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理心,是心理學中心理諮詢的專業名詞,也是心理諮詢師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指進入並瞭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並將這種瞭解傳達給他人的一種技術與能力。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即透過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來認識他人。家長朋友可能對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但大家都知道情商。情商的核心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丹尼爾·戈爾曼,《情商》作者。

“同理心決定着心智能力的表現,也決定了人生的走向與成就,所以同理心是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傑拉爾德·庫徹,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以上是兩位心理學家對同理心的評價,在家庭教育中同理心的應用不是簡單的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我們要更關注上文同理心定義的後半句話,如何把理解和尊重傳達給孩子讓孩子能準確的接收。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第2張

有些家長說自己很盡力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朋友,但是爲什麼沒有起到效果呢?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你做的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堅持,還有一個是你有沒有問過孩子他是不是把你當朋友。

我記得之前諮詢的一個在學校愛打架的孩子,有一次鼻子被同學打斷了,孩子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大概說的是:“我能理解你的疼,但是我現在很忙過不去”。孩子後來跟我們聊時說到這個事情依然很氣憤,孩子說:“要是媽媽真理解我的疼,應該拿個磚頭砸自己的鼻子。”我能體會孩子說這話時的氣憤情緒,“疼”只是一種痛覺反應,孩子內心經歷的孤獨、委屈甚至擔心纔是真正需要共情的情緒。

下邊我分享一個我回答家長朋友的提問,幫助大家進一步思考。

家長提問:張老師,您好,我家閨女快六歲了,感覺她特別膽小,平時我不能說她,我稍微大聲跟她說話,她經常就會特別委屈,就會哭。

我的回答:您這個問題非常好,這就涉及到孩子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如何讓孩子更自信更堅定更溫和,可以從理解孩子開始。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去理解孩子,體會孩子當下的情緒,可以問孩子:你現在是什麼心情?你是感到難過和委屈?媽媽是不是哪裏說的不對?從體驗孩子的情緒入手,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理解和共情。

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經常會用命令或者是乞求,軟的硬的都用,唯獨很少用到“理解和共情”。

我記得我家孩子哭的時候我就問他:“你現在是不是感到很難過,感到很委屈?”我們要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接納不好的情緒體驗,同時讓孩子有一種爸媽對他感同身受的體驗。當孩子感覺你是理解他的,孩子纔會願意去跟你講,他爲什麼這麼委屈。

這時候你就可以繼續問孩子,你爲什麼這麼委屈這麼難過能跟爸媽講講嗎?孩子的堅強來自於情緒的自然表達、對自身情緒的接納以及爸媽的感同身受的迴應,這對他的未來人生的發展會有一個很大幫助。

關於有同理心的父母表現,我推薦家長朋友們可以看一個動畫片,叫“小豬佩奇”,這個動畫片裏面,小豬佩奇的爸爸媽媽對孩子那種理解和共情做得非常到位。所以你就看到這小豬佩奇一家雖然問題不斷但整天都是樂呵呵的,充滿了溫馨。

以上是我分享的一個問答,家庭教育的問題基本都可以用同理心的表達來積極的應對。同理心,其實是人類天賦的能力,只是我們一向忽視了強化表達同理心的技巧,家庭成員之間的討厭、憤怒、敵視、甚至暴力,一切負面情緒產生原因都在於同理心缺失。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第3張

而解決這些家庭問題的關鍵也恰恰在於家庭成員是否能體驗和迴應對方的情緒和情感。我們人類始終是情感和情緒的動物,理性和思考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做出判斷,而最終決策卻是要依靠感性和直覺,所以體驗和迴應自己與他人情緒能力,決定着孩子未來社會生存能力的高低。

如何提升我們同理心能力,或者說是體驗和迴應自己與他人情緒能力?

我們需要從同理心的大腦基礎說起。談到同理心的大腦基礎,就不得不介紹“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是20世紀末由意大利帕爾馬大學首先發現的,這個發現證明在猴腦中存在一種特殊神經元,能夠像照鏡子一樣通過內部模仿而辨認出所觀察對象的動作行爲的潛在意義,並且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這個發現一經公佈,立即在全世界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科研人員把這樣一種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經元,稱作“大腦魔鏡”。

科學家繼續研究發現,人腦中也有鏡像神經元的細胞,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的體驗他人的狀態。鏡像神經元是近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熱點。有些研究者甚至大膽地斷言:鏡像神經元之於心理學,猶如DNA之於生物學。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也是證實了我們都具有同理心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卻是需要不斷練習和強化的。這些與同理心相關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需要我們不斷的通過運動和練習強化,好比鍛鍊肌肉一樣。運動能夠幫助產生更多的神經元,但是這些神經元需要通過練習和學習才能產生連接然後得以保存下來。

家庭教育中需要更多的表達同理心,這樣既是在改善問題,也是對同理心最好的練習,但這項練習還需要注意幾個地方。

“同理心”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藥 第4張

一、問開放式的問句。我們要讓跟孩子的對話可以持續,不只停留對與錯的二元選項。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知道自己可以擁有一個暫時的空間,不被批判,只有接納。例如面對孩子說謊,你就可以問:“你能跟媽媽說說這個事情的經過嗎?它是怎麼發生的呢?”

二、陪伴心態,放慢腳步。給孩子時間整理思緒,同時也是讓自己能更準確地理解孩子,也讓同理心可以安撫孩子。

三、別太快下判斷。對孩子的問題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抱着誰對誰錯的心態,如果一開始就墜入批評與判斷的深淵,同理心的力量也就無法展現。

四、表達同理心切忌“但是”。我們跟孩子聊天時常會不經意的在表達理解和尊重的後面加個“但是”,例如“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說謊是不對”基本就是宣告你的同理心失敗了。

五、瞭解事情經過,讓孩子把故事充分說出來。每個問題都是屬於孩子的一個人生故事,當“故事說出來”時,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將從表面的五官進入到TA 內在心情世界,同時也是孩子自我療愈和自我提升的過程,父母只是孩子人生的風景不是導演,越俎代庖和斷章取義只會干擾孩子的健康成長。

六、設定界限,孩子需要自己成長和承擔責任的機會。“在我腦海中依然記得一個很精采的故事是,兩個迎面而來的人,踏上了同一座橋,對面的來者手裏拿着一根繩子,當兩人交會時,來者將繩子的一端交給了另一個人,隨即跳下橋,對橋上之人說:我是你的責任,你要將繩子抓牢!橋上之人對此突兀之舉深感錯愕,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半晌,橋上之人對橋下之人說:這是你的選擇,我將繩子系在橋柱上,你自己爬上來吧!”面對孩子的問題,終究得他(她)自己面對此困境,免得到時不僅孩子受苦,連父母也一起陷入泥淖中被埋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