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幼小銜接關鍵7問──親師溝通篇

幼小銜接關鍵7問──親師溝通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生活,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孩子在學校狀況百出,家長該怎樣跟老師溝通?

孩子上學後,東西常不見、學校制服髒兮兮,有這些情況正常嗎?是否需要向學校反映?

若孩子原本的生活一切都由父母打理妥當,從小沒有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上小一之後落東落西、學校制服髒兮兮,這些情況都很常見。“上學用品必須是實用取向,東西可以用就好。”這是許多過來人家長的心得分享,有些孩子一學期可以搞丟十個水壺、二十塊橡皮擦,讓家長也百般無奈。

建議家長以實用、安全做爲添購上學物品的首要考慮。鉛筆、橡皮擦、尺、彩色筆等文具用品不妨多準備一些備用,以防萬一孩子搞丟了,家長可以輕鬆“補貨”。不過,每次只提供孩子一套物品,並要求孩子爲每個物品貼上姓名貼紙。如果孩子搞丟了,避免立刻就爲孩子補齊,可以適度的拖延一天,讓孩子感受到搞丟東西的不便,以提醒孩子要更注意保護自己的東西。

此外,在暑假期間,不妨跟孩子玩扮家家酒遊戲,模擬上學情境,讓孩子練習整理書包,透過遊戲方式逐漸熟悉自己的上學物品,降低開學後經常拿錯他人物品,或把東西遺忘在學校的狀況。

如果孩子仍然經常搞丟東西或弄髒制服,家長可以在家校聯繫本上向老師反映,請老師提供家長如何改善的建議,也能達到委婉提醒老師注意孩子問題的作用。

幼小銜接關鍵7問──親師溝通篇

孩子上小一後,父母若有任何疑問,例如座位更換、功課太多等,該怎麼跟老師溝通比較恰當?

親師座談會、家校聯繫本、班級網頁等,都有助於家長了解學校教學與孩子在校生活情形。在這些不同管道之中,家校聯繫本是親師溝通的重要媒介,善用家校聯繫本,可以幫助親師之間友善和有效溝通。

剛入學時,有些老師會將聯絡事項用打字或複印方式附在家校聯繫本上,隨着孩子開始熟悉注音符號,就會要求孩子練習用注音符號,將老師交待的作業和注意事項寫在家校聯繫本上。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任何的建議、想法,也可以寫在家校聯繫本上,傳達給老師。

有家長擔心,自己出面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會使孩子被貼上“這孩子家長很難搞”的標籤;但隱忍不提,問題不但沒有獲得改善或解決,情況反而變更糟。親職演講經歷相當豐富的退休教師牧語軒提醒,即使家長不認同老師的處理方式,也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學校或老師,寫家校聯繫本時更要注意遣詞用語,下筆時注意基本的書信禮節。

例如,有些家長在下筆時會直接寫道:“爲什麼功課這麼多?孩子怎麼寫得完?”簡短的兩句話,卻已經透露出家長的不滿和對老師的質疑。但如果換成這種說法:“老師好:小萍今天很努力的想要把作業都完成,但一直寫到十點還是沒辦法完成??”用有禮貌、委婉、陳述事實的方式表達,相信會比質疑和批評更能達到溝通效果,也不至於冒犯到老師。

學習工具小提醒

爲孩子準備一個鬧鐘:教孩子設定晚上就寢和早上起牀的時間,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

準備實用、安全的文具:例如好拿好寫的HB三角鉛筆數支、白色軟質橡皮擦數個、容易上色的色鉛筆或彩虹筆、刻度清晰的短尺、能裝入筆和尺的鉛筆盒等。不要買太花俏的鉛筆盒或文具,以免孩子把學習用品當玩具。

書包與制服:多數私校會統一製作書包或制服,公校則多數由家長自行準備。書包有分拖拉式與後背式,要注意裝了書本課業的書包重量,不宜超過體重的15%,以免影響骨骼發育。

小一必備用品準備清單

兒童餐具組:包含盒飯盒、湯匙、筷子和叉子,需注意產品的耐熱度和材質安全,尤其是使用塑料餐具必須特別注意“耐熱安全標示”。建議選用單層式盒飯盒,容量比實際裝菜量大且深一些,可避免吃得滿桌飯粒。

個人用品:水壺(需注意材質安全)、手帕、牙刷、牙膏、漱口杯、衛生紙、抹布、一套可替換的衣物等。

必備文件:如寫上緊急聯絡電話的小卡片、疫苗預防接種注射記錄表等(需在開學前完成接種)。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