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以爲說的都是你家熊孩子?

NONONO,你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在風雨中凌亂。

這種情況出現在每一個有娃人家的日常裏。

有的家長看見寶寶打人第一反應就是“媽呀,怎麼學會打人了,這麼小就這麼暴力,以後還了得?”其實打人未必如你想的那麼可怕。

教育寶寶“打人”這件事兒,是個技術活,不能不管,也不能硬管。

再下手“管教”孩子之前,先得搞清楚寶寶“打人”的幾種情況,然後見招拆招!

無意識的拍打

通常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寶寶1歲左右。

常看公號文章的媽媽們應該知道,此階段是寶寶手的敏感期,孩子跟看護人玩鬧的時候,會拍打大人的臉,抓眼鏡,有時候你越說,她反而越帶勁。

這個時候,是孩子的手部運動在發展,他開始學習支配手腕到上臂的力量,做出“打”這個動作,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這屬於寶寶發展歷程上的一個新技能,是很正常的行爲。

嗯,很正常,所以就不用幹預麼?

NO!

不干預你會被扇的很慘。

怎麼幹預呢?

很多長輩的干預方式是開玩笑的說“哎呀,調皮鬼,會打奶奶了,讓你調皮!”順勢在寶寶的屁股上“打”兩下。當然誰都知道這不僅是善意的,完全是寵溺的!!

但是,這種做法卻是不正確滴!

因爲這樣的反應,傳遞給寶寶的訊息就是,“打人”可以得到別人的關注,而且從長輩帶笑的眼睛中就能看出,他們喜歡這種互動的方式。

今後走出家門,寶寶依然會用這種“自以爲受人喜歡"的方式,跟其他小朋友互動。

是不是被誤會的很慘??

所以正確方式就是默默地轉移注意力,弱化打人這個事件。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無惡意的情感表達

一般兩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但是語言表達尚不成熟,那麼第一反應就是運用自己更爲熟悉的肢體,比如打人、推人,這也只是孩子心智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行爲,而不是成年人眼中的暴力。

2歲孩子的世界觀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你拿了我的玩具,我要搶回來,你不給,就要打你。

你擋着我的路了,我過不去,就要推你。

你是我的朋友,我跟你打招呼(很可能只是在內心裏),你沒回應我,我就要撓你(誰讓你不迴應我)。

看上去很霸道?但這就是2歲孩子的邏輯。

在他們眼裏,這並沒什麼,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只是要我的玩具啊”,“我只是走我的路啊”,“我再跟你表達友好啊”。

這種情況,告訴孩子更正確的表達方式,比修理他一頓或是讓他保證“下次不打了”更有意義。

比如,哥哥沒經你同意搶你玩具不對,但是你打人也不對,下次被拿走玩具,告訴哥哥“是我的。”哥哥被你打的好疼都哭了,我們跟他道歉好吧?

你是喜歡妹妹,想跟她打招呼是麼?如果你這樣打的話,妹妹會很痛,而且會嚇一跳,下次先輕輕揮揮手說“嗨”,來再跟妹妹試一次?

通過這些示範,可以讓孩子知道,當語言不完善的時候,什麼樣的動作纔是正確的。

家庭成員被打之後,儘管你不計較,也千萬不要一笑了之。干預行爲本身就是在告訴寶寶,這種行爲是不對的,不被允許的。如果我們不及時干預,其實就是在默許寶寶這樣的行爲。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第2張

情緒的故意發泄

一般兩歲半之後孩子的打人行爲,就是有意識的情緒發泄,也就是,故意的!

比如,想玩其他小朋友的扭扭車,其他小朋友不給,打他!

比如,想看動畫片,媽媽不允許,打她!

故意用“打人”這種行爲,表達自己的不滿、失望、憤怒、或是其他激烈情緒。

這種情況下的打人,家長就有必要正面管教了。

先讓孩子平靜下來,跟孩子共情,抓住寶寶的手,幫他說出他的感受,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因爲你不能玩姐姐的扭扭車。不如我們...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然後幫助孩子管理情緒,並找到解決方法。(治療暴走孩子的具體方法C媽寫過一籮筐,在這就不展開了,文末有彙總哈)

如果寶寶能平靜下來,帶他一起去道歉。告訴寶寶“你打了姐姐,姐姐很難過的,我們怎麼讓她高興起來呢?”帶着孩子一起,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表示關心。

我們常常執着於追問對錯和教育孩子,卻常常忘了道歉這件小事,帶孩子一起道歉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強化如何表達友好,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態度,並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如果寶寶平靜不下來,還要繼續打人,那就要把寶寶轉移到一旁,告訴他,如果執意要打人,那就不允許他在跟小朋友一起玩。他要對自己的錯誤行爲承擔後果。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第3張

無論哪種情況,要注意以下幾點:

以暴制暴是下下策

經常捱打的孩子,最終會成爲喜歡打人的人。

因爲他們在捱打中學到了,暴力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表達憤怒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打人就是可以的,因爲爸爸媽媽也是這麼做的。”

而且,體罰讓孩子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尤其是對孩子關注少的父母,孩子可能通過故意做錯事的方法來獲得父母的懲罰,以此來得到父母的關注。

對3歲之內的寶寶來講,限制比懲罰更有效。

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單純,有時候單純的搶奪玩具導致的爭吵,不要着急介入調解。

不妨靜觀其變,給孩子一些自己處理問題的空間。

也許上一秒還打得不可開交,下一秒就握手言和了。

如果家長盲目的介入並指責孩子,就等於在心理暗示上強化了“打人”以及“被打”這種行爲。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裏有一份應對指南! 第4張

用更豐富的形式,教孩子學會情緒表達

平時通過繪本、遊戲、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孩子知道,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被接納的。發泄情緒,除了打人還有更好的表達方式。

比如平日玩過家家照顧寶寶就要溫柔禮貌,一些管理情緒的故事和繪本也非常有幫助。

C媽說

幼小的寶寶時常會給父母帶來很多尷尬的經歷。

曾經看見隨便打人的熊孩子,我們多麼豪言壯志啊,輕易地就會說,我的孩子以後肯定不這樣。

但是養了娃才知道,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你永遠沒辦法讓他按你所期望的那樣表現,所有人都盯着的那麼無法無天的孩子,也許正是你家的。

但是請相信,他不是故意不好好表現,他只是根據自己腦海中簡單的念頭在做事情,你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堅定並溫柔的教導他,讓他完全理解你希望他如何表現,並且最終獲得足夠的自控能力。

說起來也只是一個磨合過程,雖然這個時間,長了點。(哭~)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先要好好表現,你表現出來的自控能力,能直接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爲他引路。

說到底孩子的行爲,影射的是大人的教養。

打人這事,別不管,也別瞎管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