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獨二代”常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

“獨二代”常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不覺間,很多獨生子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孩,於是六個大人開始圍着一個小孩轉,那麼如何好好撫養“獨二代”呢?“獨二代”常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獨二代”常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

  A 加強溝通,婆媳互補帶孩子

  案例:

家住洋河花園的楊君和婆婆親如母女,在小區裏廣受讚譽。經常看到兩人有說有笑地帶4歲的孩子在小區裏玩耍,其樂融融。

說起婆媳帶孩子的矛盾,楊君也坦言“曾經擔心過”。不過,在懷孕的時候,她就開始提前做功課,不僅自己學習育兒知識,而且還經常帶上婆婆去聽各大醫院的講座,“生孩子之前,我們在理念上就基本達成了一致”。

在日常的育兒過程中,一旦遇到婆婆用陳舊的老方法撫養孩子時,楊君就會舉一反三地耐心給婆婆講一些育兒知識。由於婆婆是一個開通的人,再加上之前也學習過育兒知識,所以比較容易接受。而對於一些根深蒂固的老習慣,只要無傷大局,楊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一個老人這麼用心給自己帶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然,婆婆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借鑑,比如孩子發燒瞭如何降溫,什麼天氣該穿什麼衣服等等,”楊君說,“正是我們這種互補的模式,讓孩子一直健康成長。現在孩子4歲了,不僅會自己吃飯、上廁所,而且非常有禮貌、很懂事。”

  點評:

一直關注“獨二代”撫養的心理諮詢師陳美英認爲,對於肩負撫養“獨二代”任務的兩代人而言,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矛盾並沒有實質的衝突,只是教育方法各有所長,“因此,相互交流和溝通是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

她表示,對於孩子來說,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對他成長最好的滋養。無論兩代父母之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怎樣的矛盾和分歧,儘量不要當着孩子的面發生爭執。同時,兩代家長不妨分工合作,比如在哪些事情上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寵愛,哪些事情一旦發生就必須嚴肅對待等等,最好能事先約法三章。

此外,她還指出“隔代撫養”也並非一無是處,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祖父母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可以彌補年輕父母在養育孩子中的經驗不足;由於沒有工作壓力和生活拖累,老人比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孫輩;老人在歷經滄桑後的返璞歸真,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另外,老年人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彌補時間上的空白和情感上的空虛,使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B 及時再“充電”,做個好父母

  案例:

今年27歲的陸娟是一位3歲孩子的專職媽媽。她每天的工作除了照顧孩子外,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學習育兒知識。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自己父母身體都不好,而婆婆和公公都已經去世。孩子出生後,沒有老人帶,我只有辭職在家自己帶。”陸娟說,其實一開始,自己也是手忙腳亂的,“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本身就是個孩子,一點也不懂怎麼帶他。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餓,不知道他哭鬧是因爲什麼。”

當時,有些朋友建議陸娟請一個專職保姆來帶孩子。但是,她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自己肩負起這個重任。於是,她開始自己摸索着帶孩子,不懂的時候看育兒書,再不行就到網上去求助、交流,“慢慢地,一切都學會了。現在孩子各方面的指標都非常不錯,而且在性格方面也比較獨立。我覺得十分自豪。”

陸娟還說,在學習帶孩子的過程中,也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像以前一樣的任性,沒耐心,逃避困難了。這也正好讓我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點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爲,讓“獨二代”健康成長,關鍵的因素還在於“獨一代”自身的成長。目前,“獨一代”已經長大成人,成爲父母,但是很多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表現出很明顯的不同步和不協調,不願獨立承擔社會責任和撫養責任,這對於“獨二代”是一個巨大的負面影響。

他表示,作爲父母的“獨一代”應該審視自我,主動擔當,並及時充電。一方面,加強自身各方面的修養,使自己儘快獨立,另一方面,要學習養育知識,使撫養“獨二代”更有科學性。

他說,“獨一代”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關於兒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科普知識的書籍,或者其他渠道獲得一些比較科學的育兒信息,及時把握兒童的生長髮育和心理髮育規律,“這樣對於養育‘獨二代’無疑是有幫助的。”

  C “獅子式教育”,讓孩子更堅強

  案例:

“謝謝,不用幫忙,讓他自己站起來!”

1月27日,江北觀音橋步行街,一名3歲左右小男孩在奔跑中摔倒在地。從旁邊路過的人,想趕緊去扶起孩子。但是,他們的好心,卻被跟在其身後的父親“拒絕”了。

只見小男孩自己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繼續笑着跑了起來。

這對父子是韓國人。父親樸志成在一家韓國企業駐重慶辦事處工作,孩子1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來到了重慶。

“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大多數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一般都會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事情,比如起牀、吃飯以及上廁所等;同時,在家裏,我們還要給孩子制定規則,若是他的要求違反規則,即便是哭鬧也沒有任何用處。但是,中國孩子卻十分隨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並且家長也十分遷就。”說起中韓教育的區別,樸志成很有感觸。

他還說,在外面的時候,經常會有不少人對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很詫異,“鄰居也經常給我們說,孩子這麼小,不要對他太苛刻了”。

但是,在樸志成看來,他們的教育方式纔是對孩子有益的,而大多數中國孩子處於溺愛之中。

他說,韓國目前非常流行“獅子式教子法”,就是要培養孩子像在險惡的叢林中生存的獅子一樣的性格,能堅強地面對現實。首先讓孩子儘量獨自完成自己的事情,父母儘量不要插手;其次,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矩;此外,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能夠去思考去摸索。

  點評:

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孫宏豔認爲,對於目前的中國“獨二代”而言,“獅子式教子法”的確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這種方式所培養的能力正是我們的孩子最缺失的。

比如,給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生活,懂得生存,若是忽視了這一點,“獨二代”長大了都無法融入社會,難以獨立生存。

同時,“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能夠去思考去摸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大多數家長不管什麼事都給孩子安排好,或者直接告知要怎麼完成,孩子少了很多動腦的機會。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把握適度。因爲孩子較小,在使用這種教育方法時,要講究嚴格與慈愛並存。既要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呵護,又要讓他知道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

  D “心疼孩子,就讓他吃苦”

  案例:

近日,在日本工作的周鬆帶着11歲的兒子周毅回到重慶探親。結果,周毅的表現,讓爺爺奶奶格外開心,逢人便誇自己有個好孫子。

與大多數中國孩子不同,周毅顯得格外懂事和獨立。在爺爺奶奶家,他不僅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要主動在家裏做清潔,幫家人做各種力所能及的家務。

每當爺爺奶奶想幫他整理牀鋪或洗衣服的時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拒絕,說“自己事情要自己做,不用給你們添麻煩了。”

這樣的表現,不僅讓爺爺奶奶感到高興,就連小區裏的鄰居也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現在的孩子都是當寶貝供着,哪裏敢喊他們做事情呀。你看,周毅這孩子,真難得呀”。

周鬆說,兒子之所以這麼獨立,還是因爲教育的原因。在日本,現在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但是,他們認爲“心疼孩子,就要讓他吃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他獨立的能力和堅強的性格。

他表示,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日本的家長認爲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缺乏毅力,因此他們格外注重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吃苦能力,大部分日本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包括吃飯前幫忙做飯、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讓孩子自己買東西等等。

點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表示,讓孩子獨立,纔是對孩子最大的愛,這是需要得到我們大家共識的一個道理。在這方面,日本的確比我們做得要好得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終將獨自面對生活、面對隨時會出現的意想不到的磨難,做家長的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從“跌倒了”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懂得在生活中他不能永遠依靠父母,凡事要靠自己,這樣孩子長大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坦然處之。

“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未來才能成才,才能肩負起祖國的未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