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孩子用“高興”來逃避“悲傷”

孩子用“高興”來逃避“悲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也許災區孩子們的歡笑、淡漠、隱忍等表現,在很多人看來有些異常,但他個人認爲這種反應其實也是正常的,“這很可能是孩子們自我防禦、自我逃避痛苦的一種手段。”

多數孩子說地震“很好玩”。

孩子用“高興”來逃避“悲傷”

“這很可能是孩子們自我防禦、自我逃避痛苦的一種手段。”——心理醫生於東輝

映秀鎮少年小凱(化名)徘徊在已成一片廢墟的映秀小學教學樓前,臉上神情平靜,甚至看不出一點哀傷。事實上,在小學教學樓一側的一片亂石碎瓦堆裏,正埋着他的母親。記者在震區採訪時,遇到很多像小凱這樣表現異常的青少年。很多孩子在被問及地震後的感受時,竟然說很好玩。有心理專家表示,這其實是年少的孩子們自我封閉痛苦的一種本能。

小凱:11歲,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父母雙亡

震後沒人見他哭過

小凱是映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地震來時,坐在前排的小凱很快鑽到了桌子下,隨後他看見講臺上方的水泥天花板正在往下掉石塊,講臺處也慢慢裂了個大口子。他鑽出桌子想拉住老師,但沒有拉到。隨後,他和其他同學一起向窗戶一側跑,最終從窗口跳樓而下,避免了被埋的厄運。因爲逃跑及時,小凱也沒受什麼傷。

5月15日清晨,記者在映秀小學的操場上見到了小凱。當時四川森林武警部隊的官兵們正在現場搜救,操場上擺着一具具已經被挖出的屍體,他們都是映秀小學以及校內幼兒園的師生,數十名前來尋找子女的家長以及倖存下來的老師都在哭泣。

小凱當時就站在操場上默默地看着這一切。在採訪小凱時,他的神情始終平靜,沒有恐懼也沒有悲傷。他的話也不多,說話時總是顯得特別淡定。起初,記者還以爲他是一個全家倖存的孩子。“他的媽媽是映秀幼兒園的老師,這次可能也被埋了。”和小凱一樣僥倖逃生的同班女同學鮮鮮告訴記者。

“你的媽媽呢?”在詢問了小凱的名字後,記者問。

“在那裏面。”小凱指了指他剛纔一直在觀望的那片亂石堆說。小凱說,地震發生時,他的母親正在上課,沒有逃出來。至記者採訪的當天,他母親的屍體都沒有被挖出來。

“你的爸爸呢?”

“他被埋在家裏,還不知道死沒死呢。”小凱眨了眨眼睛,語氣很淡漠。隨後,他沒有再說話,往幼兒園那個方向走了幾步,繼續平靜地觀望。

“他其實是一名孤兒了。”鮮鮮同情而傷感地告訴記者。鮮鮮的父母因爲都在外地打工所以躲過了一劫,但是她舅舅一家卻被塌屋掩埋。震後,鮮鮮和在映秀漩口中學的弟弟都傷心地哭了很久。“但是我們都沒看見他(小凱)哭過。”鮮鮮說。

小貴峯:10歲,水磨鎮小學六年級學生,媽媽喪生

媽媽走後就很少說話

同村的幾個孩子在玩耍着,小貴峯默默地呆在一旁看着,不說話。小貴峯是汶川縣水磨鎮大槽頭村人,10歲,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地震前,爸爸在廣西的礦裏打工,他和媽媽在家。記者採訪受災村民的時候,幾個小孩子都圍在旁邊,大人們蹩腳的普通話讓他們毫無顧忌地哈哈大笑,小貴峯站在一堆小孩裏,只是低着頭,用手摳着指甲。

記者想找兩個孩子瞭解一下地震時鎮裏學校的情況,於是便把小貴峯拉到跟前坐下,他滿臉通紅。

他靦腆地坐着,低着頭,還是不說話。“娃,別怕,好好和記者叔叔說啊!”旁邊的大人輕輕撫摸着他的頭。小貴峯終於開口了,他斷斷續續地講述了地震當時的情景。很平靜,也不驚恐。

“我就在學校等爸爸媽媽來接我,等了兩天爸爸纔來。”小貴峯說。“你媽媽呢?她怎麼沒去接你?”記者問出這句話時已經後悔莫及。小貴峯眼睛一紅,眼淚已經刷刷地流了下來。

她的媽媽死了。老鄉們都不說話,小貴峯的爸爸坐在棚子裏抽着煙,眼睛也紅了。“孩子,別哭。”記者輕輕地將小貴峯抱在懷裏,撫摸着他的頭。

“他媽媽走了以後就沒怎麼說過話,可憐啊!”村裏的老鄉都心疼小貴峯,但小貴峯連日來都很少開口說話,也不笑。

記者走時,看到小貴峯一個人在廢墟堆裏用磚石堆起了一座“房子”。

小宇磊:7歲,映秀小學一年級學生,同學大部分喪生

高興而孤獨地玩耍

魏宇磊的一家從廢墟里搬到了一個沙丘上,新家的牆是用竹蓆圍起來的。土豆、包菜和幾條蔫了的黃瓜堆在門邊。宇磊對這裏的熱愛似乎勝過了以前的家。但是他好動的習慣讓父母開始擔心起來。

“老在沙子上面玩,沙丘就會垮掉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個勁地在斜坡上踩沙子,他的父親不由得擔心起來。但小宇磊已經把這裏當作一個天堂,“你看,我的家在這裏是最高的。”說着,他又跳下了沙丘,騎到了一輛沒有輪子的三輪車上,天真地笑了起來。

在這片廢墟上,被砸壞的汽車、罹難者生前的玩具,甚至包括仍然埋有屍體的瓦礫堆,都成了他嬉戲的場所。但是整個映秀鎮,像他這樣倖存的並還留在鎮上繼續生活的,已是寥寥無幾。儘管小宇磊說自己很高興,但是他也不否認自己其實很孤獨。

儘管宇磊只有7歲,但是一年下來,他已經能記下自己班上所有同學的名字。然後地震以後不足半個月,他已經想不起太多了。他是他們班61人中倖存的5人之一。

“班上其他的同學呢?”跑在記者前面的宇磊沒有回頭,而是邊跑邊跳地大喊了一聲:“都死了!”

而他對逝去的同學也沒有任何懷念,只是說:“我想他們個屁屁。”

當記者臨走要給他拍照留影的時候,他突然冒了句:“走開,你這個臭照相的。”

專家說法

心理醫生於東輝:孩子們用高興驅趕悲傷

來自廣東的心理醫生於東輝說,也許災區孩子們的歡笑、淡漠、隱忍等表現,在很多人看來有些異常,但他個人認爲這種反應其實也是正常的。

“這很可能是孩子們自我防禦、自我逃避痛苦的一種手段。”於東輝說,孩子們年紀小,爸爸媽媽沒有了,同學朋友沒有了,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能承受災難帶來的巨大傷害。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啓動自我防禦的本能,把痛苦封閉起來,用高興、冷淡以及超過年齡的隱忍來驅趕悲傷。災難使他們的心理年齡迅速成熟,於是在沒任何引導的情況下,直接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用無所謂的態度來保護自己,“這樣的話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其實他們這樣的表現並不一定就是壞事。”於東輝認爲,孩子們的這種自我防護在災難時往往能提高他們生存下去的機率,“痛哭、悲傷會耗費很多的精力和體力,使得他們無法去尋找好好生存下去的資源。因此,這樣無所謂的態度在短期內是有益的。作爲心理醫生應該接受這樣的狀態。”但於東輝也說,無論短期內如何封閉痛苦,喪失親朋的殘酷事實,孩子們遲早是要面對的。等到他們到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就有可能爆發出壓抑的悲傷,到時候便需要依據情況進行心理治療。“有了好的環境的支持再進行心理治療,這樣的效果會比在災區時直接干預好。”於東輝說。

心理醫生李琳:有孩子說緊張竟遭嘲笑

志願者、心理醫生李琳告訴記者,她在參與輔導一些倖存小學生時曾頗感納悶。當時,學校在倒塌的校舍旁搭起了帳篷復課,李琳問孩子們對地震的感受,大多數孩子都舉手說“很好玩”。一個孩子與衆不同地說有些緊張,竟然遭到了其他孩子的嘲笑。隨後,李琳等志願者又組織孩子們玩一些簡單的放鬆遊戲,結果孩子們玩得特別興奮。“發生了這麼大事情,他們的不少同學、親屬都被埋,怎麼他們這麼興奮?”這是李琳的一個疑問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