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4多1少守則教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4多1少守則教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優秀孩子是教出來的

很多人總想着要如何管教,孩子纔會更優秀,教是say Yes,管是say No,而孩子需要教,不是需要管,更不能打,打不具效果,特別是對3歲之前的孩子而言,他無法分辨父母打的目的,究竟是教,還是泄恨,完全無法理解,反而會讓他以爲“長大以後也可打小孩”或“爸媽不愛我了”。即使父母強調“打你是因爲愛你”,對孩子的影響卻可能變成“我愛你,因此可以打你”的錯亂認知。請父母要出手打孩子以前,先想想“打有沒有效”、“打的目的又是什麼”,等想清楚後再決定怎麼做。

此外,很多事需要靠身教,做爲孩子學習的榜樣,例如孝順,他提醒,“孩子拿餅乾給父母吃,父母一定要接過來吃,而不是跟他說‘我不吃',這樣他纔會習慣與父母分享,而非只顧自己吃”,當然,“更不值得爲了孩子而與公婆發生爭執,因爲婆媳的相處模式,也是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來源之一”。

1少4多的教養守則

整體而言,要教出快樂、優秀兼具的健康寶寶,潘文中醫師提出“1少4多”的教養守則:

1.少講不讓世界更加寬廣

父母總習慣對孩子說“不可以”,他指出,3歲前,孩子聽爸媽講“不可以”的次數,可能高達13萬次,一次又一次的“不可以”,逐漸澆熄了孩子原本興致勃勃想探索世界的熱情,終致對一切都提不起勁。少了探索,就少了經驗的累積,將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媽媽會的,孩子也會;媽媽不會的,孩子會,就是他探索學習而來的成果,更要珍惜纔是”。

例如:孩子天性喜歡爬高,也不怕摔跤,但是父母總一再說“不可以”,因爲擔心孩子爬高會摔跤,摔跤會痛,本來什麼都不怕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學習到害怕”,於是愈來愈怕爬高,失去了原本有的能力。“有的孩子需要接受早期療育,就是少了探索機會,少了外在刺激,無法累積經驗所致”,少講一次‘不可以’,孩子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大,讓他快樂悠遊在更寬廣的學習空間,想不優秀也難。一個從2歲就對恐龍有興趣的孩子,會慢慢學會找數據、分析與整理,持續到20歲時,已累積18年的研究經驗,對於恐龍知之甚詳,優秀程度完全不輸給所謂的專家。然而,父母若在一開始對孩子說“不”,就什麼都沒有了。

4多1少守則教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2.多說豐富孩子的庫存

6個月以前的孩子,學習模式像吸水海綿一樣,因此,父母要多對孩子說話,聽愈多,他吸收的愈多,庫存愈豐富,寶寶出生6個月後,學習能力開始驟減,所以,從懷孕起就要多跟胎兒說話,才能把握孩子學習能力最高的黃金期!說什麼好呢?“說你所做的,做你所說的”或是讀唐詩,不僅豐富孩子的詞彙,也爲他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如果父母沒空,偶爾可讓收、錄音機代勞,但父母的聲音加上陪伴,纔是孩子學習最有效率的模式。

3.多笑釋放快樂激素

你願意當一個從出生笑到死的乞丐,還是一路哭到死的富翁?雖然是充滿極端的對比,但也凸顯快樂更勝財富的價值。笑,其實不容易,需要臉部30幾條肌肉牽動腦神經,笑得愈開懷,牽動的肌肉更多。笑,可刺激並增加人體釋放內啡肽,這是身體中的‘快樂激素’,有益身體健康”。

TIPS:不要急於否定‧待時間改變

曾有媽媽說她3歲的兒子喜歡粉紅色、穿裙子和玩洋娃娃,這樣的行爲讓她很擔心,但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行爲,如果父母的確不喜歡孩子所做的事,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喜歡你,但不喜歡你做的這些事”,而不是就此否定孩子的全部,使他以爲“父母不喜歡我了”。

4.多動身體健康活力足

有父母反應孩子爲什麼一天到晚跑來跑去,似乎一刻也靜不下來,扣除孩子吃飯、睡覺,剩餘的就是他的活動時間,除非不舒服,不然,活蹦亂跳纔是孩子的常態。孩子喜歡跑來跑去,表示四肢協調力佳、身體健康、活力十足、快樂、聰明,當然,父母擔心孩子受傷的心態可被理解,這就要教孩子怎麼跑、在哪裏跑,以避免撞到而受傷。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是加分,限制他的活動則是扣分。若是擔心衣服弄髒或磨破,就穿耐磨耐髒的衣物,比起身體健康、充滿活力,衣服弄髒、磨破根本不算什麼。

其實寶寶的四肢活動很重要,嘴巴也要運動,“通過咀嚼,可對大腦進行刺激,咀嚼次數愈多,對腦的刺激愈大,頭腦就會變得越聰明”。

5.多抱肌膚接觸刺激腦發育

與孩子多進行語言、眼神的心靈接觸之外,擁抱的肢體接觸也不可少!曾有實驗證明,肌膚接觸是新生兒一種本能的需要,若此需要未能得到滿足,那麼,一生中就再也沒有機會彌補這個缺失,即使他以後在正常的環境裏成長,他對愛的感知和給予能力都會有問題,因爲根本的原因在於大腦發育已受到傷害。

肢體的肌膚接觸可刺激神經知覺,讓腦細胞連結的接線變粗,有益大腦的發育,也對健康幫助頗大。寶把手放在小的寶寶身上,原本狀況不佳的寶寶竟然心跳變強,漸漸轉危爲安。

4多1少守則教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第2張

教養3步驟

教養孩子的過程會歷經3步驟:

1.溝通與表達

當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以表達想法時,是通過哭、叫的方式與父母溝通,請父母務必耐住性子多跟孩子說話,蓄積他的口語表達能量,也等待他的反應,即使一時說不出來,也不要急。親子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是維繫親密感情的不二法門。

2.接受

不論孩子有着怎麼樣的個性,做父母的都應接受,“特別是不一樣的地方或選擇,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其認爲那是叛逆,不如相信他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3.學習其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除了口語、文字的表達方式外,還有其他表達感覺、情緒的方式,孩子怎麼“發脾氣”也需要被教導,如可藉由打沙包發泄情緒等。父母需要在陪伴、接受、等待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習如何發脾氣。他表示,夫妻吵架不需避諱孩子在場,“爸媽吵架的當下,孩子看到了卻往往被支開,使他沒能看到後續溝通、和好的過程,其實和好的過程值得孩子學習”。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