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當下這個時代,找對象、談戀愛真的很累。目前爲止單身貴族一大把,爲什麼這麼多的不婚主義者?爲什麼缺愛的人那麼多?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當下這個時代,找對象、談戀愛真的很累。目前爲止單身貴族一大把,爲什麼這麼多的不婚主義者?爲什麼缺愛的人那麼多?

好友是這麼描述的:

相親時,雙方互相打量,百般猜測,就是不願坦誠溝通。

好不容易加了微信,聊上兩句,突然就心生厭煩,累了,不想聊。

見了面看個電影吃個飯,好像也沒什麼可聊的,付賬的時候心裏又小九九一把:他怎麼拿錢包那麼不爽快?

吃完飯誰送誰回家呢?爲啥必須男生送女生,女生爲啥不能送男生?

好不容易交往了2個月,家裏人催着趕緊領回家。

好吧,關於要不要回家見父母?帶什麼禮物?待幾天?和父母談什麼?又要百般思量、互相試探、吵架若干。

終於見到對方父母了,發現很難與老人溝通,短短几日,相處憋屈,恨不得速速回自己家。

……

這種種問題的背後,歸根結底,可能源於我們這一代人,不太懂得怎麼去“愛”——不懂什麼是愛,不懂怎麼表達愛(無論是對另一半,還是另一半的家庭,或是自己的家庭),不懂怎麼接受愛,甚至不太懂怎麼愛自己。

這不是一句虛話哦。

愛情與婚姻,看似好像道理一大筐,誰都能說兩句,但最終還是自己在過日子,冷熱酸甜,都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關係當中的很多問題,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客觀衡量標準,最後都取決於——自己內心的選擇、以及對外的表達。

很可惜,中國的教育裏,一直不太教我們“愛”。

沒人教我們:什麼是愛?

沒人教我們:該怎麼表達愛?

沒人教我們:怎麼接受愛?

沒人教我們:怎麼愛自己?

什麼是愛?

中國教材裏,很少赤裸裸談到“愛”的話題(除了愛黨愛國愛集體)。

一面因爲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含蓄,另一面可能教材編寫者們怕荼毒小孩子吧。

就連小孩子看的神話/童話故事裏,中國都很少有和“愛”直接相關的,大多是宣揚禮教大道理的,而西方童話裏則比比皆是“王子與公主的愛情故事。”

所以,中國式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普遍對“愛”這個話題比較害羞,自卑,和退縮。

尤其是越學習好的,越不敢輕易琢磨“愛”這個話題。導致現在一大批剩女,都是當年的三好學生。

而中國的家長,也很少直接和孩子談“愛”的話題,一旦發現早戀,不打斷腿纔怪。

甚至家長們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對孩子是愛呢?還是義務呢?或是一種使命感?還是一種“交換”(我生你養你,你就要按照我的路子來)。

很多家長,壓根連“尊重”孩子都做不到,更談不上教孩子“愛”了。

所以,中國式家長控制下的孩子,普遍對“愛”這個話題比較模糊,不確定,混淆,容易走極端。

尤其是女孩子,從小如果不知道什麼才叫“愛”,就很容易走極端——要麼非常輕易的愛上一個人,要麼就很難愛上一個人。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女孩啊——別人只要稍微示好,舉手之勞,她就感激涕零,錯以爲這就是“愛”,進而付出所有,乞憐對方的愛。殊不知對方壓根都沒注意自己何時對女孩好過……

還有很多女孩——哪怕別人對自己再好,哪怕自己心裏已經喜歡上了,但還覺得“不夠不夠”,要反覆測試對方的真心,結果把對方嚇跑了,非常可惜。

也有一些女孩——容易將“愛”等於“價值交換”,你愛我就應該給我買買買,買房子寫我的名字,聘金給足,婚禮你家操辦,等等。這些都是因爲教育當中,本身缺少了對“愛”的正確理解。

……

愛是什麼?可能沒人給得出最標準的答案。但愛不是什麼,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愛不是交換、愛不是條件、愛不是舉手之勞、愛不是自私、愛不是教條……等等。

《聖經》上講,愛人如己。

凡人肯定難以做到,但愛的本質,差不離就是“愛人如已”——一個人愛你如同愛他自己,而你愛對方也如愛你自己,不是真愛是什麼?

除非你不愛自己——不愛自己的人,很難有人愛。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

該怎麼表達愛?

中國的學校不太會教孩子如何表達愛,家長更不會。

尤其是家長,會想當然拿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當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

而且,很多家長並不避諱在孩子面前吵架,也不避諱說自己另一半的壞話,甚至逼着孩子表態,到底站在哪一邊?

還有更多的家長,逼着孩子去“計算愛”,而不是“付出愛”。

所以,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愛,也不會表達愛。

長大以後,難免更加羞澀、自卑、無所適從、或者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

在全球經典的心理學書籍《愛的五種語言》中,給到世人5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有人表達愛,是用言語——很會讚美別人,很會說好聽的話。

有人表達愛,是用禮物——頻繁送禮給對方,期望以禮物打動對方。

有人表達愛,是用陪伴——日日陪在愛人身邊,就是最大的深情。

有人表達愛,是用實際行動——默默無言,幫對方做家務,搞定難題。

有人表達愛,是用肢體——比如,擁抱親吻等等親密行動。

……

無論何種方式,前提都是——坦誠溝通。

因爲不是每個人都能恰好碰到同等類型的情侶,如果不坦誠溝通,你可能一輩子都搞不清楚:對方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接受什麼樣的表達方式?

往往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的人湊在一起,難免有矛盾:

比如,丈夫渴望妻子的讚美,而妻子每天嘮嘮叨叨罵罵咧咧,只忙碌家務,只想照顧好丈夫的衣食起居。

再比如,女朋友明明就想要七夕禮物,男朋友覺得禮物無所謂,自己多陪陪她就好了。

又比如,妻子想要丈夫幫忙做家務帶孩子,但丈夫偏偏不做,以爲送禮物就好了。

還比如,男生喜歡肢體接觸,親密擁抱,而女生偏偏羞澀,或是內心有障礙,死活不願意。

……

不僅情侶之間需要坦誠溝通,與父母家人也同樣需要坦誠溝通,提前理解。

比如,南方女孩到北方男友家裏,父母非要熱情的煮餃子。如果對方不領情,則雙方心裏都不爽。此刻,就需要坦誠溝通,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直接說,不要藏着掖着。或者溝通不了,就忍着,或者自己下廚吧,除非你打算因爲“餃子”就分了。

又比如,父母喜歡幫孩子幹活,但年輕人並不喜歡,雙方如不溝通,就會有心隙。

再比如,父母喜歡嘮叨……而且不分對象的嘮叨……這也需要坦誠溝通。

總之,愛的表達方式很多,坦誠的溝通,勇敢的表達,不要藏着掖着,不要無謂的猜測。出現問題也不要怕,不要猜測,坦誠的溝通,能解決多少問題就解決多少。

可惜,很多中國人,都不習慣“坦誠溝通”,寧願背後耗費大量精力揣摩人心,也不願意當面三五分鐘說出大實話。

中國式教育愛教育人卻不教人“愛” ! 第2張

怎麼接受愛?

中國教育和家長,很少教導孩子大大方方的接受“愛”。

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對別人的示好與愛,會不知所措,害羞,茫然,搞得對方很沮喪。

而西方人則相對來說更大方,你表揚他,他會咧開嘴大笑着回覆“Thank You!”

接受愛的第一步,首先要感謝和鼓勵。

即使對方的方式不對,也不要打擊哦!感謝和鼓勵總是最重要的。因爲對錯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顆愛你的心。

坦誠告知你接受愛的方式,是第二步。

對方方式不對,一次兩次還可以忍,長久下去肯定會吵架。所以建議,一開始就坦誠溝通——謝謝對方的愛,但如果變個方式,你會更開心。

如果你一開始藏着掖着不溝通,日子久了,對方只會覺得你“作”,怎麼之前那麼高興?現在不高興了?有新要求了?怎麼這麼慾壑難填?

怎麼愛自己?

中國的教育裏喜歡講“奉獻”,父母呢,又喜歡標榜自己的“付出”。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迷糊,愛別人,就要一味付出嗎?一味奉獻嗎?

長大以後,難免就變得和父母一樣——用“付出/犧牲”去綁架別人: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這麼對我?”

“我爲了你都放棄自己,你怎麼可以出軌?”

“我爲你變了這麼多,你怎麼就不能爲我改變?”

“我爲了你不工作天天在家帶孩子,你怎麼不領情?”

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說這些都沒有用,徒增可憐可恨而已,畢竟,愛是最受不起“綁架”的。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最終做的,都要自己承擔後果。哪怕號稱是別人和情勢逼的,最終不也是,自己做出了屈服別人意志的選擇嗎?

人只有愛自己,首先爲自己而活,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也纔能有資本和自信去愛別人。

愛裏面沒有那麼多“應該不應該”,愛本身就是最大的驅動力,能夠讓人爲了彼此而相互付出、相互尊重、又互相成就。

總之,中國式教育和家庭,對於“愛”是諱莫如深的。

尤其是70、80、90前的人,受到的影響較大——一面社會在變化,婚戀市場更自由,外界誘惑大;另一面自己從小所受的教育裏又缺乏“愛”。所以,難免成爲當下大齡剩男剩女多的誘因之一。

大家普遍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計較太多,付出太少。冷眼旁觀太多,真情實意太少。不安全感太大,勇氣又太少。道路看似很多,實則錯失很多眼前的機遇。道理懂得很多,但很少拿來實踐。

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以及我們的後代,能夠更懂得“愛”,能夠因愛而幸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