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的定義

戰爭是由超過一個的團體或組織,由於共同關心的權利或利益問題,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夠達成和解或平衡的狀況下,而展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初期以暴力活動爲開端,以一方或幾方的主動或被動喪失暴力能力爲結束標誌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精神活動以及物質的消耗或生產共同存在。

另外,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爲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中國古籍稱戰爭爲爭、戰、徵、伐、兵等。戰國時期的兵書《吳子》中已有“戰爭”一詞。戰爭是敵對雙方爲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戰爭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階級社會的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的鬥爭形式。它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

戰爭觀是對戰爭的根本看法。包括對戰爭起源、戰爭根源、戰爭原因、戰爭本質、戰爭性質、戰爭目的、戰爭與相關因素的內在聯繫、消滅戰爭的途徑及戰爭與革命、戰爭與和平的關係等觀點。它對認識和指導戰爭具有重要作用。戰爭觀是戰爭實踐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受人們的認識能力和階級立場的制約。戰爭在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的暴露程度,也對人們戰爭觀的形成產生影響。因此,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們,便有了對戰爭的不同看法。例如,有人認爲戰爭是不祥之器,有人則說戰爭是萬物之父;有人認爲戰爭來自人及人的慾望,有人卻說戰爭是對待塵世財產和事物的虛無狀態;有人認爲戰爭是死亡的擁抱,有人則說戰爭是一切事物的原始,等等。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的原因

歷史上對戰爭及其產生根源有各種不同觀點。自然主義戰爭學者認爲,戰爭的根源在於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物本性,並認爲戰爭是自然的和永恆的現象。宗教戰爭論者則認爲戰爭是上帝對人的懲罰,並用超自然力量解釋戰爭起因。種族主義者則認爲,戰爭的起因是優劣民族之間差別。近現代地緣主義政治學者則認爲戰爭是基於地理環境,即爲爭奪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引起的。馬爾薩斯主義者則認爲,人口過剩和飢餓是戰爭的真正原因。歷史唯物主義認爲,戰爭既非從來就有,也不是永恆的,戰爭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私有制產生以後,隨着階級和國家的形成,出現壓迫和被壓迫時纔出現的。歷史上有各種類型的戰爭,包括侵略戰爭和自衛戰爭;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有傳統戰爭和現代戰爭;局部戰爭和世界戰爭等多種類型。


在二戰之前(包括二戰),戰爭是由於參戰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所導致的。在戰後,直至21世紀初,大多是由於多極化與單極化的矛盾激化而導致的,但以後因宗教文化民族衝突昇華引發的戰爭將是主要原因(如:巴以衝突)。戰爭的根源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對戰爭狀態的描述也有多種方式,現代國家主要從法律角度對戰爭進行描述。認爲戰爭是交戰國之間的一種特殊法律關係。這種戰爭狀態通常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並伴隨着一系列的法律後果。戰爭狀態是法律狀態,它往往是交戰雙方或一方宣戰,但彼此之間並不一定有實際的戰爭衝突。通常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宣佈戰爭狀態。交戰國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它們之間就由和平關係轉變爲戰爭關係,戰爭法也同時開始適用。對戰爭的描述除從法律角度外,還可以從軍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進行論述。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第2張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爲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爲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爲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第3張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和平的概述

和平通常指戰爭之間或沒有其它敵視暴力行爲的狀態,也用來形容人的不激動或安靜。通常,維持國家關係之間的和平狀態是多數人或組織的企盼,尤其是類似聯合國這類國際組織。和平可以是自發性的,政治鼓動者可以避免過於激動;和平也可以是強制性的,例如用強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騷亂之人的行爲。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第4張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英語:The Nobel Peace Prize,挪威語與瑞典語: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不同於其他四個獎項是於瑞典頒發,一年一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於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5位評審委員組成,其成員是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評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宗旨是“爲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爲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基本上,諾貝爾和平獎是對本年度全球境況,尤其是危機方面境況的一種反映。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裏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以及獎金。 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裏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裏時,獎金調整爲10,000,000克朗(略多於一百萬歐元或一百四十萬美元)。

由於和平獎易受到強權國家或集團的價值觀和政治經濟利益所左右,且其評選得主受限於和平獎的評獎委員會的立場,得主往往不能夠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有極大的爭議性。例如,印度民權鬥士甘地即使五度獲提名、仍從未獲獎,1948年甘地遇刺逝世後委員會曾考慮授予其諾貝爾和平獎,但該年最終仍以“沒有合適的在世人選”爲由並未頒獎。1961年,道格·哈馬紹在獲提名後、距頒獎數個月前逝世,和平獎仍將獎項授予哈馬紹,哈馬紹併成了唯一死後獲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另外,和平獎有時也被看作是挪威的國際立場。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的名言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爲(克勞塞維茨)

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你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戰爭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鐵(昆體良)

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爲唯一美德,以求和爲唯一恥辱(肖伯納)

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纔會處於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纔是正義的(伯克)

【戰爭與和平手抄報】戰爭與和平手抄報資料 第5張

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裏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這已爲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黃金和財富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戰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霍布斯明晰地證明,所有動物都生活在一種自然的戰爭狀態中(喬·斯威夫特)

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慾望(查·埃利奧特)

戰爭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作用的東西(伯恩哈迪)

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威·申斯通)

戰爭也愛吃精美的食品,他帶走好人,留下壞人(達·湯普森)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血戰乾坤赤(唐·杜甫)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

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

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歐洲)

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爲了和平(亞里士多德)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韋格蒂烏斯)

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藉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贏得戰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羅·勃朗寧)

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

和平孕育着戰爭,戰爭孕育着和平(普坦漢姆)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