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延遲滿足這件影響孩子終生幸福的事,很多媽媽都做錯了

延遲滿足這件影響孩子終生幸福的事,很多媽媽都做錯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友L的兒子3歲,行爲規矩,很少哭鬧,讓我們羨慕不已。

說起帶娃妙招,L有條“制勝法寶”:延遲滿足。

當L的兒子還是個小嬰兒,想吃奶要扯着嗓子哭夠3分鐘纔會等來媽媽的懷抱;想要某樣玩具,玩具就在手邊L也會等一會兒纔給拿;想吃零食,必須努力表現才能得到……

一個看起來很有自控力的小男生就這樣煉成,L對自己的教育成果亦相當滿意。

一天我們聚餐,L去洗手間,她兒子看媽媽走遠,立刻抓起剛纔媽媽不許他吃的零食塞進嘴巴,然後又抓起一把……等L回來,兒子已然成爲乖寶寶。

餐後大家逛商場,L的兒子站在一排玩具車前,眼睛放光,L像往常一樣轉身離開。我在不遠處,看到L的兒子在媽媽背後,狠狠踢了小汽車一腳,又把一排玩具車都推倒,才緊跑幾步跟上媽媽……

這個媽媽引以爲豪的乖男生,長久以來壓抑自己的願望,不敢對媽媽提要求,也不敢反抗媽媽的命令,只能通過極端方式發泄情緒,甚至,跟媽媽相處時都透露着疏離和冷漠。

這一切,都是被誤讀的“延遲滿足”惹的禍。

延遲滿足這件影響孩子終生幸福的事,很多媽媽都做錯了

“延遲滿足”第一宗罪: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想要

成年人最想得到的是什麼?當然是平時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也一樣,往往對不得手的東西保持熱情。

慾望處理得好可以“化誘惑爲動力”,處理不好就會“被魔鬼牽着鼻子走”。我們當然都希望讓孩子“化誘惑爲動力”,但我們會辯別孩子的慾望和需求嗎?

餓了想吃、渴了想喝是本能,不被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而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對寶寶所有要求都不假思索地“延遲滿足”,或乾脆置之不理,結果往往適得其返,慾望真會變魔鬼。

延遲滿足這件影響孩子終生幸福的事,很多媽媽都做錯了 第2張

“延遲滿足”第二宗罪:媽媽的愛需要我用“乖”去交換

“如果我表現得更乖,媽媽就會滿足我的要求,就會更愛我。”這是處於等待中的孩子最真實的想法。長此以往,每次媽媽不及時迴應,孩子都會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這樣的等待越多,孩子安全感受到的影響越大。如果小寶寶吃喝玩的需求被媽媽無理由地拒絕或延遲,寶寶會對生存環境充滿不安和恐懼,精神安全感也很難順利構建。有些寶寶出現較強的攻擊性,也和沒有安全感有極大關係。

延遲滿足這件影響孩子終生幸福的事,很多媽媽都做錯了 第3張

“延遲滿足”第三宗罪:“想要”是不對的

我們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無比信任我們,但在他需要我們時,我們卻總是說不可以或等一下,甚至不理不睬。孩子哭鬧沒有用,掙扎沒有用……

漸漸地,因爲媽媽的持續否定,孩子認爲“想要”是不對的、羞恥的。這種羞恥感,不斷打擊着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嚴重者導致成年後無法清晰對別人表達自我。

自控力從來都是由自己決定

小孩子不懂得情緒是什麼,不高興時只會哭鬧。當他們情緒失控,如果媽媽能蹲下來說:“媽媽明白你的感受,很想幫助你。”孩子將得到很大的安慰和鼓勵。

媽媽的接納與共情,是孩子的情緒鎮靜劑。一點一滴的愛與理解,讓孩子慢慢學會自我控制。總有一天,漸漸長大的孩子會明白:這件事的確讓我很難過,但沒關係,過一會兒就會好的。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的哭鬧只是粗暴制止或不加理睬,壞情緒就會一直積壓在孩子心底,直至摧毀自我。

L的兒子面對喜歡的玩具,是自己控制住慾望決定不要,還是媽媽在替他控制慾望?

答案顯而易見。L對兒子所進行的“延遲滿足”教育,因爲缺少理解與尊重,成了干預孩子成長的壞典型。而她的兒子,由壓抑漸漸變成憤怒,通過背地裏“使壞”來發泄情緒。

正確地延遲滿足,媽媽可以這樣做:

對可以滿足的事,延遲的同時告訴孩子原因。

孩子要吃餅乾,看看錶也確實到了加餐時間。此時,如果你想用延遲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那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你想吃這個?好的,媽媽明白了。這個時間我們確實應該吃點東西,不過請稍等片刻,媽媽要先洗洗手,再幫你準備好餐具,除了餅乾媽媽還可以給你準備一些水果,而且你也要先把手洗乾淨……”

你可以多囉嗦一會兒,邊說邊做,動作慢一點,讓孩子等得久一些。這樣做的重點是,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媽媽理解的,知道媽媽在爲了滿足自己而忙碌,整個等待過程中媽媽都和自己在一起……雖然孩子可能會因爲不耐煩而哭鬧幾聲,但他會漸漸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他需要等待。

對不能滿足的事,一定不要哄騙。

在商場裏,孩子看中一件玩具。但家裏已經有很多玩具,於是選擇拒絕。孩子開始耍脾氣、哭鬧,於是父母說:“你看,咱們今天沒有帶夠錢,先回去,等下次有錢了再來買。”但我們很清楚,根本沒有“下一次”。

這不是“延遲滿足”,是欺騙,不僅會破壞親子關係中的信任感,也會影響孩子自控力的養成。

低齡寶寶自控力很低,他們只相信可以觸摸到的、確定的東西。因此,只有當他們知道父母的承諾一定會兌現時,纔可能發揮稚嫩的自控力。父母的哄騙,只會讓小寶寶習慣於迅速獲得眼前利益。

所以,對待孩子,一定要言出必行。對於不能買回家的玩具,我們要做的是先聽一聽孩子爲什麼想要——先尊重、認可、接納孩子的想法,再當機立斷告訴他“不可以”,以及“不可以”的原因。

“延遲滿足”的祕訣,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3歲以前,是孩子學習平復情緒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孩子五六歲時更容易接受大人的管束。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註定要學會適應各種規則,需求也不可能全部得到滿足。作爲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他們,然後決定是及時滿足,還是延遲滿足,或者不能滿足。

當然,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都有知情權——他們有權利享受立刻得到滿足的快樂,也有權利知道需要等待才能獲得滿足的原因,還有不能得到滿足的原因。

明白原因,才能幫助他們成長,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