想着給他加加營養,讓他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於是各種飯菜花樣翻新;想着讓他早點睡覺,於是考前的那幾個晚上都沒有開過電視,還跟跟樓上的小朋友說哥哥要參加高考了,最近不要亂蹦亂跳。

可是,兒子還是習慣跟同學在一起吃飯,晚上總要熬到11點半,纔去睡,他說這種學習方式已經成爲了習慣,有幾次還抱怨,周圍太安靜,會失眠。

高考前那晚,我不知兒子睡的如何,但自己幾乎一夜無眠,各種恐慌。7日一早,我精心做早餐,鍋碗瓢盆輕拿輕放,唯恐吵醒兒子。飯後,想着把兒子送去考場,然後回家做飯,快結束的時候,再去接他。

可是,兒子堅決反對。我內心焦急,但也不能動怒,只好一遍遍囑咐他,拿好准考證,帶好2B鉛筆,過路注意安全,答題不要太急,審好題再答……而他只是“嗯”了一聲,表示回答,轉身走出家門。

最終我沒有忍住在家的焦慮,頂着大太陽去了兒子考試的學校待了一個小時。這樣緊張的時刻,站在考場外或許纔會讓自己心靜一些......

看到一位母親說,“我偷偷跑來,只是爲了在人羣之中看她一眼,也安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只是,我們的孩子沒有那麼脆弱,他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在調查當中,很多孩子都說,“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着自己,因爲感覺跟平時的考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來了反而有些心理負擔。”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也理解孩子們的心聲。我們總認爲孩子還小,於是爲他操持所有。但有的時候,父母不是幫忙,是添亂。

02

焦慮的父母總是迫切地渴望孩子能擁有幸福的未來,於是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爲孩子定製了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比如時間、計劃、學校、專業……然後以愛的名義強迫執行。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第2張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既然,誰都無權侵略別人的人生,聰明的父母都會成爲一個旁觀者,看着孩子長大,而不是替孩子成長。所以,請離孩子遠一點,相信孩子完全有能力應付他們關於成長的事情。

03

優媽上大學的時候,不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年代。可在同學當中,也出現過“媽寶男”。

他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來校那天,父親、母親開車豪車將他送來。父母給他了一個好的出身,卻沒有教會他如何打理自己的大學生活,甚至不會照顧自己。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第3張

衣服基本都是攢到一定程度抱進洗衣機,或是讓室友幫他洗單件。生病發燒,不懂去醫院,用被子裹緊自己,一杯一杯的喝水。一口一個“我媽說”,讓人又恨又憐。

我想,他也曾經反抗過,但當他剛學掃地的時候,媽媽搶過掃把;剛學做飯的時候,媽媽搶過菜刀;剛學洗衣服的時候,媽媽搶過衣服。

後來,他“懂事”了,爲了迎合媽媽的愛,他選擇嘗試這種被愛的感覺,漸漸地他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再後來,他享受其中,無法自拔。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幫得越多,獨立性就越差,依賴性就越強。

04

遠子,不是要跟他劃清界限,讓他自生自滅。它意味着媽媽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變化和需要,承受住焦慮擔心,允許孩子自己做主,允許他長大。

讓幼小的孩子獨自探索,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比如,當一個正在蹣跚學步的孩子想去拿一個玩具?他真正需要的,不僅是拿到那個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這件事情,完成拿玩具這個過程。

如果這個時候,你出於“好心”主動幫孩子,主動替孩子拿了玩具給他。你很可能就打擾了孩子,自己嘗試獨自完成這件事情,探索這件事情的過程。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第4張

對於自己的兒子,白巖鬆選擇了“縱容”他的興趣。兒子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時,孩子迷上了金庸,並一口氣讀完了全集。之後,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

孩子小學畢業,閱讀量就比同齡人高出了數倍,更重要的是養成了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白巖鬆說:“自然生長,不要打擾孩子的興趣。”優秀的父母往往有旁觀的自制力和定力。

05

孩子的思維總是機靈難測、五花八門,潛力遠超乎我們的想象,而我們常常容易輕視孩子的能力,對孩子的想法或是做法不屑一顧,我們迫不及待以智者的身份強勢闖入,要麼嘮叨指點,要麼代而爲之。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考上大學也沒用!深度好文 第5張

要知道,孩子只有在獨自探索中,才能培養興趣、學會思考、懂得獨立、嘗試創新,並將這些優秀的品質日積月累,積水成淵,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所以,旁觀也是一種愛,一種更具智慧的愛。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掃除路上的危險,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