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蔡朝陽

文藝中年、資深奶爸、史上最麻辣語文老師

2010年《時代週報》影響中國社會進程100人之10大教育工作者
2012年《新京報》年度致敬教育書《尋找有意義的教育》作者
2014年“一席”年度演講獲得者
著有《閱讀抵抗荒誕》《尋找有意義的教育》《爲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但得愛書人似我》等

文 | 蔡朝陽

成爲父親之後,我常喜歡引用華茲華斯的句子“孩子是成人之父”。這句話來自華茲華斯的詩歌《虹》:兒童本是成人之父/我希望我終此一生/能保持這純樸的天真。這一點也不矯情,是我十年奶爸生涯的真實感悟:孩子,教會了我很多。

2005年妻子懷孕,乃至次年孩子降生,目睹這一生命的奇妙生長之中,我經常有情動於衷、不能自已的感受。間以文字記錄菜蟲之成長,之後不能停歇,居然連續寫了10年。當年在母腹中安然落戶的孩子,宛似寄生蟲的孩子,我曾對着他唱“長亭外,古道邊”,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挺拔的少年。在感慨之外,我也常有一些對兒童的理解,對教育的反思,野叟獻曝,思垂空文以自現。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蔡朝陽和兒子“菜蟲”

很多朋友說,在我所有文字中,關於菜蟲的部分,是他們最喜歡讀的。承蒙朋友們錯愛,我也時常覺得,有一種靈,在我的心間涌動,我希望,這種感動我的靈,能在我行文的字裏行間得以顯現。

據別人的評價,33歲初爲人父時,我還是一個頗有鋒芒的憤青。他們常給我貼一個憤世嫉俗的標籤,偏激、天真,其實接近於愚蠢。如今,倒是更多的聽到對我“暖男”的評價。最好玩的一個評價來自我的一個女同事,她說,自從有了孩子,小蔡這個人,變好了。言下之意是,原來我是一個壞人,而孩子使我良心發現。這樣的說法恐怕有些誇張,但究其實,倒也比較接近於事情的本質。當然,他人的評價並不重要,因爲所謂四十而不惑,內心的溫和而堅定的守護,纔是最要緊的。

但確實,如果沒有孩子,我對世界的理解,對生命的理解,對愛的理解,恐怕都不能達到現在的程度。因而,拜歲月的淘洗,我以前身上的那種犀利,那種格格不入的棱角,如果正如他們所言,在逐漸變得溫潤,這主要是由孩子所帶來的,是時間在做工。

前幾年,讀到馮麗麗老師《下鄉育兒》這本書,一下子便很有感觸,想給這個書寫一個書評,標題便叫做《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可惜諸事纏身,一來二去,居然忘記了這個書評。如今,我將10年來關於菜蟲成長的文稿,一一收集,編成孩子的成長記錄,也成爲一本闡述我10年來育兒觀念與心得的綜合之書,於是又想起這個標題。尤其如今人到中年,中年況味,與孩子成長的力量糾合在心,使我一再地去反顧自己,去重新發現我之爲我的那個部分。我必須重申,這種認知能力,也正是孩子帶來的。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第2張

我喜歡古希臘太陽神廟上鐫刻的句子:認識你自己。一直視爲人生追求之圭臬。如今恍然發現,認識你自己,不假外求。我曾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哲人的著作,無非是爲了自我認知。但使我豁然開悟的契機,倒是家裏的這個小屁孩所給與的更多一些。在陪伴成長中,我的喜悅,我的憂慮不安,我的暴躁易怒,以及一切的一切,都在朝夕相處之中,使我更加清晰。

或者就這麼說,這個被我所塑造的孩子,就是我的鏡像。在我塑造他的過程中,他也在塑造我。當然,這種塑造,並非蓄意並且強力,而是散落於生活瑣碎之中的潛移默化。是以我從他的成長之中,看到了我的由來。孩子之所以成爲這樣的孩子,很大一個部分,無非是我之所以成爲我的那個部分。儘管我這麼想,儘管我始終希望將最爲美好的童年帶給他,但我所厭棄的自己身上充滿各種缺憾的部分,亦每每呈現在孩子身上。即便我可以接納我自己,也可以接納孩子的諸般性情,仍是覺得,這是我10年育兒,最大的挫折感之由來。

很多個夜晚,在我精力交瘁,情緒失控而向孩子發飆之後,我都更深地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正因爲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因而我不想孩子承繼我身上那些幽暗的遺留,也正因爲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從而在自我認知、自我戰勝、自我超越的道路上,有了可以努力的方向。我們知道這很艱難,困於疲累,容易放棄,但至少爲人父母者,曾經努力過。這種希望將自己從無能之中超拔出來的力量,實實在在來自孩子。

我與蟲媽,都是70後。我們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爲是非常獨特的一對父母。但同時,我們亦認識到,70後父母普遍相似的深刻烙印,也在身上。就70後父母的特質而言,這代人可謂是第一代受過完整教育,擁有相對完整的理性,具有較多現代意識的父母。一方面,這使得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能夠摒棄之前許多的傳統觀念,賦予孩子以獨立的價值意義。但另一方面,我們同時是一代承前啓後的父母,我們身上的傳統遺留,依然像包袱一樣負重不去。這大概是生於轉型中國的我們這一代父母所無法避免的宿命。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第3張

我曾引用過蔣介石寫給胡適的輓聯,來比喻我們的這一代作爲中間物的70後父母: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當然我沒有狂妄到可以“楷模”與“師表”自況,我想要指出的是身上的那種矛盾,常常尖銳到不可調和,而又時時使我們釋然的矛盾——無非新文化與舊道德,舊倫理與新思想的衝突。這樣,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區區8萬字的育兒記中,何以我的觀念會較爲新鮮,而我的選擇,會如此保守。

在2005年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的文章中,我坦誠了我的疑惑,這個疑惑裏有對這個時代的憂思,也有我對父親這個身份的擔心。因爲我並不知道,父親這個身份,將會帶給我什麼,我就這樣懷着對未知的忐忑之情,跨入了奶爸的行列。而在2013年《寫給菜蟲一封信》裏,我已經有了莫大的確信。我們自然不能給孩子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或者許諾一個完美的黃金時代,但更關鍵的是信望,孩子們自會有他們的能量,就像我們擁有的那種能量一樣,足以使他驕傲地立身處世。

從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到現在寫這個後記,時間整整過去了10年。我的育兒觀念也在學習中不斷變化。是以,收在這裏的文字,因爲時間的推延,觀點也有些微的變化。比如,以前,我總覺得,30歲就是人生的終點了。而現在都已經超過40歲了,我覺得人生纔剛剛開始。這是因爲,有一種充沛的生命力,透過孩子,灌注到了我們的體內。使我們有盼望,去再活一次,去不斷超越自己,而非停留在30歲便已經做到的事功上日漸衰老。這個小生命,給我的觸動,比之前所有讀過的文史哲著作都要巨大。

感謝生命的無限循環,感謝生命的不斷延展,我們可以在人到中年之時,實現認知的螺旋式上升。而愛的永不止息,同樣不假外求,因爲這是源生的能量,用之不竭,取之不盡。即便這10年只給我這兩點理解,我也感恩孩子的到來,感恩這天賜的禮物。

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這個意思大致是從心理學上來講的,就像在生命的最深處,與自我相遇的過程,從而認識自己,學會更好地跟孩子相處。這一旅程漫長,我們已經出發在路上,儘管路途艱難,好在我們可以無限趨近。

蔡朝陽:育兒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第4張

我將小書命名爲《做足夠好的爸爸》。因爲,完美是不可預期的,而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則可以盡力而爲。足夠好的爸爸,就是說,我還在努力,要戰勝自己身上的幽暗人性,達到我所能達到的超拔的邊際。

當然,以上所說諸種,都只是在強調自我超越與自我療治的一面,似乎育兒也需要拼盡全力,跟自己較勁。但我同時還想強調的一點是,無可否認,育兒更是享受的過程。從這個享受親子時光的神奇的層面來講,育兒又是一個魔法顯現的過程,是一個童話成真的經歷,或者,就如粲然所言,是騎鯨之旅。10年育兒這個過程,使我有一種確信,童話從來就是事實,而非白日夢。而我們的孩子,他們目前正在經歷童話時期,將來會有一段時間,被理性思維所替代,而終於有一天,他們也將重新發現這一童話的真實性。

“誰曾經對我說,童話裏都是騙人的。”這個歌詞的作者,纔是騙子。因爲所有童話,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乃至每一個字眼,都是事實。這是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並且,想要用奶爸之名,跟大家擔保的,最重要的一點。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