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尹建莉:“壓歲錢”是不勞而獲嗎?

尹建莉:“壓歲錢”是不勞而獲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壓歲錢”是不勞而獲嗎?

問=一個孩子的媽媽

春節一過,很多小朋友的口袋都鼓了起來。串門、逛親戚,壓歲錢都沒有少收,對於這筆錢——包括其他的零用錢該怎麼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孩子的財富觀,是存起來還是交給爸媽保管?是攥在手裏分文不用還是大手大腳買糖買玩具?在希望獲取更多的零用錢時是直接伸手朝爸媽要還是靠着一定的勞動去“賺錢”,這些可不是小事,而是很可能決定孩子未來“財務狀況”的大事。

在尹建莉老師看來:財富觀是人生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對待金錢,往往是一個人如何對待人生的外在表現。現在人們提倡要對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而最重要的理財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1元錢賺到10元錢,而是讓他們知道,錢的本質是什麼,錢在生活中的地位應該是什麼,我們對錢應該持有什麼態度。

因此,我們便在春節過去不久的時間裏,摘編了一篇尹建莉老師回答讀者提問的文章,希望能對其他讀者——尤其是家有兒女的家長們有所啓迪和幫助。

我最近有一個困惑,是關於孩子的壓歲錢怎麼花的。

現在生活條件好,老人和親戚們見了孩子都要給壓歲錢,數額也比較大,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我女兒今年一下就收了幾萬元。她剛剛七歲,顯然現在還沒有支配這筆“鉅款”的能力。

前幾天我看到一位羅老師的博文,也是一位教育專家,認爲:“壓歲錢不能交給孩子自己花。因爲現在孩子得到的錢數額較大,他們不懂得如何花。而且這是別人饋贈的,不是孩子自己掙到的錢,如果給了孩子,孩子也沒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了。並且孩子太小不應該給零花錢,怎麼也得等到7、8歲再給。而且不能隨便給,應該讓他通過幹家務獲得零花錢。”

我知道這麼大一筆錢確實不應該現在全部交給孩子支配,但如果按羅老師說的,好像將來也不應該直接給她,而且要給也是有條件的,那麼這樣算下來,這筆錢基本上就不是孩子的了。但我知道我如果這樣處置這筆錢,我女兒肯定會不高興,我也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

我以前對孩子的壓歲錢採用兩種花法,一是拿出一小部分作爲她的零用錢,二是全家人每年外出旅遊時用這筆錢,基本上每年的壓歲錢就花完了。她原本就對這種花法表示出勉強,特別是今年得知身邊有幾個小朋友的壓歲錢都存起來了,她更表示出對我們的做法很不高興,說要讓我把她的錢都存起來,等她長大後自己支配。

尹建莉:“壓歲錢”是不勞而獲嗎?

我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又擔心,若干年後,她的壓歲錢會積攢得更多。當她面對這筆不菲的“收入”時,會不會有種“不勞而獲”的感覺,這對她的成長是否有利?

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人的一種習俗,它是長輩和親朋向孩子表達關愛的一種方式,有的也是成人間的一種禮尚往來。現在春節剛剛過去,正是孩子們壓歲錢“大豐收”的日子。你的問題來得很及時,很典型,尤其你信中提及的那位羅專家的觀點,也有代表性,所以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信中,你主要擔心的是孩子將來拿到一大筆歷年積攢的壓歲錢後,會有“不勞而獲”的感覺。我首先想說的是,不勞而獲已是事實,問題是,你爲什麼擔心呢。

當一個孩子在一個家庭裏出生,他已開啓了他的“不勞而獲”之旅。他無償地使用着家裏的房子,白吃着媽媽做的飯,學費由爸爸交着,基本上家庭裏的一切物質財富他都天生佔有着。而且孩子將來要上學、留學、買房、買車、結婚……你是不是一直在爲孩子攢這筆錢,並打算無償提供給她?其實你從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已經在準備着讓她“不勞而獲”了,壓歲錢再多,和這些開銷比起來也是小數額。爲什麼你不擔心別的財富無償提供給孩子時會對她形成負面影響,單單是對壓歲錢有所擔心呢?

你之所以單單把孩子的“壓歲錢”挑出來說事,我分析應該是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爲它是錢,不是物。假如你家有一張名畫,價值500萬,當你傳給孩子時,你擔心這張畫會影響孩子的道德水準或精神面貌嗎?當然不會。那爲什麼一筆錢——金額可能最多是名畫的十分之一——讓你如此擔心呢?

人類社會一直有一種怪異的邏輯,一方面發自內心地喜歡金錢,利用一切機會去賺錢,努力地成爲富人;另一方面認爲金錢是“壞”的,輕鬆獲得是“惡”的,對富人常表現出蔑視——很多人都在努力成爲自己蔑視的人——這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就像一個人開汽車,他一邊踩着剎車,一邊又在拼命加油門,內在的思維矛盾讓外部行爲亂套了。

錢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到底應該對錢持何種態度?就像我們如果不能以平和心對待一個人,就無法和這個人長久相處一樣;如果不能以平和心看待錢,就無法在財富上獲得真正的自在。這是個很大的一個人生課題,需要不斷地深入思考。

二是因爲它數額較大。如果孩子的壓歲錢攢到她18歲以後也不過只是幾百元或幾千元,你應該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爲什麼數額較大的錢就會讓你這樣產生這樣的擔心呢?

假如數額較大的錢容易使孩子出問題,孩子獲贈的金錢數額和“變壞”的風險成正比,那理論上就應該推斷出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易變壞——儘管媒體或坊間經常這樣渲染,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事實是,世界各國犯罪率和貧窮總是成正比,中國當然也不例外,據說現在的貪官大多數出身貧寒,從小形成的匱乏心理讓他們面對金錢時貪得無厭。中國自古有“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的說法,這不是一種因果,只是一種可能。現在媒體上經常曝出“富二代”行爲不端的事件,很多人會簡單推理爲“豪門多敗子”,這樣的認識只是以偏概全,或者說是一種酸葡萄心理。如果說有些“豪門”確實出了“逆子”,那絕不是他家的財富導致的,而是他的家族門風所致,德不配財。那樣的人家,即便是窮人,也不會更好,照樣出逆子。同理,那些培養出優秀孩子的窮人家,即使他們家境富裕,如果稟承的家庭文化理念是相同的,他們的後代也照樣優秀。總之一句話,孩子未來的道德面貌和他家有多少錢沒關係,只和他的家教有關,和他成年後的自我教育有關。

我們當然看到過這樣的故事,一些富豪家庭出生的孩子,雖然他們生來就擁有鉅額財富的分享權和繼承權,但老富豪不是直接把錢給他,故意通過各種辦法鍛鍊兒子,18歲就踢出家門,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待其經過一番歷練後,再接過萬貫家產。但畢竟18歲前他也是“不勞而獲”的,並且之後從父輩那裏繼承資產,榮升小富豪,與其說他是通過到社會上吃苦耐勞賺得鉅額財富,不如說是憑藉特殊身份便捷地獲得的,這樣說來,他的財富仍然是不勞而獲的。

那麼,答案就很清楚了。

第一,你不能定性壓歲錢是孩子的“不勞而獲”。因爲在我們的話語習慣中,“不勞而獲”是個貶義詞,指一個人原本不配或不該得到某些東西,卻由於某種非常情況得到了。而你的孩子,她配得也該得到這筆錢,哪怕它數額很大。家庭系統中不存在“不勞而獲”這回事,親朋間自覺自願的互相贈送不需要加入太多的社會評判元素。錢幣本身是中性的,它原本沒有任何道德標註,我們更無需人爲地賦予它某種色彩。

第二,這些錢雖然不是孩子的勞動所得,卻是他的身份所得,所有權是經過成年人的交換法則首肯的,那它就屬於孩子,支配權也應該屬於孩子。如果孩子想把這筆錢攢起來,你就幫她攢起來,不必有任何擔心,這和你用別的方式爲孩子存錢是一回事。如果孩子想花,你也應該允許她自己支配。比如可以跟孩子協商好了哪些東西由父母來買,哪些需要她動用自己的壓歲錢,剩下的可以存起來。無需擔心孩子一下子把幾萬元揮霍乾淨,正常的孩子絕不會這樣乾的。

第三,你以前採取的壓歲錢的兩種花法,理論上可取,但如果不是出於孩子的自覺自願,只是出於父母的決定,那就不對。總的來說,以後在壓歲錢的管理上沒必要動太多的腦子,任何完美的設計,如果引起孩子心裏不樂意,哪怕她勉強同意了,也沒有意義。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在算計她,那麼她學到的就是算計別人或不信任別人,這不但影響孩子的幸福感,對培養孩子健康的金錢觀也有不良影響。

說到這裏,你應該基本上明白爲什麼會感覺那位羅專家的觀點有些“不對勁”。

羅專家認爲壓歲錢不能交給孩子自己花,理由是“現在孩子得到的錢數額較大,他們不懂得如何花。”我相信羅專家在平時的言論中也一定說要給孩子尊重,因爲這已成爲教育的共識,但他在壓歲錢的問題上,首先就剝奪了兒童的主體性,對兒童權利表現出不尊重。另外他說壓歲錢“不是孩子自己掙到的錢”,不是孩子自己掙到的,它難道是家長掙到的?而且,他說“如果給了孩子,孩子也沒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了”,爲什麼要在這筆錢上捆綁一種意識形態,難道孩子在得到一筆本屬於自己的錢時必須要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嗎,我們需要如此功利嗎?

還有,“孩子太小不應該給零花錢,怎麼也得等到7、8歲再給,而且不能隨便給,應該讓他通過幹家務獲得零花錢”——他在這裏應該說的還是壓歲錢。且不說7、8歲纔給孩子零花錢是錯誤的,後半句更是強盜邏輯——錢本來就是孩子的,爲什麼在使用時還要通過勞動重新賺取?爲什麼要人爲給孩子設置一個障礙?難道專家自己在花已經賺到的錢時,都要二次工作,再去寫一遍稿子或再講一次課之後纔可以嗎?很多人像這位專家一樣,把壓歲錢和零花錢當作控制孩子的條件和工具,向孩子提出一些交換條件——如果你做了什麼家務,你才能得到零花錢,如果你每天都很認真很努力去學習或做事,那麼我就考慮給你投點資……這樣教育孩子的現象確實很普遍,但它只會強化金錢在孩子內心的“崇高地位”,使孩子內心充斥着對金錢的膜拜感和匱乏感,最後結果不是拜金就是吝嗇,或者既拜金又吝嗇。

邏輯混亂的背後是思維的混亂,矛盾言論的背後是矛盾心理。這位專家的觀點貌似有理,實則淺薄和粗糙,且庸俗。我想,他自己應該就是那種潛意識中無法以平常心對待金錢的人。而且他潛意識裏不信任人性,思維出發點是,人性是向惡的,必須要約束和控制,否則孩子就會變壞。他的“觀點”,只是把流傳於坊間的一些說法變成了文字,是地攤貨的級別——隨處可見卻不值錢。

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金錢觀,並不在於壓歲錢的處理上。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會耳濡目染地傳遞給孩子。如果你們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出對金錢的崇拜和追逐,而僅僅是當作生活的一種工具,那麼孩子也會學着你們的樣子去處理與金錢的關係。讓孩子內心擁有豐足感,他纔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金錢觀。即使孩子在支配壓歲錢時偶然不妥當,有時“揮霍”了,花在了“沒用”的地方,那也是他成長中的必修課,“浪費”的錢是交了學費。另外,這也可能是家長的功課,因爲有些開銷,家長可能認爲揮霍了,對孩子來講,一定有他花費的道理。我們講對孩子要寬容,難道在學習如何花錢的練習中不需要寬容嗎?

總之,一切物質都是中性的,一切用正當方式獲得的財富都是合理的。人可以賦予財富以某種善惡性質,但財富本身不會改變人的善惡。不要擔心這筆“鉅款”會對你的孩子產生負面影響,錢是“死”的,沒有那個力量。能影響到他的是“活”的人,尤其是家長自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