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學會溝通獲得親密的親子關係

學會溝通獲得親密的親子關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以“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們聯結”爲目標,期望能夠獲得親密的親子關係,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但一些舊有的習慣性的傾聽和談話方式,依然可能阻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結。其中,“但是”和“應該”這兩個家長高頻使用的詞就會嚴重影響溝通效果。

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們有多麼經常使用這兩個詞,以及在家長使用它們的時候孩子們是如何迴應的。“跟你一起玩遊戲很有意思,但是媽媽不能總是陪你玩啊,媽媽還有很多事要做啊!”“我知道你玩得很開心,但是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總是惦記着玩。“”我聽到了你的話,但是你那麼想是不對的。”孩子們非常明白你接下去要說什麼,“你應該做些不一樣的事!”這是孩子們所能聽到的唯一的部分。那個“但是”就像一個橡皮擦,它把你前半段所說的一切都統統擦掉了。

更加危險的是“應該”這個詞。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怎麼才考這麼點分啊,你應該向你哥哥學習。”“怎麼還玩,你應該去學習了。”“怎麼這麼笨,你應該隨我,更聰明一些纔是啊。”當你使用“應該”這一類詞彙的時候,包括“必須”、“要去”、“得去”,實際上等於在說“我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的,不需要跟你確認你的想法和感覺,你就直接照我說的做好了”。沒有什麼比父母的強求能更快地觸發孩子們的反抗了。當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要求或者命令的時候,恐懼和焦慮感就被激發,大腦立刻進入“戰鬥、逃跑或卡住”的狀態,所以,此時家長將要面對的就是孩子的置之不理、反抗或者逃避。

“應該”一詞也在告訴孩子,你認爲孩子應該成爲什麼樣子,他們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按照你的意願來執行就可以。如果你抱定這樣的想法,就有可能錯過孩子們心中想要表達的想法,他們那些內心深處未被聽到和看到的需要、期望被接納的需要和安全感就無法得到滿足。

學會溝通獲得親密的親子關係

同時,“應該思維”也會觸發家長自己本身的憤怒情緒。造成我們的憤怒、引發我們的負面感覺和情緒的,正是我們自己抱有的“應該思維”本身,而不是其他人的做法。當我們聽到和看到的與內心中的“應該”無法匹配時,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就會觸發我們的情緒,於是我們開始抨擊、指責、批評和羞辱他人。或者是把指責、批評和羞辱指向自己,從而導致壓抑的情緒。

因此,這種“應該思維”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中的憤怒、衝突和攻擊,也常常會引發我們和伴侶、同事、朋友之間的衝突,我們總是希望別人的行爲方式能夠符合我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有差異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