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包括了6個成語故事。其實只要大家善於觀察,你就能發現我們學到的不少成語是從史記中提煉出來的呢!那麼關於這些成語,它們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着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pò fǔ chén zhōu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解釋】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

【年代】古代

【例句】現在已破釜沉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幹到底了。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破釜沉舟點評

人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激發起自己的潛力,人的潛力一旦激發勢不可擋!在遇到困難或身處逆境時,我們要下定決心,盡一切努力,敢於置之死地,之後方可得生。只要努力,就會有勝利的可能,不努力就不可能贏得勝利。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多多益善

劉邦稱帝后,韓信被劉邦封爲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

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

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爲淮陰侯。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要他評論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說了。當然,那些人都不在韓信的眼中。劉邦聽了,便笑着問他:“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

“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劉邦又問:“那你呢?”

“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

劉邦笑着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劉邦見韓信降爲淮陰侯後仍這麼狂妄,心中很不高興。

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氏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

多多益善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duō duō yì shàn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解釋】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常與“韓信將兵”連用。

【近義詞】貪多務得、貪得無厭

【反義詞】清心寡慾、不忮不求、寧缺毋濫

【押韻詞】貪慾無厭、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師百萬、短小精煉

【歇後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財;曹操的人馬。

【例句】一個人身上不可能沒有缺點而都是優點,但優點應該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多多益善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學會謙讓,不炫耀自己的功勞,不矜誇自己的才能。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第2張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指鹿爲馬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爲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則做了宰相高職。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仍不滿足,日夜盤算着要篡奪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從他,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誰。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着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着衆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衆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着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着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爲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爲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大言不慚地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結果,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說真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從此,留下“指鹿爲馬”成語。

指鹿爲馬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zhǐ lù wéi mǎ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爲亂,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爲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解釋】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清是非。

【用法】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混淆是非 、顛倒黑白

【反義詞】是非分明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指鹿爲馬點評

指鹿爲馬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要觀全局再做出客觀、全面的認識和判斷,而不是以偏概全,胡亂臆測。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第3張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着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爲越國已經不足爲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裏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爲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臥薪嚐膽的成語故事延伸

【拼音】: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近義詞】: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發憤圖強

【反義詞】:胸無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墮落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臥薪嚐膽點評

越王勾踐爲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恰恰印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所以在我們遇到挫折後不氣餒,不自暴自棄,受點委屈吃點苦頭都沒什麼,只有心中有一股信念,只要活着,將來一定可以打出一片天地。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第4張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故事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繼位以後,卻沉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爲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敢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爲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齊國有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聲鳴叫,只是毫無目的的卷附着,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爲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爲,只知道享樂。而他實在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沉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因此他對淳于髡說:“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一飛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衆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沉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政。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威王的這一番作爲,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ī míng jīng rén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解釋】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於國家、集體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一鳴驚人點評

勸解要有藝術,不慢不急、不揉不剛,既要簡明扼要達到規勸的目的,又要讓對方自己考慮自身錯在哪裏。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而被勸者,要懷着理智的心態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規勸,不能死不認賬,黑白不分,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對自己不是壞事。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第5張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爲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爲難。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

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縀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

晉軍暫駐在敖、郱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爲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

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鬆戒備了。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

先縀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有什麼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着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麼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上述欒書這段話中“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說,駕着柴車,穿着破衣,去開發荒山野林。相傳楚國當初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創建起來的。

篳路藍縷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ì lù lán lǚ

【出處】《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解釋】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着簡陋的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風餐露宿、寢苫枕塊、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歷盡艱險

【反義詞】輕而易舉、養尊處優、坐享其成、榮華富貴、花天酒地

【年代】古代

【例句】王進喜和他的戰友們初到北大荒,~,鑽井探油,不愧爲大慶油田的開拓者。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篳路藍縷點評

篳路藍縷是用來形容創業的艱苦,千萬要注意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要是誤用可就貽笑大方啦。小朋友們,今天學到了這個成語,不妨用它來造句,記下這個成語故事,你的知識又能增加咯!好好學習喲~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出自史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出處 第6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