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私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毛病,只是大人更懂得去掩飾這種本性,但是孩子還不會掩飾,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我們應該如何改善孩子這方面的問題。

有家長問:現代嬰幼兒由於環境、社會、條件的因素,在生活中突出表現出“自私”的天性。請問,在教育歷程中家長該怎樣正確引導?

小孩子“顯得”很“自私”的實質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就顯得很“自私”。自己的玩具不許別的孩子玩,自己的食品不許別人吃,自己的東西不許別人動。

我的外孫子小時候到孫女家,外孫子要玩孫女的玩具,孫女一把就奪了過去,說“這是我的”,不讓玩;孫女到外孫子家,同樣也是這樣,孫女一動外孫子的自行車,外孫子就拽孫女下來,也說“這是我的”,也不讓騎。

對於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扣上“自私”的帽子加以訓斥。一是因爲孩子並不知道錯在哪裏,講大道理,等於對牛彈琴;二是孩子總說“我的”,並不都是因爲“自私”,是年齡特徵決定的。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家長們可能注意到了:孩子從剛學會說話起,就愛說“我的”或“這是我的”等。其實,一兩歲的孩子還不大懂得“我”字的含義,自我和外部世界還沒有明確分化開來,一切體驗都成爲主體本身的活動,把每一件事物都與自己關聯起來,好象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樣,處在“自我中心”年齡階段。

你看,是自己的東西,小孩子說“是我的”,他剛從別人手裏搶過來的東西,也說“是我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是屬於誰的,孩子都認爲“是我的”。

因此,不能把總是說“我的”定性爲“自私”的品性;而是這個年齡階段必然產生的心理特徵,應看做是“所有權”這個模糊概念的初步形成。

小孩子“自私”原因和糾正辦法

小孩子既不是天生的“自私自利”,也不是天生的“慷慨大方”。孩子太過“自我”,讓人感覺很“自私”,也是後天環境影響的結果。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第2張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與孩子共處、共享、合作、攜手、相互謙讓的經歷,所有大人都讓着他,寵着他。存在決定意識。比如買來好吃的,家長就說“這是寶貝的”;買來玩具,就說“這是給你買的”。久而久之,孩子從小養成一切獨佔、獨霸、獨享、壟斷的習慣。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主要是靠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比如,買了好吃的東西,讓孩子主持進行“分配”,大人、孩子每人一份,並鼓勵孩子把大個的、好的讓給爺爺奶奶吃。如果爸爸還沒下班,要啓發孩子主動地給爸爸留一份。

還可以採取“請近來,走出去”的方式,多讓小孩子共處,有小朋友到家裏來做客,事先教孩子主動拿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玩,並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塊玩。帶孩子到別人家玩,要事先囑咐跟小朋友團結友愛,不爭搶玩具,或帶玩具去跟小朋友交換玩具玩。

孩子這樣做了,就及時給予表揚。別的孩子做得好,也表揚別的孩子,引導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榜樣。經過不斷地強化,隨着年齡增長,孩子就漸漸地心裏有別人,學會與人分享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