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流產胎停 > 讓孕媽媽遠離孕期流產

讓孕媽媽遠離孕期流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流產對媽媽和胎兒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但是盲目保胎並不可取,一旦出現流血和腹痛的流產症狀時,應當立即急診,聽從醫生的建議。

讓孕媽媽遠離孕期流產

豆豆媽媽懷孕8周時,家裏的發財樹長大了,要換新花盆,新花盆很重很大,光老公一人搬不動,她便過去一起幫忙;花盆的泥土不夠,她又與老公一起去外面挖土回來。結果,當晚豆豆媽媽的腹部突然很痛,還有褐色的血液流出。他們趕忙上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說是由於幹了重的體力活動導致先兆流產,除了吃保胎藥外,一週內必須臥牀保胎。

豆豆媽媽本就是好動的人,現在要臥牀1個星期,她真後悔自己之前乾重活了。

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克而終止妊娠者,稱爲自然流產。一般發生在妊娠12周前的,稱爲“早期流產”;發生在13周以後者稱爲“晚期流產”。

流產先兆

流產的主要症狀是陰道流血和腹痛。陰道流血發生在妊娠12周以內流產者,開始時絨毛與蛻膜分離,血竇開放,即開始出血。當胚胎完全分離排出後,由於子宮收縮,出血停止。早期流產的全過程均伴有陰道流血。

晚期流產時,胎盤已形成,流產過程與早產相似,胎盤繼胎兒娩出後排出,一般出血不多,特點是往往先有腹痛,然後出現陰道流血。

流產種類

先兆流產: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常爲暗紅色或血性白帶無妊娠物排出,相繼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子宮大小與停經週數相符。經休息及治療,症狀消失,可繼續妊娠;若陰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劇,可發展爲難免流產。

難免流產:指流產不可避免。在先兆流產基礎上,陰道流血量增多陣發性下腹痛加劇,或出現陰道流液(胎膜破裂)。婦科檢查宮頸口已擴張,有時可見胚胎組織或胎囊堵塞於宮頸口內,子宮大小與停經週數相符或略小。

不全流產:難免流產繼續發展,部分妊娠物排出體外,尚有部分殘留於宮腔內或嵌頓於宮頸口處,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大量出血,甚至發生失血性休克。婦科檢查見宮頸口已擴張,宮頸口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續性血液流出,子宮小於停經週數。

完全流產:指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陰道流血逐漸停止,腹痛逐漸消失。婦科檢查宮頸口已關閉,子宮接近正常大小。

稽留流產:指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滯留宮腔內尚未自然排出者。胚胎或胎兒死亡後子宮不再增大反而縮小,早孕反應消失。若已到中期妊娠,孕婦腹部不見增大,胎動消失。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子宮較停經週數小,質地不軟,未聞及胎心。

習慣性流產:連續自然流產3次或以上者稱爲習慣性流產。每次流產多發生於同一妊娠月份,其臨牀經過與一般流產相同。有過連續3次流產經歷的孕婦,再次妊娠也容易流產,所以要特別注意。

流產發生的原因

年齡。高齡女性懷的寶寶更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從而導致流產。

遺傳基因缺陷。夫婦任何一方有染色體異常可傳至於代,染色體異常的胚胎有50%~60%發生早期自然流產。

全身性疾病:妊娠期患全身性感染、高熱可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

子宮和子宮頸問題。子宮畸形(如子宮發育不良、雙子宮、子宮縱隔等)、子宮腫瘤均可影響胚胎着牀和發育而導致流產。宮頸重度裂傷、宮頸內口鬆弛導致胎膜早破而發生晚期自然流產。

有出生缺陷史或遺傳疾病。曾經生過有出生缺陷的寶寶,或者孕婦(或其伴侶)有家族遺傳疾病史。

某些傳染病。研究發現,如果孕婦患有利斯特菌病、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疹、鉅細胞病毒感染、細小病毒感染、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或其他傳染病,流產的風險會增加。

不良習慣。過量吸菸、酗酒,過量飲咖啡、海洛因等毒品,均可引起流產。

免疫功能異常:妊娠類似同種異體移植,胚胎與母體間存在複雜而特殊的免疫學關係,使胚胎不被排斥。若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則可引起母體對胚胎排斥而致流產。

接觸的有毒素的環境。接觸鉛、砷、甲醛、苯、氧化乙烯等一些化學物質以及大量的輻射或吸入麻醉劑,都會使流產機率增加。

創傷刺激:嚴重休克,子宮創傷(如手術,直接撞擊,性交過度)亦可導致流產;過度緊張、焦慮、恐懼、憂傷等精神創傷也有引起流產的報道。

應對措施

在發生早期先兆流產時,如果已經排除了孕卵或胚胎異常,常可作保胎處理。這時孕婦要臥牀休息,禁止性生活,也要儘量減少婦科檢查。服用的藥物有鎮靜劑(如苯巴比妥),以及維生素E和葉酸等。同時注射黃體酮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用至流血停止逐漸停藥。

遇有習慣性流產時,夫婦應同時檢查染色體,還要做一系列全面檢查,尋找流產的原因。如基礎體溫測定、子宮內膜活檢、抽血檢查“孕酮”,還要檢查甲狀腺功能,做有關的免疫學檢查等。

母嬰叮嚀:

流產後子宮內膜需要4~5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在這期間,應嚴防再次懷孕,因爲子宮內膜未恢復正常就懷孕對胎兒生長和以後生產都有不利影響。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