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的興趣不用刻意培養嗎

孩子的興趣不用刻意培養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瑞典教育理念:孩子不需要刻意培養。創造力遠比分數更重要,見義勇爲,幫助弱小,膽大心細,聰明機智,充滿活力與創造力。

孩子的興趣不用刻意培養嗎


皮皮形象的出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現在像我這個歲數的父母親,都是讀着林格倫的書長大的,因此這本書所傳達出來的思想也成爲我們最初教育子女的理念啓蒙。隨着現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出現,人們逐漸認識到,嚴厲要求兒童,無條件服從的教育只會使他們產生壓抑和自卑感,讓他們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而創造力,遠比死讀書和考試分數更重要。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參加兒子小學的開放日活動。對於瑞典小學生富於創新,積極主動的精神我是堅信不疑的,但是通過和兒子一起上課,我對此的感受變得更加深切。

那次上英語課,老師剛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新單詞的發音,一個男孩馬上站起來糾正,指出老師的發音不對。並且這個男孩還跟老師闡述了他曾經在英國讀過書的經歷,並且堅信是老師寫錯了,這位老師並沒有因爲男孩的挑錯而尷尬,反而認真查證起來。經查實,老師馬上給所有學生道了歉,並讓學生大聲地把該單詞再念一遍。整個過程很自然,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也包括我。

不僅僅是語言課,在上數學課時,老師也在充分發掘學生們的自主創新思維。授課老師從來不強調自己知道的是唯一答案,而只是強調答案的相對性。遇到自由發言的時候,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哪怕自己的觀點不成熟,也自信地說出來。在這裏,隨處都能看到皮皮的身影,人云亦云、盲從都會被看成是沒有主見的表現。

孩子不需要刻意培養

1971年,瑞典文學院在授予林格倫金質獎章的儀式上說,“你創造的這個世界是屬於兒童的,他們是我們當中的天外來客,而您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驚異的方法認識和了解他們。” 瑞典的很多父母都認爲孩子是上帝賦予的禮物。

這個禮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而不需要通過後天的雕琢變得更好。

在一次去接上幼兒園的兒子的時候,正好趕上他上繪畫課,看着兒子在認真的塗抹,試圖畫出一架飛機,我見他猶豫不決,畫出來的圖形也是清晰不明,所以就主動上前告訴他應該怎麼畫,旁邊的老師聽到我的指導面露不悅的上前制止了我,她跟我說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對孩子的創造力進行好壞優劣的評價。

老師的那句“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變得更好”讓我思考良久,最終選擇了在旁邊靜靜地看兒子完成畫作。

後來我每次留意觀察,發現幼兒園老師教授繪畫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學,就是把畫板和顏料放好,然後任由孩子們塗抹,決不加任何限制。而在最後總是誇讚每個孩子的作品,從不表揚也從不批評。與其說她們在教畫畫,不如說是在鍛鍊孩子的創造力。在她們眼裏,具體的繪畫技能遠遠趕不上孩子的創造性重要。

社會屬性大於家庭屬性

瑞典人認爲孩子首先是社會的,其次纔是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權利。

在研究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只停留在瑞典本國,而是又細心觀察了身邊來自其他國家的家庭教育方式。

和我同住一個社區的華人家庭,就具備了典型的東方特徵,鄰居關係使我得以走近這個家庭。這個家庭有兩個學齡前兒童,由於父母工作較忙,所以孩子的爺爺奶奶從中國來到瑞典照顧他們,有時孩子們在院子裏玩,不願意吃飯,奶奶就端着飯碗,到處追着孩子喂。這一舉動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教育觀念的差異讓人們誤以爲奶奶在虐待孩子,於是報了警,父母也被很嚴肅地告知,不應該強行給孩子餵食,否則就有虐待孩子的嫌疑。

在瑞典人的家裏,孩子吃飯時很隨意,父母親從不勉強孩子,而是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要吃飯。

瑞典人對孩子自主性的尊重體現在許多方面。除了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決不把大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很少對孩子進行道德說教。在不妨礙他人和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兒童做任何事都不會被制止。

中國父母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道別時總要求孩子說一番客套話。而瑞典孩子在這方面似乎不太講究,父母也少有督促他們講這些禮貌的。

有一位中國朋友帶着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們的兒子到我家做客,告別時那孩子轉身就跑,媽媽會把他喊回來,告訴他要講禮貌等。可爸爸卻在一邊說,不必對小孩子要求過多,等他們長大了,再學這些禮節也不遲,這就是瑞典。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