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不自量力”這則成語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王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釋】量:估量。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宋·范仲淹《上呂相公書》:“是則系國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豈可不自量力。”

【近義詞】螳臂擋車 蚍蜉撼樹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第2張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點評

息國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客觀來講發動戰爭也是打不贏的,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