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十萬個爲什麼”時期,哪怕得咽炎,我們也要努力回答!

孩子“十萬個爲什麼”時期,哪怕得咽炎,我們也要努力回答!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小孩最得意的事情是什麼?

我爸有錢?No!

我媽超正? No either!

我有帶閃光燈的滑板車?Maybe…

哈哈,你怎麼都想不到,答案竟然是這個!

兩個小男孩在“攀比”:

“我爸在院子裏上班!”“我媽也在院子裏上班!”

“我家住5層,可高了!”“我爺爺家也住5層!”

“我都上1年級了!”“我開學也上1年級!”

正當兩人不相上下的時候,一個小男孩憋紅了臉,使出了絕招:“我…我…我媽被摩托車撞過!”“我……”另一個男孩無話可說,他的表情告訴我們他輸了嘿嘿。

DuangDuangDuang!真相浮出水面,對於孩子來說,受傷,纔是最得意,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孩子“十萬個爲什麼”時期,哪怕得咽炎,我們也要努力回答!

關於“受傷”,kelly不會告訴你如何消毒、如何找醫院,因爲對那些我根本也是一臉懵逼,但是因爲小七最近頻頻發起“受傷”的討論,引發了我關於孩子語言和思維關係的思考,思考結果還很有意思,以至於我激動地扔下沒啃完的包子就開始敲鍵盤,轉彎有點快,趕緊跟上啊……

午睡時的“受傷”:

(請快速瀏覽,後有結論)

“不睡覺世界冠軍”正在牀上展現超能力。

“你別亂翻了,快把睡衣穿上,要不然吹空調會感冒發燒的!”

“媽媽,發燒了是不是很難受啊?”

“當然難受了。就像爸爸前幾天那樣。”

“爸爸哪麼難受啊?”

“要吃藥,還不能吃飯只能喝粥。”

“我什麼時候發燒啊?”

“你想發燒嗎?發燒了不能下地和小朋友玩耍,只能躺在牀上休息。”

“可不可以上幼兒園呢?”

“當然不行!校醫不會讓發燒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的?”

“那受傷了能不能上幼兒園?”(她一直以爲生病=受傷,)

“要看怎麼受傷了,受小傷就可以,受大傷就不行。”(明明知道這個階段的小朋友是二分論,要的是行還是不行,結果我給出了這麼個答案,又讓她滿腦袋跑火車不睡覺……真想給自己一嘴巴)

“爲什麼受大傷不可以受小傷可以啊?”

……(省略100字)

“醫生什麼時候說可不可以上幼兒園?”

……(省略100字)

玻璃渣“受傷篇”:

(請再次快速瀏覽,結論不遠了)

“不許光腳丫在操場上跑,你看,這裏有玻璃渣!”

“爲什麼有玻璃渣就不可以光腳丫在操場上跑?”看不出來小妞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

“因爲玻璃渣會把腳扎出血的。”

“扎出血了會怎麼辦?”

“就要抹碘伏、可能還要上醫院。”

“會很疼嗎?”

“當然會疼了,而且受傷了就不能和小朋友玩,還不能上幼兒園!”(我是有多陰險,用這個來嚇唬她)

“你穿上鞋就不會受傷了。”

“穿上鞋在玻璃扎傷走,鞋子會不會扎出血?”(看來小妞的重點不在於被危險嚇到,而是研究怎麼就會受傷)

“鞋子不會出血,但是可能會扎出洞。”

“那鞋子會不會疼?”

……(省略100字)

“媽媽,你如果光腳丫在地上踩會不會也扎出血?”(果真是要全面研究這個問題,你以爲你媽腳丫是不鏽鋼的啊)

“媽媽腳丫當然也會出血啊!所以我從不光腳丫在操場上走。我纔不想被扎出血。”(看看,我滿腦子都是恐嚇威脅,而小妞只是想全面地研究“受傷”。)

敲得我手都酸了,大家也看到了,3歲1個月的小七同學地進入了“十萬個怎麼”和“爲什麼”時期。意味着我也進入了咽炎的復發期。

七爸面對小七的“爲什麼”,都是一臉嫌棄地說“就是這樣,哪有那麼多爲什麼!”很多家長,你也是這樣吧!

我知道這個時候是孩子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高峯期,應該配合孩子多說話,可有時候實在太累,於是我翻開書,看看有沒有什麼理論可以支撐我偷個懶,不看不知道,看完發現:得,這懶,還是別偷了。

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

思維要經歷以下三個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語言是思維實現的重要途徑,3歲孩子的“十萬個怎麼”、“爲什麼”階段開始思考大量問題,如果這時候給他們反饋,他們的思維就得到了促進。

比如小七就從“生病和受傷的關係”、“自己光腳丫被扎出血”、“鞋子被扎出血”、“媽媽光腳丫會不會扎出血”這些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受傷這件事,並且通過對比“生病和受傷不同的表現和結果”來區分相似的概念,最終在生活中體現出她的結論:

“閨蜜”霄霄也光腳丫在院子裏玩,霄霄奶奶提醒霄霄地上有玻璃渣。小七在一旁馬上開始補充:

“不穿鞋會扎出血的,扎出血了就會疼,這就受傷了。受傷要貼創可貼(繪本里看到的),還要吃藥,去醫院看醫生,還不能吃飯只能喝熱粥(來源於爸爸發燒的經歷),就不能和小夥伴玩,不能上幼兒園(來源於我的“威脅”),而且玻璃渣子也會把鞋子扎出洞……霄霄你不能往有玻璃渣子的地方走(結論)!”

如果“受傷”算是個課題,小七同學就是在反覆的“什麼”、“爲什麼”當中獲得了大量的素材,經過自己加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其中糅合了“受傷的原因”、“受傷之後的各種表現”、“受傷後的處理方式”、“如何預防受傷”這樣全面的內容,如果她會寫字,那麼這將是極好的一篇論文。

如果一個孩子能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髮展,那麼他是不是更容易“語出驚人”、“具有感染力和領導力”、“表達精煉而準確”……爲了這些,3歲左右的“十萬個怎麼”和“爲什麼”時期,家長我們還會偷懶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