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閱讀,纔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閱讀,纔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又是一年開學季,被浙江大學醫院院錄取的年齡最小新生陳舒音,成爲了入學新生的焦點,也成了各大報紙和網站的寵兒。

與鋪天蓋地的報道對比鮮明的,是一頭齊耳短髮,黑色T恤、黑色休閒褲、黑色板鞋的冷酷裝扮,沒有12歲孩子的稚嫩,反倒在嘈雜、熱鬧的新生開學環境中,成爲了一撇安靜的風景。

報道中,父親透露孩子的如此優秀,成爲學校和新聞報道中所謂的“奇蹟”,最重要的一點事:陳舒音特!別!喜!歡!讀!書!

父親說,小時候的陳舒音,總是喜歡纏着父母給她講故事,每次都要三四個小時,非常能夠坐得住。而等他自己能夠識字的時候,對於讀書,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只要她自己有空,基本都坐下來讀書。

母親說,她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都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這一點在當場就得到證實:在有人同父母交談,而且還是關於她的話題時,即使處在學校食堂這樣混亂的狀況下,她卻獨享一份寧靜,自己瞭解新生資料。

閱讀,給了她比同齡人更豐富和深刻的認知,在打開她視野的同時,給了打開了思想的大門。她在讀書中,不僅增長了知識,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這幫助她能夠適應不合年齡的環境,也幫助她能夠掌握超出平均認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校園課程。

讀書讓她靜下來,因爲能夠靜下來,她能夠更用心的讀書,因爲對讀書的熱愛,她願意並醉心於內心的寧靜。

當別人都覺得這是“奇蹟”的時候,父親說了一句話“沒什麼特殊”“沒有上過補習班,父母也沒有額外輔導,就是跟着老師的節奏一步步學下來”。

縱觀陳舒音的求學經歷:

6歲上小學,就讀一年即考初中;這時候,很多同齡人在讀學前班;

7歲讀中學,2011年考取湛江二中港城中學,就讀初一;這時候,很多同齡人在讀小學一年級;

8歲上初二,成績穩定在全年級前30名;9歲上初三,以全湛江市第13名優異成績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實驗班(注:湛江二中高一實驗班,全湛江市僅招60人);

12歲參加高考,以總分620分(理科)成績,高於一本線135分,被浙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錄取。

也就是說,她在6歲的時候,跑贏了幾乎所有的同齡人,而且是大比分拉開。一個小學一年級,一個初中一年級,中間隔着6年的小學教育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所有父母的期望。而按照大部分父母的起跑線,諸如名校、家庭條件、課外訓練等等,陳舒音應該是“輸”了好幾十條街吧。可是偏偏,輸在起跑線上人,不經意間,就這樣一飛昇天。

閱讀,纔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2、陳舒音對讀書的熱愛,讓她擁有了“奇蹟”一般的人生經歷,也讓她自己成了“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我們也應該同時看到,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光是“每次講三四個”,這樣的經歷,就很少能夠有人做到。

兒子非常喜歡看書,幾乎每天我都在朋友圈曬孩子閱讀的照片,看到各種點贊和表揚,心裏總是美美的,覺得兒子給自己長臉。但是別人不知道,我發朋友圈的時候,幾乎孩子都在央求我給他講書,而我,一些時候,卻把他讀書當成了自己娛樂的一部分。

昨天晚上9點半,兒子不肯睡覺讓我給他講書的時候,我關了燈,還義正言辭的跟他說“這種光線看書傷眼睛”。最終兒子把書放在頭頂,緊挨着書睡着了。

放暑假的一個月,除了我帶他去遊樂場或者公園,幾乎呆在家裏的時間,有一半時間都在看書。

早上睜眼了要講書,而我總要賴幾分鐘,說自己需要醒盹;

早飯後要講書,而我說需要收拾房間,讓他等着;

午睡前要講書,幾本之後我就揚言困得睜不開眼睛,只能睡醒了給他講;

睡醒了,孩子要求我說話算數,給他講書,賴不過去,一講就是一個小時;

晚上睡覺前,他要講書,我卻說睡覺時間到了,選擇兩三本。

兒子對於我給他講書,似乎一直是一種飢渴的狀態。以前,我還在想,越是缺,就越是想要。看書也是如此,不能給他完全的滿足,否則就是去了興趣。

但是,現在看來,這也不是適當的教育。

需要什麼,給他什麼,讓他滿足,這纔是自然的教育。

兒子從6個月開始看繪本,閱讀給他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說話比別人早,語言表達能力強。

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每次在樓下玩耍,都會遇到老人帶孩子,絮叨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曾經遇到過一個兩歲半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我給他們的建議都是,回家多給孩子讀故事,輸入的多了,自然就有輸出了。

我給兒子堅持閱讀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閱讀能提高他的理解能力,會讓他以後的學習變得輕鬆。

還記得上小學剛開始學“除以”和“被除”時候,很多同學總是被這個繞口的說辭搞的不得要領,頻頻出錯。現在想來,其實都是理解力欠缺導致的錯誤。不能理解“除以”和“被除”的意思,也就無法讀懂題目,如此,做錯是必然,作對纔是巧合。

數學中應用題,更是考驗理解能力,常常考試後能夠作對的題目在當時就是做錯,原因就在於沒有透徹的理解題幹要求。除了數學,語文也是如此。唐詩、宋詞背誦不下來,其實都是因爲理解能力欠缺。

3、閱讀,其實是一件和玩耍同樣隨性的事情,可是偏偏就是難,爲什麼呢?

因爲在父母眼中,孩子好玩是天性,而讀書,就是一種需要培養的習慣。玩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而讀書是辛苦的。而孩子的不愛閱讀,最終證明了他們的認識。

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不要對“讀書”或者“閱讀”抱有偏見,以公平的心態對待玩具汽車、飛機和書本;以同樣的興趣對待遊樂場、足球場和圖書館。

不要刻意的迴避跟閱讀及圖書有關的場所,也不要對圖書獨獨抱有特別的期待和不合時宜的幻想。

圖書館,也可是隻是進去逛逛的地方,不一定不要坐下來看完幾本書,或者借走幾本書;圖書也可以只是隨便把玩的東西,不一定非要一本正經的讀出來,或者要求他讀夠多長時間。

孩子的認識,最開始,其實是無差異的。

書或者玩具在他看來是一樣的,圖書館或者遊樂場也是一樣的。是父母的引導,讓孩子心中的認識漸漸的出現了傾斜;是父母的做法,讓孩子心裏的判斷慢慢有了偏好。

父母們可以自己做這樣一個統計,一個月之內:

帶孩子去了幾次遊樂場,又去了幾次圖書館?

帶孩子去看了幾場現場劇,又帶孩子去了幾次圖書展?

給孩子買了幾件玩具,又給孩子買了幾本書?

帶孩子去看了幾次動畫片,又陪孩子讀了幾本書?

與其說孩子不喜歡閱讀,就喜歡去遊樂場,不如說,父母早在無形中給孩子做了界定和引導。

陳舒音的父母雖然只是水產公司的普通職工,但是他們對孩子教育從來不設限。既不因經濟條件設限,更不因爲時間投入設限。正是有了父母這樣的引導,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纔在心中對讀書產生了與同齡人相比“失衡”的偏愛。

父母的側重點在哪裏,孩子喜怒哀樂就集中在哪裏。

一個自己不愛讀書、也不願花時間陪孩子讀書、對孩子表現出熱愛閱讀的時候也不給於引導和支持的父母,很難養育出愛閱讀的孩子。

父母要給孩子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寵愛。父母最應該給孩子的是引導。

在用心的陪伴中,發現孩子的興趣,發現讓孩子傾心的視角,然後引導他大膽的向前走,把一道縫隙,衝破成一個出口,從這個出口,趟出一條路,沿着這條路,讓他堅定的走下去,去延伸,去拓寬,最終,那會成爲他自己的康莊大道。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