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影評說:《神祕巨星》是揭露印度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看完電影,多多少少也覺得,它揭露的是人成長過程中,畸形的社會現象。

看影評說:《神祕巨星》是揭露印度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看完電影,多多少少也覺得,它揭露的是人成長過程中,畸形的社會現象。

電影裏,母親一出場就眼角淤青,謊稱自己“不小心磕傷”。

父親出場的第一句臺詞是:“在這個家,我還有水喝嗎?”

話一出,整個房間的空氣裏,瀰漫着各種壓抑和緊張感!

因爲晚飯的味道淡了一點,父親直接把盤子摔在母親身上,這一個細節都能感覺到,影片裏的家庭暴力問題,令人怵目驚心。

甚至讓人覺得,在那個家庭,男人打女人真的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心情!

父親真正動手之前,是需要前奏的:解開西裝,挽起袖子,讓兒子迴避,卻絲毫不關心女兒會看到什麼,甚至認爲女兒應該留下來,接受教育!

影片裏15歲的尹希婭,習慣用強制命令式的口吻和別人說話,情緒下的暴力痕跡很明顯。

比如:製片人幾次未接電話,她情緒高漲,暴跳如雷,羞辱男孩的關心,砸書包,砸牆......

從父親身上,她習得性地用暴力的方式,來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憤怒以及無助!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很早之前,有一男性朋友離婚,和我聊起自己的婚姻,是萬般的追悔莫及。

或許你也想到了,他大腦不受控制,只要老婆惹怒他,就情不自禁的打了過去。

有時候是手機,有時候是抱枕,有時候是鞋子。

最後離婚,是因爲老婆說他“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難移”,然後他沒忍住,一個菸灰缸砸過去,丈母孃看見,下意識擋在了女兒前面。

菸灰缸沒砸到老婆,把岳母送進了醫院,差一點沒了老命!

他也覺得自己該死,但離婚是必然。

他自己的心理角度,是這樣理解的:打老婆是因爲自己太愛老婆了。因爲太愛,太害怕失去,所以每次老婆要離家出走,或是不理解他,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他心裏並不想打老婆!

他聊起自己的童年:我爸爸也經常打媽媽,但是是不愛的那種打。小時候我一直不懂爸爸,每次看到爸爸打媽媽,心裏就特別恐懼。

爲了降低心裏的恐懼,他會躲起來砸牆,或是砸其他的東西。

他痛苦地說:我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每次都是大腦沒有反應過來,東西卻飛向了老婆的方向!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第2張

心理學說: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網絡連接的形成,發生兒童的頭三年。

換句話說,人類的各種行爲能力、各種技能品質,都是由照顧者和家庭給孩子感官方面、情感方面的體驗,以及生活經歷所決定!

對於父母而言,最重要的養育是給孩子正面的,富有教養的,愉快而又豐富的生活經歷。

如果孩子成長充滿暴力,導致情感體驗的片段缺失,孩子就會存在心理障礙和品德問題,而精神障礙和生理因素是誘發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人格障礙

家庭暴力的中的1/4,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衝動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從兒童時期就有暴力行爲記錄,這類病人不僅是家庭暴力的實施者,而且是社會暴力的製造者。

他們不僅經常毆打妻子或孩子,還威脅配偶不得離婚。

衝動型人格障礙:常爲一些瑣碎小事大發雷霆,進而出現暴力行爲。而他們的配偶一旦提出離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挾。

比如:情感障礙

有一種叫情感障礙叫躁狂症,患有狂躁症心理疾病的病人,通常無暴力行爲,只是在病情嚴重發作時有暴力傾向,但易較快消失。

另外一種較熟悉的情感障礙就是抑鬱症,此類患者的暴力行爲後果較爲嚴重,多可發生兇殺或自殺現象。

比如: 精神分裂症

患者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現嚴重的暴力行爲和自殘行爲。他們有時把自己的配偶當成魑魅魍魎進行毆打,常常把親人打的鼻青眼腫、頭破血流甚至殘廢。

不管是人格障礙,還是情感障礙,還是精神分裂症,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最初的節點,都要回到童年經歷上。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第3張

家暴對於“危害”而言,就是最血腥的事情,發生在最親密的關係裏。

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情緒轉移、能量轉移、語言轉移、性格轉移的過程!

所以爲人父母,警惕自身原因,養出以下幾類型孩子:

一 極度自卑型

不管對錯,打了孩子。還要求孩子認錯,不認錯就繼續打,用以證明自己是對的,還能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暴力只是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

因爲自身力量太小,不得不屈服家長的權威。在被打之後,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

長此以往,孩子就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否對錯。

二 暴躁型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在家裏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後,孩子就會無意識的出現暴力傾向。

就像尹希婭,不如意時,動不動就對母親摔門而出,吼或是威脅弟弟,對那個幫助她的小男孩冷嘲熱諷。

三 孤獨型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父母當衆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

性格內向,情感壓抑、沉默,認爲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不願交流、自閉。

家庭暴力的背後,往往是幾代人的“精神殘疾”! 第4張

四 愛撒謊型

一犯錯父母就選擇棍棒教育,孩子爲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

對於心智不全的孩子,他內心覺得,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痛苦。

但是,孩子說謊畢竟沒有邏輯,很容易漏洞百出。

爲了懲罰孩子說謊,父母的態度就會越來越強硬,而爲了又一次逃避捱打,下一次做錯,還是選擇撒謊。最終,惡性循環!

五 固執型

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

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最後蓮子媽忍不住想說,家庭暴力的可怕之處就是會“遺傳”。

有暴力傾向的家庭,要想收穫一個好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醒悟自己,迴歸自己,重塑自己!

只有改變,才能改寫自己的不幸,給孩子更多的幸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