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骨骼發育】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 骨骼發育不良怎麼辦

【骨骼發育】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 骨骼發育不良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骼發育】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 骨骼發育不良怎麼辦

寶寶的骨骼發育良好不僅僅是先天的遺傳更是後天的營養因素重要。谷歌發育不夠好的話孩子就不夠健壯。要想讓孩子骨骼發育得更好日常生活中可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哦。

嬰兒骨骼發育

1、選擇母乳餵養:母乳中的鈣質最容易吸收,因此吃母奶的孩子骨骼發育較好。而好的容貌與骨骼的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因爲骨骼的發育決定臉形及體形。 哺育高品質母乳6—9個月以上的嬰兒,雙臂的力量可以把自己吊在一根橫杆上,具有運動員的雛形;豐潤的雙頰能容納更大量的氧氣;挺直的鼻樑,使呼吸更爲順暢,這種優勢終其一生都受用無窮。

2、注意飲食,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A、D、C和礦物質鈣、鐵、磷等是促進幼兒長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類、豆類、魚類、瘦肉等食品中含量豐富。

3、多運動、多曬太陽: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給骨骼組織輸送更多的營養物質,使骨骼生長加速,骨質緻密。

4、寶寶爬坐交替:爬坐交替可滿足寶寶不願安靜坐的習慣,又鍛鍊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爲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爬坐交替是一項激烈的活動,消耗能量多,有助於食得多、睡眠好,從而促進身體良好的發育。

5、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爸媽要在平時注意幼兒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桌椅、牀鋪等等設施都要適合幼兒的身體發育狀況,否則易導致幼兒出現駝背、佝僂等疾病。

6、騎童車有助於寶寶骨骼健康發育:騎童車,是幼兒鍛鍊身體的好方法,適當、科學的鍛鍊,可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但由於幼兒的生長髮育尚未完全完善,爸媽需特別注意別讓孩子在騎車中受傷。

骨骼發育關鍵時期

1、頭顱骨發育:根據頭圍大小、前、後囟及骨縫閉合情況,來衡量顱骨的發育。

前囟:爲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前囟對邊中點連線的長度在出生時約1.5—2cm,6個月變小,1—1.5歲時閉合。

後囟: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出生時很小或已閉合,至遲於生後6—8周閉合。 顱骨縫:出生時尚分離,約於3—4個月時閉合。

囟門和骨縫的閉合反應顱骨骨化過程。

前囟檢查在兒科臨牀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於小頭畸形;遲閉、過大見於佝僂病、克汀病;前囟飽滿常示顱內壓增高,見於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前囟凹陷見於脫水、極度消瘦小兒。

2、脊柱的發育: 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椎骨的發育,出生後第一年脊柱增長較下肢快,1歲以後則落後於下肢的增長。

3個月會擡頭,脊柱形成第一個彎曲(頸前凸);6個月會坐,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胸後凸);1歲會走,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腰前凸)。至6—7歲時韌帶發育後,這些彎曲才固定。坐、立、行姿勢不正及骨骼病變可引起脊柱發育異常或造成畸形。

骨化中心的發育:一般攝左手X線片瞭解腕部骨化中心情況以瞭解骨骼發育情況:正常嬰兒在出生4—6個月出現2 個骨化中心(頭骨及鉤骨),3歲時出現4個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橈骨骺);6歲時7個(月骨、大、小多角骨);8歲時9個(舟骨,下尺骨骺);10歲時出齊10個(豆狀骨)。所以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爲其歲數加1。

患呆小病、生長激素缺乏症、腎小管酸中毒等時骨齡明顯落後,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中樞性性早熟時骨骼發育過快,出現早熟。

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

一般人長到17、18歲的時候,骨骼的生長便會變得緩慢,雖然自然長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靠外力還是能夠達到再長高的目的的。那麼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是怎樣的呢?

與身高相關的骨骼有頭顱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長骨三部分。

1、顱骨的發育

顱骨隨着腦的發育而增長。顱骨發育優劣可用頭圍的大小、顱縫和囟門閉合的遲早等標準來衡量。

囟門在出生時過小或過早閉合,預示着寶寶的腦發育有問題;囟門過大、閉合延遲也可能是病理情況,都應請教兒科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2、脊柱的發育

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長快於四肢。寶寶的動作發育應與脊柱的發育相適應,即寶寶2-3個月大時會擡頭,6-7個月大時能獨坐,8-9個月大時會爬,10-11個月大時能站立,12-16個月大時能走路。若沒到相應的月齡,寶寶不宜過早地學坐、學站,以免引起脊柱的過度屈曲,這也將影響其身高。

3、長骨的發育

肢體長骨結構分骨幹、骨骺和幹骺端三個部分。在寶寶的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骨的生長在長骨兩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軟骨板內不斷進行,從而使骨的長度逐漸增長,身高也隨之增長。

骨骼發育不良怎麼辦

1、同牀睡會導致斜頸:孩子和媽媽同牀睡時,孩子會自然地長時間面向媽媽的一邊入睡,這樣可能會導致寶寶斜頸。長此以往,這種睡姿會使孩子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

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於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臥睡姿,一般情況下可自行緩解。但是如果發現寶寶在出生兩週左右出現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寶寶的一側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這種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2、牽手走導致肘脫臼:寶寶開始學走路了,如果爸媽總是牽一側的手,或者太過用力,可能會導致孩子橈骨小頭半脫位。

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爸媽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孩子重心易發生偏移,這對骨骼發育不利。另外由於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也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領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還可能會脫臼。 爸媽領着孩子走的時候,最好左右手交換、輕輕領着孩子的小手。

3、早走路導致O型腿:有些爸媽把嬰兒能夠獨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開端,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早早地鍛鍊他站立、行走,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O型腿和X型腿。

過早地站立與行走會對嬰兒的骨骼發育造成一定影響。由於兒童出生時骨骼正處於發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孩子一歲以內就學着走,由於站立不穩,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兩邊軟骨發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爸媽要放鬆心態,孩子想走時攔都攔不住呢,所以不要心急。

4、坐時背部凸小包很正常:寶寶坐下時後背會凸起小鼓包,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較瘦小的孩子更易顯現。一週歲以內的幼兒,剛剛學會坐着,背部肌肉還不發達,所以坐起時很容易出現含胸、駝背,彎腰時後背會有一節一節的脊椎棘突隆起,這都是骨骼發育的正常現象,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脊柱的發育,這些表現會慢慢消失,爸媽不用擔心。

當骨骼發育不良的時候,常常會導致孩子的身高出現問題。在寶寶剛出世的時候,很多不良的習慣或者是家長沒有照顧好,都會導致寶寶的骨骼發育不良,那麼骨骼發育不良怎麼辦呢?

1、背脊突起

新生兒身體較軟,身體向前傾時,背脊較明顯。不必擔心,有時因小嬰兒動來動去,背部好像有側彎現象,其實絕大部分是正常的。

2、胸骨異常

胸骨尤其是在腹部上方左右的地方特別隆起,好像裏面有什麼東西把它推出來的,這都是軟骨發育不均衡的關係,沒什麼大礙。至於輕度的雞胸或漏斗胸不會防礙身體的發育,不必治療,較嚴重的,則需觀察到兩歲以後,必要時手術矯正。

3、歪脖子

這些是屬於胎內壓迫所造成,無需治療。但頸部肌肉有腫塊時,最好要作物理治療,繼續觀察它是否會演變成真正的肌肉性斜頸,果真如此的話,就需在6個月到一歲左右接受手術治療。

4、扳機指或拇指內收

新生兒的手指在剛出生時都是緊縮着,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慢慢鬆開,這時候有些家長會注意到小孩的拇指彎曲或內收。多揉幾下或用力扳動時,手指也可能會直起,這種現象最好給醫師看看,多給手指作運動,穿矯正手架,少部分須接受手術治療。

5、佝僂病、O型腿或X型腿

這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生理現象,在開始學站或學走路時,此種情況會更明顯。有些家長自作主張,晚上睡覺時,用布條將兩腿綁在一起,希望能矯正它,實在無此必要。以上情形到兩歲以後會逐漸改善。除非是“O”型腿特別嚴重,或兩腿不對稱,需照X光或抽血,以查出有無佝僂症,以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至於小孩子學站時,兩腳外旋(外八字),也算正常。

如何促進骨骼發育

從孩提時候開始,每個人都懷着長高的夢想,高高的男生偉岸英俊,高挑的女子亭亭玉立,通常我們身邊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的身高,那麼如何促進骨骼發育呢?

1、健康飲食

營養是身體生長的首要因素,每天都要保證蛋白質和鈣的攝入量,如魚、蝦、豆製品中都有優質的蛋白質,牛奶、海帶、等是含鈣、磷豐富的食物,另外記得多曬太陽,鈣質才容易吸收。儘量少吃零食,如碳酸類的飲料,會使體內鈣磷失調,尤其是青少年,千萬要少喝。早餐一定要吃,早上多喝牛奶。

2、充足睡眠

科學證明,人的身體長高時間爲每天晚上10點-2點之間,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就不容易長高。

3、適量運動

足球、籃球這些有跳起動作的運動非常有助長高,青少年上學時候的廣播體操伸展運動可以讓身體伸展開來。不過注意的是要健康增高,不要運動過大,這樣對身高沒好處,適當爲止。平常上班有空就伸展一下自己的身體,也有利於自己的身體。

4、值得指出的是,25歲之後基本就不會再長高了,因此不要相信增高產品之類,青少年過早服用激素也不利於身體的長高。因此,促進骨骼增長不可盲目。

骨骼發育吃什麼好

1、飲食平衡:人體的生長,取決於所吃的食物質量。若想讓寶寶長得高,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每天保證吃入食物的種類有10—15種,一定比一天只吃三五種獲取的營養要豐富。

2、鈣質充足:鈣是骨骼成長的基礎。骨骼得不到充足營養,當然無法正常生長,更別提高了。推薦爸媽給孩子多吃含鈣較多的食物:奶製品、雞蛋、魚類、貝類、豆腐及豆類等。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C、乳糖等都有助於鈣的吸收利用。建議1—2歲的寶寶,每日喝牛奶400—500毫升。

3、蛋白質天天有:生長髮育期的寶寶,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給不足便會影響長高。此外,膠原蛋白和黏蛋白也是構成骨骼的有機成分。爸媽可以多給孩子吃雞肉、牛肉、魚蝦肉、雞蛋、牛奶、豆腐都富含蛋白質。

4、鐵、鋅、銅不可少:缺鋅的寶寶,見什麼都沒食慾。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食物中供給鐵、銅若是不足,必然使血紅蛋白合成受阻,生長髮育、智力發育、免疫功能等均會受到影響,寶寶可能經常生病。

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牛肉、羊肉、蛋黃、魚、紅小豆、菠菜。

含鋅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

含銅豐富的食物:豬肝、豬血、蝦、蟹、貝類。

5、新鮮蔬果不可缺: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A、C能使寶寶具有正常的抵抗力。

蔬菜類:白菜、胡蘿蔔、黃瓜、青椒、萵筍、番茄。

水果類:橘子、香蕉、梨、蘋果、葡萄、桃、杏、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