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保護孩子的探索精神就要認真回答TA的每個爲什麼?大寫的錯!還可能適得其反

保護孩子的探索精神就要認真回答TA的每個爲什麼?大寫的錯!還可能適得其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這一代年輕父母大多都比較在意保護孩子的探索精神,也都清楚創造力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珍惜孩子的每個爲什麼”幾乎天天掛在嘴巴邊,可是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就能保護探索精神了嗎?

 Ed Yong,著名科學作者。他白天在英國癌症研究中心上班,晚上回家寫他自己的科普博客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他的文章被衆多知名刊物採用,包括New Scientist, Nature, 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 the Daily Telegraph以及SEED等。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


從未接受過正式的寫作訓練,至今接受過的指導來自於一次爲期兩天的科學傳播課程,那時我還是個挺有前途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生。課程內容只是走馬觀花地涉及到了科學寫作基礎,諸如避免使用行話、行文活潑的重要性、寫好開頭等等。而其它所有內容都是在我七年來不斷練習的過程中自學的,我總是嘗試新方法,借鑑別人的經驗。

保護孩子的探索精神就要認真回答TA的每個爲什麼?大寫的錯!還可能適得其反

圖片來源:

與之後發生的事情相比,這個兩日課程看起來似乎無足輕重。但我認爲,它是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方式。它讓我保持足夠的熱情,能夠自己探索,並且在起步階段提供了足夠的指導。它發動了一個時期的探索、學習,而這種經驗與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相關——教育兒童,尤其是小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一個陣營認爲兒童在直接而明確的教導之下學習效果最好。而其他人認爲在自己探索和想象時學習效果纔是最好。對他們來說,正式的指導太被動了,兒童接受知識,卻不能被知識吸引。另一方面,喜歡直接教導的人認爲兒童需要引導,讓他們自行探索,也就是所謂的“探索式教學”,不僅無效率,而且無效果。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觀點,而爭論的焦點更爲細微。兩種方法都有優點,好老師面臨的挑戰就是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Elizabeth Bonawitz在一項新研究中很好地解釋了這件事。通過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的兩組實驗,Bonawitz發現,教學是一把雙刃劍。當教師爲一個新玩具玩法提供詳細指導時,學生能更有效率地學會。但這些教學過程也縮短了他們的探索時間,他們不太容易發現新的玩法,最終無法全面發現玩具的祕密。
傳統教學確實會犧牲孩子的探索精神
Bonawitz利用顏色鮮豔的PVC管自己製作了玩具,共有四種特性。他們能夠從紫色的大管子中拉出黃色的“尖叫管”,讓它發出滑稽的聲音。而其它的管子也可以發亮、放音樂,或者當作哈哈鏡。
85個年齡在4-6歲的兒童逐個接觸了這些玩具。對於一部分兒童,Bonawitz只是向他們展示這個玩具,說:“哇,瞧瞧這個好玩的!”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玩。對於其他兒童,她會提供更多的指導。“看到這個玩具沒?我教你玩,看!”然後拉動“尖叫管”。當兒童可以自己拿着玩具研究的時候,那些看過“尖叫管”玩法的就只能專注於這一個功能了,從而犧牲了更深入的探索。與另外一組相比,他們玩玩具的時間會更短,嘗試的功能更少,發現的功能也更少。
所以就不能教學了嗎?
並不是說教學就是對探索的詛咒,Bonawitz發現,歸根結底還是跟方式有關。
在有些實驗中,她在向孩子們解釋玩法的時候假裝自己忘了什麼事情,然後離開。而另一些實驗中,她假裝自己剛剛發現這個玩具,一邊拉動“尖叫管”一邊做出一副很驚訝的樣子。
在這兩種情況下,與接受完整而明確的教導時相比,兒童能夠更完全地探索這個玩具的功能。
指令越明確,孩子越受限環境也同樣重要,當學識淵博的老師在實驗中對玩具玩法進行了貌似完整的教學之後,兒童會推測沒有更多可學的了。如果教學中途被打斷,或者教師看上去也是個新手,那麼兒童就會推測出還有更多值得發現的。Bonawitz認爲兒童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能力,也許在學齡前幼兒園時期就具備。
不過,同伴的啓發也會促使孩子探索在觀察同伴的時候兒童也能夠做出類似推測,在第二項實驗中,Bonawitz仍用這種玩具,又找來了64位學齡前兒童作爲受試者。她給每個孩子演示了“尖叫管”的玩法,方法略有不同。一組兒童直接受到指導;第二組兒童看着她給一個孩子講解玩法;第三組看着她給家長們講解玩法;而第四組看着她自己玩,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
當孩子終於可以開始自己玩的時候,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孩子更能夠探索出玩具的其他功能。如果她直接告訴孩子玩法,或者給別的孩子講解玩法,那麼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會更專注於“尖叫管”,而很少去探索其他功能。 

保護孩子的探索精神就要認真回答TA的每個爲什麼?大寫的錯!還可能適得其反 第2張

這些結果對於科學來說十分重要,因爲科學的領域也需要不斷探索。Bonawitz引用了著名的兒童研究者Jean Piaget的話,“教育的最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夠做出新事情的人,而不是簡單重複上一輩的人”。如果我們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需要找到一些新方法,來鼓勵這種對於研究、探索、玩耍的本能,而不是抑制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