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讓梨的故事無疑是很多老師和家長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啓蒙教育,或是“旁敲側擊”或是“潛移默化”,大人們總希望藉着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慷慨、分享和懂事。可是有時候,孩子們說什麼也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分享給別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無疑是很多老師和家長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啓蒙教育,或是“旁敲側擊”或是“潛移默化”,大人們總希望藉着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慷慨、分享和懂事。可是有時候,孩子們說什麼也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分享給別人。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我的孩子爲什麼會這麼自私呢?

強迫孩子分享真的沒有問題嗎?

小時候自私長大後也會成爲自私的人嗎?

在教會孩子分享的過程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下面的問題: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第2張

雖然一直很注重培養寶貝的分享精神,但不知道爲什麼,有時候他的分享就像在作秀一樣。

吃東西的時候,寶貝總是下意識先拿來餵我,覺得好感動就總是推辭自己已經吃過了,本來還很欣慰,可是有一次我順着她的話咬了一口,她立馬就哇哇大哭起來。

在關於分享的事情上,爸爸媽媽們首先應該區分開什麼是取悅,什麼是關愛。是用行動來取悅別人,還是讓寶貝發自內心地去關愛別人,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果寶貝明白了他受到鼓勵的行爲只是因爲自己裝裝樣子的舉動,那麼我們只是教會了TA 虛僞和僞善而已。有時候,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接受他慷慨的分享也不失爲一個言傳身教的好方法。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第3張
 

生完二寶後,家人總是告訴囡囡要讓着弟弟,特別是兩個人要搶玩具的時候。哇哇大哭的弟弟總能得到家人從女兒那裏強行拿走的玩具,而女兒只能在旁邊委屈地擦眼淚。

親戚家的孩子來玩,想要拿走孩子最喜歡的玩具,雖然知道孩子會很傷心,但是爲了“面子”和人情:“給他玩幾天怎麼了?我和你爸都這麼大方,怎麼會生出你這麼自私的兒子/女兒?”

教會孩子學會謙讓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家長們自以爲是地強迫孩子分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過是怕沒面子。孩子世界裏的所有物品都不能用大人的價值觀來簡單衡量,不管誰大誰小,都不要強迫一方讓着另外一方,互有讓渡纔是避免衝突、友好相處的祕訣。

如果對方態度強硬,不拿自己當外人,爸爸媽媽們可一定要及時表示對寶貝的保護和支持。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第4張
 

寶貝突然間變成了蠻橫的小氣鬼,誰想拿他的東西,他就威脅別人,甚至還動手打人。

從小就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可是剛上幼兒園就發現只要他手裏有好吃的東西就會被別的孩子搶走,關鍵是他受了欺負回家居然一句話都不說。

美國一名9歲的男孩Jayden,因爲拒絕跟妹妹分享他的果味棒棒糖,被母親責罵,一氣之下在客廳用鞋帶上吊。幸好媽媽及時發現了,鄰居Lariel趕過來做心肺復甦救了孩子。

不可否認的是,分享意識對孩子至關重要,捨得是社交能力的基本法則。但是,再捨得,也要以孩子的意願爲基礎去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強迫。

強迫分享,不僅會讓孩子對分享產生抗拒感,一些膽小的孩子還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裏陰影:不敢保護自己的東西,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願,更無法在長大後建立責任感。在教會孩子分享之前,首先得教會守護他自己的合理權益。

別讓孩子在“被分享”中受傷害! 第5張

只有讓孩子得到了充分尊重,他才能學會去尊重別人,才能學會發自內心的慷概與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