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家長希望培養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那麼你知道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興趣嗎?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這個問題!

01 興趣是一種激情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講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30來歲的男士,是高中教師,已婚並有一個小孩。每次別人問他:“傑克,你是做什麼的?”他永遠回答:“我是打二壘的。”

其實他打棒球和壘球的水平都很一般,連高中校隊都沒進過,能打的不過是小孩子們玩的那種小規模的棒球賽。

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就是對打二壘抱着狂熱的激情,堅持認爲自己是個二壘球手。
彼得森認爲,這就是興趣,它是一種激情,是每個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興趣不一定需要很高的能力,也不一定要朝更有能力發展。它就是做這件事的激情,和做好做壞毫無關係。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

02 興趣帶來快樂

再來說真心媽媽自己的興趣。我對各種手工活超有興趣,縫紉,做手作飾品,做簡單的皮具,還有棒針編織。

其實我織毛衣簡直沒有絲毫天分,既不怎麼看得懂編織符號,也不會織什麼花樣,領口袖口的分針永遠是我的難題,而我妹妹十幾年前只學了幾個月,織出的毛衣精緻得不得了。每次見我織東西,我媽都很無語:“你說你費勁巴力地織,又費功夫又費眼睛,還沒有買得好看,真是有癮。”

我媽說得對,就是有癮,就是喜歡看書、聽歌、寫文章寫累了的時候,手裏抱兩根針織呀織,這個小動作帶來奇妙的輕鬆愉悅之感。

我的感受,印證了積極心理學家們一個關於興趣的重要判斷:

興趣是讓人快樂的事,或者換句話說,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事,人們纔有興趣去做。雖然每個人的興趣千差萬別,但做有興趣的事,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是一樣的。

03 感興趣的事,用不着“堅持”

經常有爸爸媽媽問我:您家給孩子報過什麼興趣班嗎?

我通常回答“沒有”,因爲印象中除了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學校自己選的課後興趣班,我們就沒在外面報過正式的興趣班。

寫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來,還真有過一次。大約是我家大兒子四五歲的時候,在中國科技館的老館上過將近一年的兒童科普班。想不起來,是因爲那壓根就是人家自己選的。

當時他正對各種科學小常識狂熱着迷,每一兩週都要去科技館看上半天。有一次遇到一個兒童科普班招生,他特別肯定地說:“我要報名。”

然後就去報名了,然後就上了,特別開心地學到了很多植物、動物、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知識,而且,從頭到尾,沒有一次要求不去上課。全程順利得讓爸爸媽媽簡直忘了曾經有過這回事。

我們還經常遇到爸爸媽媽詢問:給孩子報了興趣班,結果孩子上着上着不想去了,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堅持?

孩子真正有興趣的事,自然能堅持,甚至都談不到“堅持”,因爲他真的喜歡得不得了,巴不得多去幾次呢,哪裏用得着“說服”和“堅持”?

和寶爸寶媽們討論孩子的興趣學習,我挺怕聽到“堅持”這兩個字。當一個“興趣”需要“堅持”的時候,其實它已經變質了:不能讓人感到快樂的興趣,根本就不再是興趣。

它會變成任務,變成壓力,甚至變成痛苦。大人會認爲,既然開始了一項興趣學習,孩子就需要堅持,否則豈不是又白花了錢,又沒學到東西,還養成做事半途而廢的壞習慣?而孩子則認爲,既然是興趣,我不喜歡這個興趣了,爲什麼要堅持?

無數親子矛盾,其實都來自爸爸媽媽堅持讓孩子去學習他根本就感受不到快樂的“興趣”。

04 興趣能培養和激發嗎?

說到興趣,寶爸寶媽們還會用到另外兩個詞:激發、培養。

激發——大人會認爲,孩子不知道他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我們幫他找到一件事,讓他開始學習,說不定孩子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

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大人不着力、刻意培養,孩子就發展不出任何興趣。

積極心理學認爲,興趣確實是可以激發和培養的,但不是在它產生之前,而是在它出現之後,目的是幫助它發展,而不是促使它產生。

一個人會對什麼感興趣,是由內部動機引發的,也就是“自發”的,你不可能讓一個對汽車玩具毫無興趣的孩子,發展成汽車小專家,也不可能讓對音樂毫無興趣的孩子狂熱地愛上練琴。興趣只能由孩子自發產生,父母無法把一個“興趣”強加給孩子,讓他發自內心地當成自己的興趣。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在《積極心理學》中講到了他自己如何成爲心理學家的故事。

大學時,他最初的專業是航空機械,但他覺得專業課程非常無聊,倒是發現選修的心理學課程很有意思。這時,他遇到了一個激發這個興趣的因素,“那位在討論課上的助教老師,是一位沉迷於心理學的天才,這也極大地促發了我對心理學的興趣。”於是他轉到了心理學專業。

他同時講到了能夠幫助興趣發展的方式,包括支持、鼓勵、討論、分享、認同、肯定等等,全部都是積極的方式。沒有一種方式,會損傷興趣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把興趣變成任務或者壓力,也沒有一種方式,具有強迫性。

很多父母在激發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上遭受挫折,常常正是因爲下面兩個原因:

一是錯誤地認爲孩子的興趣能從無到有地激發,總想積極地做點什麼,引導孩子對某件爸爸媽媽認爲他應該學的東西發生興趣;

二是採取了消極的方式激發和培養,比如發現孩子對什麼事有興趣,馬上給他報個班去“學習”,要求孩子在有興趣的事上馬上表現出能力的提升、做出某種成績、在孩子對這個興趣已經倦怠時說服或者強迫他堅持等等。

比如,最典型的,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

積極的方式是小時候爲孩子準備充足的讀物,孩子稍大點後鼓勵和支持他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讀物,父母不過多介入孩子的閱讀活動,但在孩子談論從書中讀到什麼時,積極參與,聽他分享,和他討論。

消極的方式是讓小孩子乖乖坐在那裏聽大人讀書或者講書、要求大點的孩子每天固定時刻看書、經常考察孩子的“閱讀成果”、要求孩子在閱讀時摘抄“好詞好句”,讓孩子讀完一本書就寫一篇“讀後感”等等等等。這些消極的方法,哪一個都足夠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

05 幫孩子與興趣“相遇”

那麼,關於孩子的興趣,父母除了等待它的發生、在它發生後給孩子支持,就不能做點什麼更積極的工作了嗎?

我認爲,更積極的工作是幫孩子豐富體驗,讓他有機會和自己真正的興趣相遇。

比如,如果孩子從未接觸過科學讀物、家裏從來不討論科學話題,孩子肯定沒有機會對科學產生興趣,家裏沒有一本書,孩子也肯定不會愛上閱讀。

但是幫孩子豐富體驗的工作,不能帶有任何功利性的目標。比如帶孩子挨着個地去上興趣班的體驗課,以發現孩子對哪個感興趣,就是完全功利性的工作。

真正的興趣,其實是在各種生活體驗中自然發生的,是“遇到”而不是“找到”的。這樣的興趣,才能激發激情,帶來快樂,同時也無需刻意“堅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