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解決9大寶寶吃飯問題

解決9大寶寶吃飯問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會覺得喂孩子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爲什麼他不欣賞我精心準備的營養大餐?爲什麼他總是邊吃邊玩?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爲“好的食客”呢

解決9大寶寶吃飯問題

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會覺得喂孩子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爲什麼他不欣賞我精心準備的營養大餐?爲什麼他總是邊吃邊玩?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爲“好的食客”呢?

空降的粥:有的時候用些小技巧能讓吃飯變得有樂趣。

如果粥還剩一些的話,沒有關係,不一定非要強迫孩子把它吃完。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營養學的知識太多了,反而覺得不塌實。

有的愛吃巧克力布丁,有的愛吃魚,寶寶的口味各有千秋!

寶寶從五、六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媽媽會爲他準備香噴噴又有營養的粥,如果他的小牙齒長出來,還可以讓他吃些形狀可愛的蘋果丁。總之,小寶寶開始在心裏歡呼“再見了,吃奶的年代,我要嚐遍天下美食了!”

但是,往往在吃飯問題上寶寶和媽媽總是對着幹。媽媽會按照書上的指示來決定寶寶吃飯的時間以及該吃多少的少了,而這些圓頭圓腦的小東西則不會像投幣電話吃硬幣那樣痛痛快快地吃飯的。尤其是當勺子到了嘴邊時,孩子時常只象徵性地張張嘴,半天不咽一口,要不然就是把手放在粥碗裏。

於是媽媽不免要擔心,她的小寶寶吃的夠不夠量,營養是否均衡。如果餵飯時的氣氛總是如此糟糕,會不會對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以後的吃飯習慣有影響的呢?

德國幼兒精神健康促進協會會長、餵養習慣和吃飯障礙專家Dunitz-Scheer教授認爲,如果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媽媽總是用責罵或強制,而不是充滿關愛的照顧,則會導致孩子在嬰兒階段就產生厭食症或易餓症。

長此以往,就只能用注射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補充營養。因此希望爸爸媽媽能放下各種關於營養學的知識包袱,而更多地相信自己的感覺,並且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

下面列舉了家長們經常提到給孩子餵飯時出現的問題,專家對這些問題做了詳細地解釋,並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方便你“對症下藥”。

“我的孩子吃的太少了!”

別擔心:這可能是媽媽最擔心的問題。其實如果父母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一個健康的孩子是不會被餓着的。孩子天生就具備一套完整的信號表達系統,它們能夠清楚地表達:“我要吃”或“我不要吃”。

你只需要:爸爸、媽媽們只要接收這些信號就好了。比如寶寶餓的時候,他會發出聲響、張開嘴、用眼睛盯着能吃的東西或者做出吮吸的動作。

這時候把你精心準備的食物端上來,寶寶肯定會狼吞虎嚥。如果他會把頭扭到一邊、緊嘴閉小嘴,開始關注別的事情,或者邊吃邊玩。這時候他在告訴你“我不餓了”。這時候強迫他再吃兩口,是毫無意義的。

“我的孩子從不定時吃飯!”

別擔心:定點吃飯是成人眼中正確的飲食方法,而且大部分稍大一些的孩子也能做到這一點了。但是小寶寶可不行。一般情況下,一歲以前的寶寶,還不能適應固定的吃飯時間。

他可能在大家吃午飯的時候毫無胃口,而半個小時後,就需要吃些零食,那麼這個時候爲什麼不給他吃點什麼呢,比如一小塊香蕉?而按時吃飯的習慣是需要父母的慢慢培養才能形成的。

你只需要:父母首先應該觀察孩子自身的飢餓和吃飽的節奏,然後根據需要一天爲寶寶安排六到八頓飯。當孩子長到兩到三歲的時候,你就可以逐漸引導他適應家庭成員共同的吃飯時間表。

瞭解了很多營養的知識,但孩子卻總是和我對着幹!

別擔心:現在的問題是,爸爸媽媽知道得太多了——他們從家庭的其他成員、朋友、兒童醫生或書上獲得了大量詳細的關於餵養方式、食物搭配、食品的營養成分的知識。而這個時候你往往容易陷入怪圈,當你知道的越多,就越無所適從。既越不願意觀察孩子發出的信號,也不願意聽從自己的感覺。

例如,當一個人拿着蘋果走近房間,在孩子看到蘋果、想咬一口之前,爸爸或媽媽可能已經會問:“你要吃個蘋果嗎?”很多孩子因此沒有機會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們總是被“強迫”。久而久之孩子便產生逆反,在吃飯的問題上和大人對着幹。

你只需要:正確的做法是,爸爸媽媽只負責提供食品,而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以及吃多少。

“我的孩子吃的比別的孩子吃的多(少)”

別擔心:這是一種媽媽常見的“攀比”心理,甚至連吃飯都要比一比。當你會看到寶寶的同齡夥伴吃得比他多兩倍,排泄的確只是他的一半,一定會非常擔心。其實不用害怕,只要孩子消化正常,就沒有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一歲小傢伙的胃容量能達到了四升,而有的恐怕甚至容不下100毫升的食品。顯然,胃小的孩子吃不到五分鐘,就要開始搖頭了,而他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進攻”第二碗了。

你只需要:多多觀察孩子發出“飽了”的信號,相信孩子的感覺,畢竟胃是長在他身上的。應該多拿孩子自己吃飯的變化做比較,觀察孩子在每個階段飯量的漲幅,如果出現大的起落,就要注意,可能是生病表現,最好諮詢醫生。

“我的孩子總是要自己吃飯!”

別擔心:追求獨立性也是健康的一個標誌,寶寶在8、9個月大的時候,成長上有一個飛躍,他開始要求“自己來”,認爲自己能控制抓在手上的東西。因此,他很熱衷於練習拿勺子和飯碗。所以,這個階段給孩子餵飯也變得不容易了。

你只需要:和孩子爭奪勺子的“控制權”顯然沒有什麼意義,比較好的方法是和寶寶商定:媽媽一勺、寶寶一勺;或者給媽媽和孩子各有一把勺子,媽媽餵飯,寶寶練習。

你可能常常因爲孩子吃得滿身都是而惱火,先消消氣,換個角度思考,給寶寶穿上容易洗的圍兜,讓他用嬰兒專用的碗和勺子。這樣就可以減少“意外”。任何學習都需要練習,吃飯這件事情也不例外,而且自己動手吃飯,是孩子能動性的發揮的一種表現。

“我的孩子把吃飯當作要挾的手段”

別擔心:當孩子閉上嘴不吃飯的時候,他原本不是想惹大人生氣。但是當他很快地發現:他吃得很慢、挑食或拒絕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對他更加關切。於是他覺得可以以此來要挾。

你只需要:你千萬不要讓吃飯變成“權力運動”,因爲在這場“戰爭”中父母是永遠的輸家——一旦孩子發現在“吃飯戰爭”中,他可以贏得更多的關注,他就會經常不好好吃飯。

如果你不幸陷入了“圈套”,可以嘗試讓其他的人給孩子餵飯,例如夫妻中不常給孩子餵飯的那一位、朋友或孩子的爺爺、奶奶,這個方法常常很有效。

“我的孩子邊吃邊玩”

別擔心:很好,這說明他已經不餓了,而且吃飯對你的孩子來說是個享受。吃飯與樂趣聯繫在一起是健康的吃飯習慣的前提。給孩子餵飯前,不妨讓它先靜靜地看看水果沙拉或香蕉蛋糕,再感覺一下,因爲人不僅僅是用嘴巴享受食物的。讓孩子聞、感覺以及觸摸食品,在玩耍當中他也在學習。

你只需要:如果你覺得孩子對吃飯很反感,就應該嘗試着在吃飯中添加遊戲的元素,比如不在餐桌上吃飯,或者與孩子一起準備食物。

“他又把粥吐出來了”

別擔心:這說明他不喜歡吃粥。在小寶寶斷奶的第一個月裏,儘管食譜不需要有很多花樣,但寶寶仍有權選擇自己的口味。也許他討厭每頓飯都是粥,把它吐出來只是向你提議“該換點新鮮的了”。

你只需要:如果你發現寶寶對某些食物不感興趣,就給他換點別的。你會逐漸會發現哪些食物適合你的孩子的胃口了。

僅僅是因爲人們都說,香蕉特別有營養,就強迫小寶寶吃香蕉粥是錯誤的。還有些媽媽認爲所有的孩子都愛吃甜食,其實也不盡然,因爲甜食只對80%的孩子適用,而20%的孩子更喜歡吃有點辣的東西,比如有些一歲半大的孩子會覺得魚比巧克力布丁好吃多了。所以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口味纔是重要的。

推薦給你一些寶寶用餐時的好工具:

1、亞卡迪餐椅。餐桌上的托盤可以拆下來,方便清洗。椅子腿的角度正合適,不論孩子怎麼鬧也不會打翻。而且有很多擋高度調節,適合媽媽在不同位置喂寶寶吃飯。

2、宜家餐巾。餐巾是用整體塑料壓制而成,所以即使食物落在上面,只要會布擦掉就可以了。而且下面的小槽可以接住寶寶吃掉的食物,不會弄到衣服上。這樣你就不會再爲給孩子洗髒衣服着急了。

3、智高餐碗和勺子。外觀很漂亮,刺激孩子吃飯的興趣。而且餐碗下面的託可以幫孩子固定碗,方便吃飯。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