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常見“異常”表現有哪些

寶寶常見“異常”表現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常見“異常”表現有哪些?寶寶這些常見“異常”是否正常?枕禿、出汗多、撞頭…寶寶的十種“異常”並不是疾病,千萬不要慌!

對於父母來講,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會引得心裏七上八下,特別是新手父母:“寶寶吐奶了,是不是有病了?”“寶寶放屁多,是不是消化不良呀?”“寶寶愛撞頭,是不是瘋了”……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爲了不讓爸爸媽媽們白擔心,這就爲大家整理一下寶寶常見“異常”表現,但實則正常的10種行爲。

1、眼白出血

順產新生兒由於出生時產道擠壓,視網膜和眼結膜發生少量出血,俗稱眼白出血。新手媽媽看到寶寶眼白出血,不要驚慌,這種情況順產常見,不需要處理,一般7~10天就能消失,最多不超過10天。

2、喉喘鳴

若孩子的喉軟骨發育不好,在吸氣的時候他(她)的喉頭軟骨蓋住聲門了,會發出小雞一樣的叫聲,這叫先天性喉喘鳴,亦稱喉軟骨軟化。只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D並多曬太陽,隨着寶寶生長髮育就會消失的。

3、馬牙

許多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自行脫落。

不過還要提醒一句,有些家長會特意用紗布擦,甚至嘗試去挑,這種行爲可能損傷黏膜,引起感染,不要這樣做哦。馬牙本身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所以家長不要跟馬牙較勁。

4、牙縫寬大

很多寶寶在乳牙階段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排除齲齒的因素後,這種寬大的牙縫屬於正常的。

這個階段不提倡矯正,一是隨着寶寶其他牙齒的萌出,會改善牙縫寬的情況。二是牙縫寬可能是件好事,因爲這些間隙爲恆牙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避免換牙後因爲牙齒排列擁擠,造成牙不齊的情況。

5、吐奶

小寶寶吐奶很常見,多數是正常生理性的,是因爲嬰兒食道下端或胃的賁門較爲鬆弛,吃奶後腹部用力或趴着壓迫腹部,就可能出現吐奶現象。

不過若寶寶吐奶後不正常吃奶、噴射性嘔吐、頻繁大量嘔吐就需進一步檢查。

6、打挺後仰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頸後肌發育要早於頸前肌,所以寶寶趴着時會擡頭,被家長豎抱時會後仰。造成後仰的現象,是由於嬰幼兒頸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一般在寶寶3個月左右會豎頭後,就不會有頭往後仰的現象。

還有一種正常情況是寶寶哭鬧發脾氣時也會出現打挺後仰,一般找出寶寶發脾氣的原因並做好安撫,這種現象自會消失的。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不過若寶寶頭向後仰,身體整天向後仰成弓形,並且身體很硬,這有可能是肌張力高,這時需要去醫院做一下評估,看一下具體情況。

7、撞頭

不管寶寶是用頭撞你的頭,還是用頭撞物品,這些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現象,因爲這是嬰幼兒特有且常見的一種“重複行爲”,一般在3、4歲之後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4歲之後仍出現此種情況,並伴有智力、運動發育同比其他小朋友落後,則需要就醫檢查。

其實寶寶愛撞頭,大部分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安慰,所以家長要增加與寶寶相處時間,做互動性遊戲,增加與寶寶之間的溝通。

8、枕禿

枕禿其實就是枕部頭皮受到反覆壓迫和摩擦,加上小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就造成了局部頭髮的缺失。因此左右轉頭動作越多,枕部受摩擦的機會也越多,枕禿就越明顯。

寶寶常見“異常”表現有哪些

其實,一歲之內的寶寶沒有枕禿的極少,家長不必爲此焦慮,待寶寶逐漸會坐、站、走後,睡覺也逐漸安靜下來了,枕部頭髮就會逐漸生長出來並慢慢恢復正常,不需要任何干預和治療。

9、睡覺出汗多

寶寶睡覺出汗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缺鈣,其實這要分情況看。一般前半夜出汗多,是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引起的;後半夜出汗多,需要就醫看看是否有貧血或缺鈣。

很多時候寶寶沒有貧血,也沒有缺鈣,但就是動不動就出汗,睡覺、吃飯、甚至大便時都出汗,這時候還要考慮體質原因了,體質因素不用幹預。

10、O型腿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小腿彎曲,就認爲寶寶是O型腿,其實不然。小寶寶在宮腔裏十個月都是蜷縮狀態,即便出生後小腿也會有些向外側彎曲,但只要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就不是O型腿,這種現象會隨着寶寶月齡的增長逐漸改善,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同時預防O型腿和X型腿的最好方法就是順應嬰兒自然發展規律,不要藉助學步車,不要爲了攀比過早訓練寶寶走路。平時讓寶寶多趴着,鍛鍊其頸、腰、背部肌肉和協調能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