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孕期開發胎兒智力的辦法有哪些

孕期開發胎兒智力的辦法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兒在成長期間,是可以感受外界的,所有很多孕媽會去開發胎兒智力。那麼孕期開發胎兒智力的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胎兒在成長期間,是可以感受外界的,所有很多孕媽會去開發胎兒智力。那麼孕期開發胎兒智力的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孕期開發胎兒智力的辦法有哪些

現代科學的發展,證明了在妊娠期間對胎兒反覆進行良性刺激,可以促進人類智商的提高。大腦細胞分裂增殖主要是在胎兒期完成的,如果在腦細胞分裂增殖的高峯期,適時地供給胎兒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營養,腦細胞的分裂便可趨於頂峯,爲孩子具有高智商奠定基礎。

成爲超智力寶寶的因素

誰不想有一個超智力寶寶?但是,天遂人願的事情並不是很多,因爲決定寶寶智力的因素很多。當然,有個健康完全的大腦是首要的,除了這個主要因素,與遺傳等因素也密切相關。

遺傳與智力密切相關

有資料表明,雙親均爲智力正常者,其子女73%爲智力正常;雙親一個智力低下一個智力正常者,其子女64%爲智力正常;雙親均爲智力低下者,其子女只有28%爲智力正常;雙親一個智力低下,一個智力缺陷時,其子女只有10%爲智力正常;父母智力都有缺陷的,其子女只有4%爲智力正常。這就是說,智力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與後天的努力不無關係

可是,智力並不完全取決於遺傳,後天的努力有時也會收到令人驚異的效果。在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例子:不識字的貧苦農婦培養出博士兒子,學富五車的教授的子女卻只能在中學勉強畢業,才華橫溢的作家生出個弱智兒子……這是因爲智力來源於大腦,而大腦生長髮育受遺傳和後天努力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先天遺傳素質好的孩子,纔有可能在後天的培養教育下獲得較高的智力。對那些先天不足,例如有遺傳缺陷等問題的孩子,施行同樣的教育手段往往收效甚微。當然世事無常,例外也不是沒有。

對那些天賦較好的孩子,如不適時進行教育,爲其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那麼,其先天具有的優越條件也將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消失殆盡。宋朝有個叫方仲永的神童,5歲即能吟詩作賦,名噪一時,長大後卻很平庸,在文化史上沒有留下片言隻語。歷史上像這樣小時了得、大未必佳的例子委實不少。

所以,我們不能片面誇大遺傳的作用,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忽視後天的影響。只有二者兼顧,相輔相成,才能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使孩子的智能潛力得到充分地發揮。

腹中胎兒腦部成長全記錄

大腦是神經中樞所在地,人的智商高低與否與大腦的發育程度密切相關。孩子聰明的先天條件之一就取決於胎兒期大腦的發育情況。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胎兒大腦發育的幾個階段。

胎兒時期是腦部物質的形成時期,約1 000億個腦神經細胞,在受精之後的280天裏,慢慢地形成。

卵子與精子結合的時候,原本只是一個細胞。在短短的280天之間,分裂並形成身體的各個器官,同時,完成1 000億個腦細胞的製造,其細胞分裂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小貼士

根據胎兒在母體中的發育情況來看,從胎兒期開始系統科學的胎教是不可或缺的。當然,胎兒腦的發育還不夠成熟,尤其起重要作用的腦神經髓鞘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後10歲左右才能全部發育完成。未來的父母在胎教過程中要注意這一問題,切不可急於求成,否則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腹中胎兒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下面以月份增長爲順序,來解讀腹中胎兒大腦的變化。

懷孕1個月時:是受精卵旺盛重複分裂的時期,腦的原形大體形成,但是懷孕的感覺幾乎感覺不到。

懷孕2~3個月時:腦的各部分,如大腦、延髓等器官逐漸分明,腦的分化也開始進行,這時孕婦會慢慢感覺到懷孕了。

懷孕4~5個月時腦部迅速發育,腦部形成,但腦的表面尚未產生皺褶。

懷孕6~7個月時:腦細胞分化逐漸形成,表面開始產生皺褶,接近成人的腦部構造。這段時間是懷孕期最穩定的時候。

懷孕8~9個月時:胎兒的腦部發育完成。皺褶基本成形,腦細胞幾乎與成人相同。

懷孕10個月時:腦的重量約400克,腦的神經細胞約有1000億個。此後,神經細胞數量不會再增加。這時腦部開始髓鞘化,神經膠質細胞開始增加,腦部逐漸發達。

母子信息傳遞

母子之間,是血濃於水的深情,她們不但有血脈相連,而且還心靈情感相通。胎寶寶在孕婦體內就存在聽、觸、嗅等大腦神經活動,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逐漸增強,就其增幅而言則以嬰兒期的記憶力增長最快,這時期的孩子之所以能很快記住電視畫面和兒歌,是因爲早在胎兒期就已形成了這種能力。母親與胎兒之間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彼此傳遞生理、行爲、情感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是能夠進行胎教的前提條件。

腦的發育

人的誕生始於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內着牀後依次分化出外胚葉、中胚葉、內胚葉,其中外胚葉就是腦的原形。開始它是圓板狀,隨後發育成神經管,如果以最初神經管的形態發育下去就只能長成魚類的細長形大腦,而胎兒的神經管在初期即發生彎曲變形,出現褶皺,以便在有限空間容納更多的細胞,正是這一原因造就了複雜的最終佈滿溝回的大腦。在胚胎的第四周胎兒腦已在原始形態上完成了主要的部分。第七週胎兒面部輪廓形成,眼、鼻、口已依稀可辨。到第九周腦幹和脊髓便以半個大腦的體積完成了發育過程,這時胎兒觸覺神經出現。大腦繼續發育到第四個月,胎兒便形成了頭部比例過大的完整人形。

神經網絡的形成

在腦的發育過程中最關鍵、所需時間最長的是神經網絡的形成,因爲是神經網絡最終導致大腦功能的產生。不可思議的是構築這一神經網絡的主角突觸的數量在出生後反而急劇減少。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急劇減少的多出部分是胚胎期的儲備,供出生後適應環境過程中的消耗。神經細胞的數量及神經纖維的長度由遺傳元素決定,而突觸的形成則受制於子宮內的環境元素。突觸的形成略遲於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

信息傳遞

胎兒的積極作用

胎兒的存在促進了母體分泌維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並使母體產生孕育胎兒所必需的生理上的變化,如子宮增大、變軟、乳腺增生、乳房變大、新陳代謝加快、激素活動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強等等,胎盤分泌的一系列激素可以維持妊娠的進行。

總而言之,胎兒在積極地促使身體分泌一些物質,協助母親維持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說胎兒已經能夠對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響。

母親的積極作用

母體也在積極地向胎兒傳遞生理信息,如母親不安時分泌出來的激素使血液中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通過胎盤對胎兒的生長髮育產生影響。

當母親有嗜煙、酗酒、濫用藥物、暴飲暴食以及遭受外傷等情況時,可使胎兒的生長環境發生有害的變化,進而使胎兒產生恐懼的心理,表現爲胎動異常、心跳過速等。

母親的情感諸如憐愛胎兒、喜歡胎兒,以及恐懼、不安等信息也將通過有關途徑傳遞給胎兒,進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說,當母親在綠樹成蔭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暢,這種信息便很快地傳遞給胎兒,使他體察到母親恬靜的心情,隨之安靜下來。而母親憤怒之時,胎兒則迅速捕捉到來自母親的情感信息,變得躁動不安。據報道,一些毫無醫學原因的自然流產正是由於母親的極度恐懼不安造成的。

總之,母親與胎兒之間是存在情感溝通渠道的。事實已經證明,凡是生活幸福美滿的母親所生的孩子都聰明伶俐,性格外向;而生活不幸福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易反應遲鈍,存在自卑、怯懦等心理缺陷。

母子間的心電感應

直至今天,還是有不少人認爲新生兒根本聽不懂大人說的話,而且也不會思考,沒有情感,因此胎教是無稽之談。事實上,孩子從胎兒期開始,就能借着心電感應感覺母親帶來的波動了。美國的約翰·亞倫瓦德博士將母子間的波動關係命名爲“母子的心電感應關係”。所以胎教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的。

母親的情緒在變化的時候,腹中的孩子也接受着相應的變化,當母親打從心底覺得安詳的時候,此時,孩子也能敞開心扉接受母親的各種波動。當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感覺不安或焦躁、疑慮等,心中有否定的情緒時,孩子就會封閉心靈,無法直接接受母親的波動。這時,即使母親想將意圖傳達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會膩煩。

心電感應不只限於母子之間,孩子與父親的心電感應也是很強烈的。如果從胎兒期開始,父親就經常對孩子說話,則生下的孩子就會成爲與父親非常親近的孩子。父親只要是不在胎教中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孩子就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成長爲溫柔的孩子。

小貼士

3~4個月胎兒的心靈已經產生作用。心靈的作用就是藉着心電感應與人溝通。胎兒期可說是人類的一生中心電感應能力最強的時期。

寶寶在聆聽外面的世界

聽覺系統是胎兒與環境保持聯繫的主要器官,也是進行聽力訓練即胎教的物質基礎。因此,近來人們對胎兒聽覺功能研究越來越重視。

寶寶依戀母親的心音

我們都知道,出生幾天的嬰兒,哭鬧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母親把嬰兒抱在左胸前,嬰兒會很快靜下來,安然入睡。這是爲什麼呢?

這是因爲胎寶寶在母親體內時,就已習慣了母體血流的聲音和血管(心臟)的搏動,出生後,嬰兒的耳朵貼近母親的左胸脯(即心臟的位置),這種聲音和搏動,把嬰兒帶回昔日寧靜的日子和安全的環境中,這種早已體驗過的安全感是任何優美的催眠曲都無法比擬的。

“宮”內的“小竊聽者”

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得知,自妊娠6個月起,胎兒就開始不斷地“凝神傾聽”。妊娠期間,母親的子宮是一個非常“嘈雜”的場所,因此,有大量的聲音傳入胎兒耳內。在傳入胎兒耳朵的聲音中,最爲嘈雜的是母親胃內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

小貼士

每個孕婦可以根據各自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宮內學習”計劃。宮內學習方法不必強求一律,只要有一顆相信胎教的心,腳踏實地地進行胎教就可以了。

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較微弱的談話聲,胎兒也會全神貫注地傾聽。

支配胎寶寶所處環境的聲音,畢竟是母親那富有節奏的心臟搏動聲。如其節奏正常,胎兒就知道一切正常,胎兒也會因感到所處環境安全。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孕婦妊娠期間,給寶寶起一個小名,並讓父母常常向腹中的胎兒呼喚。胎兒出生以後,當他聽到呼喚他的小名時,會突然停止吃奶或在哭鬧中安靜下來,有時甚至會露出似乎高興的表情。這項試驗的結果,至少能說明胎兒在子宮內就有聽力。

做母親的也常常講起自己的親自體會:如猛然一下關門聲,腹中胎兒竟會縮成一團;置身於車水馬龍的街頭,嘈雜聲與喇叭聲常會引起胎兒頻繁的胎動。專家們認爲,胎寶寶在宮腔內被羊水包圍,是生活在一個水環境中,而水對聲音具有選擇的過濾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對高音則有過多的保留,故而胎兒對高音有更強的敏感性。

以上的論證及實驗都說明,胎兒對母體及母親的聲音具有依賴性與敏感性,這是與胎教直接有關的問題。

胎兒聽覺何時發育

研究表明,在胎兒的幾種感覺器官中最爲發達的就是聽覺系統。在受孕後第四周,胎兒聽覺器官開始發育,但這時胎兒聽覺神經中樞的發育尚未完善,所以還不能聽見外面世界的聲音。到了第二十五週,胎兒的傳音系統基本發育完成,28周時胎兒的傳音系統已充分發育並可以發生聽覺反應,這個時候,胎兒就已經具備了能夠聽到聲音的所有條件。

小貼士

胎兒能聽到聲音之後,爸爸媽媽應爲胎兒起個乳名,讓這親暱的呼喚每天伴隨胎兒。待胎兒出生後,很短時間內就能對爸爸媽媽呼喚他的乳名做出明確的反應,比起那些出生後才起名字的嬰兒要靈敏得多。

胎兒能感受明暗變化

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以爲,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即使到後期眼睛已發育成功,但兩眼也是一抹黑,什麼也看不見。因爲胎兒生活在羊水的海洋裏,外面的世界層層設防,除了羊水、羊膜外,還有絨毛膜,最後又加上子宮。如此“庭院深深”,一般光線自然很難透進,因此,子宮世界充滿了黑暗,胎兒在這黑暗的條件下沒有看東西的需要,也不可能看見什麼東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胎兒的眼睛並不是完全看不見東西。

胎兒視覺的發育

胎寶寶的視覺比其他感覺的發育緩慢。就連剛剛生下不久的嬰兒,視覺也並不特別敏感,而且其視野比較狹窄。

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即子宮雖說不是漆黑一片,卻也不適於用眼睛看東西。然而,胎兒的眼睛並不是完全看不見東西,從胎兒第四個月起,胎寶寶對光線就非常敏感。母親進行日光浴時,胎寶寶就可通過光線強弱的變化感覺出來。

胎兒可以感受明暗

通過研究觀察發現,當攝影燈突然打開發出強光後,強光透過躺着的孕婦腹壁照入子宮內後,胎兒馬上活動起來,要等幾分鐘的適應之後,胎動才減弱下來。爲了避免強光的熱效應刺激而引起的胎兒反應,實驗中把白熾燈浸泡入裝水的玻璃槽內,光線透過裝水的玻璃照在孕婦腹壁,然後光線透入子宮內,同樣發現受了光線突然照射,引起了胎動增強。

媽媽在碰我

胎兒除了有聽覺和視覺外,同時還具有皮膚感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等感覺功能。這說明胎兒的五官功能和皮膚觸覺功能在出生以前就已初步發育,並具有一定的功能。

胎兒的觸覺出現得很早,甚至早於感覺功能中最爲發達的聽覺。正所謂此消彼長,由於子宮黑暗的環境限制了視力的發展,所以胎兒的觸覺和聽覺就更爲靈敏和發達。

妊娠第二個月時,胎兒就能扭動頭部、四肢和身體。4個月時,當母親的手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壓力時,他會立刻伸出小手或者小腳回敬一下。有人通過胎兒鏡觀察發現,當接觸到胎兒的嘴脣時,他會努起小嘴做出吮吸反應;接觸到胎兒的手心時,他馬上就能握緊拳頭作出反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了胎兒觸覺功能的存在。

寶寶能嚐出味道

舌頭的味蕾可以感覺苦、辣、酸、甜的味道。胎兒在7個月左右已經具有感覺味道的能力。如果給7個月的早產兒甜味的東西,馬上就會有反應。

胎兒的“味蕾”,在妊娠3個月時逐漸形成,直到出生之前慢慢完成,不過,在妊娠7個月左右已大致完成。對甜味與苦味的感覺,發展比較迅速。4個月大的胎兒,其在宮內的環境適應能力之一就是因爲他有味覺,能辨別羊水的味道,從而決定吞嚥與否,或吞嚥多少。儘管羊水稍具鹹味,胎兒還是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嚐。

新西蘭科學家艾伯特·利萊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了胎兒的味覺在4個月時已經出現:他在孕婦的羊水裏加入糖精,發現胎兒正以高於正常一倍的速度吸入羊水;而當他向子宮注入一種味道不好的油時,胎兒立即停止吸入羊水,並開始在腹內亂動,明顯地表示抗議。

小貼士

科學的胎教主張應不失時機地抓住胎兒觸覺發育過程對刺激的反應能力,適時引導胎兒,可以摸摸準媽媽的肚皮,可以輕輕地拍打幾下,每天有計劃地對胎兒進行觸覺訓練,以培養孩子靈敏度和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

聞一聞這是什麼味道

胎兒的鼻子早在妊娠第二個月就開始發育,到了第七個月,鼻孔就能與外界相互溝通。但是,由於胎兒被羊水所包圍,所以他雖然已經具備了嗅覺,卻毫無用武之地,自然其嗅覺功能也就不可能得到較大的發展。儘管如此,胎兒的嗅覺一出生就能派上用場,新生兒在吃奶時能聞出母體的氣味,而且以後只要他一接近母體就能辨別出來,所以新生兒在辨識母親時不一定需要睜眼,光憑嗅覺就能敏感地加以分別。

爲此,母親在餵奶的時候儘量不要噴香水、抹香粉,以免帶來的異味影響新生兒辨別母親的能力,從而表現出不安的心理狀態。隨着觸覺、味覺和嗅覺的逐步發育,胎兒爲他出生以後能夠很快適應外界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礎,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得到新的完善和提高。而胎兒的這些感覺功能在初起階段就應該不斷人爲地加以強化,以促進其發育。因此,胎教就是運用這個原理,以鍛鍊胎兒的各項感覺功能,使他一出生就能耳聰目明、鼻靈舌敏、手腳靈便,成爲新生兒中的佼佼者。

小貼士

夫妻間進行多種感情交流,讓胎兒感受到各種有益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從而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

胎兒有記憶能力嗎

胎兒有記憶力嗎?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記憶是思維活動的一種形式,有人認爲,從妊娠第四個月開始,胎兒的大腦中已經偶爾會出現記憶痕跡;也有人認爲,8個月以前的胎兒有可能具備記憶功能,同時又認爲記憶能力從胎兒期就已經開始萌芽。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爲,胎兒具有記憶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將隨着胎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強。

研究結果表明,胎兒對外界有意識的激勵行爲的感知體驗,將會長期保留在記憶中,並對其未來的個性以及體能和智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胎兒具有記憶能力的例證

曾有幾個有趣的例子:鋼琴家魯賓斯緹、小提琴家美紐因及樂團指揮羅特等人對一些從未接觸過的曲子皆“似曾相識”,即使不看樂譜,樂曲的旋律也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源源不斷涌現。究其原因,原來是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時曾經反覆彈奏過這些樂曲。

加拿大哈密頓樂團的指揮鮑里斯在一次演奏時,一支從未見過的曲子突然在腦海裏出現,而且感到十分熟悉和親切,這使他迷惑不解。後經瞭解,原來他的母親曾是一位職業大提琴演奏家,在懷鮑里斯時曾多次練習、演奏過這支曲子。

一位名叫海倫的女性只要給她腹中7個月的胎兒唱一支搖籃曲,孩子就會立即安靜下來。這些例子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胎兒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

胎兒具有記憶能力的意義

在出生前數月內,胎兒的行爲漸趨複雜、成熟。這是因爲,迅速增大的記憶儲存促進了自我形成,並開始引導胎兒行爲的發展。

還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在醫院產科的嬰兒室播放母親子宮血流及心臟搏動聲音的錄音,發現正在哭泣的新生兒很快就安靜下來,情緒穩定,飲食、睡眠情況也良好,而且體重增加迅速。這是因爲胎兒在母親的子宮中早已熟悉母親的心音,一聽到這種音響就感到安全親切。

小貼士

既然胎兒有記憶,準爸爸、準媽媽不妨多和宮內的胎兒交流,不但可以培養感情,促進以後和寶寶的關係,還可以鍛鍊寶寶的記憶力。

胎兒還能學習呢

人們都說嬰兒是一張白紙,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人們發現,嬰兒從出生第一天起就能辨認出母親的聲音,而且對這種聲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其實,早在胎兒時期這張白紙上就已經開始描繪圖畫了。

深居“宮”中的小寶寶伸出小腳來探測胎盤,“這是什麼東西?”經過幾個回合的研究,他終於放心了,確認這是一個柔軟、安全的物品;一轉身,他的手又碰到了漂浮在旁邊的臍帶,“這又是什麼東西?”很快,臍帶就成了胎兒的玩具,一有機會便抓過來玩弄幾下;對於包圍着他的羊水,小寶寶更是潛心研究,不時地吞嚥幾口品嚐一下;母親子宮的血流聲、腸道的蠕動聲以及心跳的搏動聲,對於他來說無異於一首美妙動聽的曲子,統統被收入大腦,儲存進記憶系統,以致出生後依然念念不忘;對於外界傳入的音樂聲,胎兒也頗感興趣,轉動頭部,讓耳朵貼近外部世界認真傾聽。久而久之,一旦這種聲音傳來,胎兒便產生一連串的反應動作。

這一切都說明,子宮內的小生命具有學習能力,他將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抓緊學習。他學習呼吸、學習吞嚥、學習吮吸、學習運動……他並且能夠通過母親傳遞過來的信息揣摩着母親的心緒,感受着母子間的心理感應。

鑑於胎兒這種潛在的學習能力,母親在妊娠期間,尤其是後期應強化與胎兒的交流,及時施行早期胎教,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使胎兒接受有益的刺激,獲得良好的胎內教育。

媽媽,我渴了

我們都知道,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深居“宮”中的寶寶,他們會不會有這樣的需求?

我們已經知道,胎兒所需要的氧氣及營養物質是由胎盤和臍帶供應的。他自己既不用費勁兒吃東西,也不必勞神呼吸。吃的問題解決了,那麼,他用喝水嗎?事實上,他每天除了舞拳踢腿鍛鍊肌肉和骨骼、練習呼吸動作以外,同時也在積極地鍛鍊喝水的能力。

科學研究人員介紹,胎齡滿3個月時,胎兒就能夠喝水。當然,他們都是就地取材,飲用羊水。不要認爲“寶寶真可憐”,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其實,不用擔心他飲入的羊水的污染,羊水每隔大約3小時便會更換1次,既無細菌也沒有灰塵。吸入羊水中的蛋白質,通過腎臟分解,再排泄回羊水中;而飲入的羊水中混雜的脫落上皮組織等物質,則形成胎糞。看來,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真的生活得津津有味呢,沒事的時候就喝上兩口。目前對於寶寶每天喝的量,還不能作出精確的估計,有人估計可達500毫升。

爲了適應即將降臨的世界,胎兒在“宮”內積極鍛鍊生存的本能,訓練自己的生活本領,通過對口腔吸吮能力的訓練,爲出生後使用口脣吃奶做好了準備。

我小,我也有人格

提到人格,好像應該是很深奧、很有內涵的話題,說胎兒也有人格,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的感覺呢?其實不是這樣的,胎兒雖然小,但是通過研究發現,除了前面說的令人驚異的感覺能力之外,神經學家還發現,胎兒還可能具有意識的初步形態。

美國神經學家布米尼克·芭芭拉,以最新的顯微鏡技術來研究胎兒的大腦,發現胎兒可能具有意識的初步形態,並確定受孕後28~37周的胎兒大腦皮質,已經發達至具備思考的能力,其神經組織與新生兒幾乎沒什麼兩樣。

其他的研究者更指出,對胎兒腦波的測定顯示,胎兒睡眠與成人做夢時的腦波觀測值一致。

因此,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學家都把胎兒定位於“具有感官能力及初步學習能力的個體”。心理學家更進一步表示,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逐漸形成人格,成爲具有情感及知覺的人。而胎兒的人格是通過和父母,特別是和媽媽的密切溝通形成的。

由此可見,說胎兒具有人格也不爲過,作爲父母應該把握孩子的這種潛能,把寶寶塑造成一個有理想,有人格的超智力寶寶。

小貼士

胎兒不僅僅能夠喝水,還會“發脾氣”,或者“撒嬌”呢,這時母親可以用愛撫的動作來安慰胎兒,而胎兒過一會兒也會以輕輕的蠕動來感謝母親的關心呢。

意識已經開始萌芽

現在,對於胎兒有沒有思想活動,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無論如何不應忽略胎兒6個月過後,意識必會萌芽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否則很有可能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當然,6個月以前的胎兒,所受到的影響,雖然不能說是全部沒有意識反應的,但大部分都是軀體上的。在這一期間,胎兒的意識很少受到應激反應的影響,這是因爲胎兒的大腦尚未成熟到將母親的情感信息轉換爲情緒的地步。

拿生氣來說,生氣是原始的情感。這一情感,只有當胎兒在大腦更爲高級的中樞捕捉到鮮明表象和特徵時,纔會轉換爲複雜的情緒,若想產生出複雜的情緒,胎兒必須首先感知母親的情感,並對其加以分析,然後才能做出適當地反應。

這也就是說,要把情感或感覺轉換爲情緒,需要有一個感知的過程,而且要求大腦皮質具有複雜的心算能力。研究表明,胎兒在6個月以後,開始具有明確的自我,並能把感覺轉換爲情緒。這時,胎兒的性格、個性逐漸通過母親的情緒信息得以形成。

隨着胎兒識別能力的提高,理解情緒的能力也會不斷增強。胎兒就像一臺不斷被存入程序的計算機,最初只能解開極其簡單的情緒方程式。但是,隨着記憶和體驗的加深,胎兒漸漸會解開極其複雜的“思維線路”。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由簡單向複雜進化的。胎兒也是如此,在長達10個月的胎兒期內,由受精卵演變成具有複雜的大腦、神經組織以及軀體的人體。與此相同,胎兒的精神也是由無意識的存在,發展爲能夠記憶和理解錯綜複雜的情感和情緒的存在。我們不能不爲造物主的神奇而感到驚歎!

小貼士

在胎兒3個月左右,胎兒幾乎不會受到“雙重型”“冷淡”型母親複雜的情緒信息的影響。但他們會在原始的水平上能感受到不快,而且這恐怕會對今後產生極爲深刻的影響。

不要傷害我的心靈

胎兒能感受舒適或不快,大約是在母親懷孕14周的時候。這正是母親好不容易開始習慣懷孕的時候。研究發現,胎兒在形成人形的時期,心靈已經開始形成。

胎兒心靈的形成

懷孕14周左右,胎兒腦中的“大腦邊緣系統”開始形成。“大腦邊緣系統”掌控和支配人類生存的動物性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感),具有極重要的功能。

世界上最單純的心靈可能就是胎兒的心靈了。只要保護生命的本能欲求獲得滿足,就會有記憶“快感”;若無法獲得滿足,就會產生記憶“不快感”。

母子間是有着非常奇妙的心靈感應的,當寶寶覺得愉快的時候,媽媽一定能感受得到;當寶寶不快的感覺逐漸升高時,胎兒就會踢母親的肚子,以行動拼命向母親訴說不滿。當胎兒踢的時候,千萬不可以一味地認爲是“這孩子真有力量,身體很健康”。這種對寶寶的反應視而不見的做法嚴重傷害了寶寶的心靈。胎動與踢打是不一樣的,當你感到被“踢”的時候,不妨輕輕撫摩肚皮,問一問:“寶寶,怎麼啦?什麼事讓你生氣呢?”

剛開始或許胎兒還不瞭解你的意思,但只要你不斷重複地說,漸漸地他就能從你說話的語氣中瞭解你疼愛他的意思了。

培育一顆好心靈

胎兒的思想和大人的思想還是完全不同的。母親的情緒,是培育寶寶心靈的關鍵。母親心情最穩定的情況是什麼時候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滿足的時刻”!包括食慾獲得滿足,感情獲得滿足,有着強烈的幸福感的時候。所有這些心情舒適的狀態,腹中的胎兒也一樣能感受得到。當他能感到舒適、愉悅的時候,心靈便獲得發展。

愛睡覺的寶寶

俗語說:“睡覺的孩子容易長大。”這個原理也可以用在胎兒身上。腹中的胎兒也會睡覺,如果母親的睡眠姿勢與胎兒的姿勢不對,恐怕睡眠的質量就會受影響了。

懷孕以後,爲了給胎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孕婦的睡眠時間應比正常人多一些,每晚最少8~9小時,每日午間最少也能保證1~2小時的睡眠時間,但時間不宜過長。妊娠早期,孕婦的身體變化不大,此期胎兒在子宮內發育仍居在母體盆腔內,外力直接壓迫都不會很重,不必過分強調孕婦的睡眠姿勢,可隨意選擇舒適的睡眠體位,如仰臥位、側臥位均可。

懷孕時期,母親如果能睡得很熟,睡眠時腦部的腦下垂體會分泌出生長激素。這是爲了胎兒成長而分泌的,是胎兒成長不可或缺的物質。此外,這種激素具有幫助母親迅速消除身心疲勞的效果。許多母親懷孕前常抱怨無法好好睡眠,但懷孕後反而變得比較容易入眠,就是這個原因。

小貼士

胎教並不是要向胎兒灌輸生活知識和科學知識,而是爲了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提高胎兒的個體功能,對胎兒的心靈起到塑造、健全、完善和完美的作用。

胎教趣事:給胎兒聽音樂

有人曾做過一個試驗,給懷孕的女性聽音樂,兩分鐘後,孕婦的心跳加快;如果在孕婦的腹部子宮位置放音樂給胎兒聽,5分鐘後發現胎兒也出現心跳加快。胎兒比較喜歡接受低緩、柔婉的音樂,不願意接受尖、細、高調的聲音。有人給6個月的胎兒用絲竹樂器演奏歡暢、輕柔的樂曲時,胎兒在腹內進行安詳、舒適的蠕動。出生後每次聽到同類的樂曲時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