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上要開學了,目送自己的孩子走進學校。多少母親又要偷偷地,抹淚了。看着那熟悉的背影走入校園,心中多少帶着些期許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一點。於是希望孩子讀更好地學校,擁有更好地教育資源,開始挑老師,關注課程的設置,關心學校裏的一切。

但是很少有父母真正的反思:其實教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個體性。國家的政策和教育的理論起到的作用往往有限。而父母的教育理念,纔是直接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還不僅僅是影響校園的一時,往往影響孩子的一生。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當然和個體的努力奮鬥離不開。但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往往是性格,而性格的形成離不開家庭和父母的影響。

所以說,讓一個孩子產生差距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爲,往往是由童年的原生家庭決定。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2張

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其實養孩子,不妨先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找到了自我價值?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順從模式,這種會演化成一個人的性格。

如果一個人習慣了順從,那麼很難找到自己的價值,於是順從別人,順從父母,順從社會,順從家人。這樣的人,活的是別人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中國的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在過去一直提倡“順從”,聽話的孩子有肉吃,乖寶寶不捱打。

這在一時的養育中的確能省心省力,父母舒服,有時候還能拿出去炫耀一番。

但是從長久來看,養成這種性格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就讓你省心。

我們太多的中國式家庭就是這樣的:

要求孩子循規蹈矩,按父母希望的方式成長,變成一個規規矩矩、合乎期待的人。完全把孩子當作木偶一樣,操縱着他們的人生。

一邊期待孩子自信,一邊對孩子大打到出手,恨鐵不成鋼,罵孩子沒出息,一點自信都沒有。越是這樣,越會讓孩子自卑。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3張

其實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不斷地評估自己,自我評價,找自己的存在價值。而這種價值評估最初源自童年。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我認知依賴父母和老師。

所以在童年階段,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非常重要,一個能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他的成長會充滿能量,實現價值。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出生農村,那時候我有一位非常喜歡我的班主任老師,有一次因爲我上課講小話被打手心了。課後她叫我到辦公室,告訴我:“不管你的家庭條件怎麼樣,老師都相信你今後會有出息的。雖然老師在課堂上說你的話多,打了你手板心。但是老師知道你口才好,今後會有作用的,但是你需要知道去自己約束自己,善於運用自己的優點,而不能把它變成缺點。”

所以我一直很自信自己的這個能力,讀中學時參加班級的辯論賽,讀高中的時候開始參加縣裏的辯論賽,那些名次我都早已忘了,我唯一記得的是自己獲得的那種信心。而這個老師是我一輩子都感激的。

一個孩子也非常在意父母對於生活的看法,比如性格保守的父母看問題,一般是唯唯諾諾的,不敢打破規則,一切隨主流。從來不敢去逾越半步,否則會感覺不安全。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他小時候本來很想去學畫,挺有天賦的他,就是因爲家裏人覺得畫畫沒出息,所以他繼續埋頭讀書考大學。

後來畢業了,他想去外邊闖蕩,但是父母催他早一點結婚。他順從了,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草草地離婚了。

後來他想去企業上班,但是父母安排了國企。他又順從了,但是幹了幾年後自己走了,因爲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他還是一無所有,唯有一顆被父母的愛傷透了的心。

如果人生沒有在自己的手上轉,而一味地順從,那註定很多的精彩你是看不到的。因爲你只能在父母能想象的世界裏過着那種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當年考完高考,分數不理想,上不了好大學。家裏人開始討論,贊成我去打工掙錢的多。還有人算了一筆賬說,你讀書要花掉4年時間,還要用掉好幾萬學費,但是你打工能掙4年錢,也不要花錢。好好幹幾年就能建房子了。

多麼善良的建議,多麼務實的人生公式。但是就缺少了一種勇氣和眼界。

因爲你不懂我,所以我不怪你。但是我的人生,我自己想抓住。

打工、蓋房子、娶妻生子,如同一個命運的網一樣朝我撒來。但我註定不是一個聽話順從的人。

我多方努力,於情於理地給大人們講,終於還是去上了學。

如今,我不能說成就多大,但至少我找到了自我,過着我自己的人生。如果要說感謝,我真的感謝自己那顆不順從的心,感謝給了我建議但是不強迫"就範”的家庭。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4張

給予無條件地愛

要想孩子長大後優秀起來,就必須在小的時候給孩子愛與自由。

因爲那些真正站在了人生巔峯的人,背後都有強大的精神財富鋪墊:就是愛與自由。

傅園慧出身的家庭,就是一個這樣的家庭。

傅園慧說“我們一家人都是這麼開心的,都是這樣的性格”。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5張

當她拿到世錦賽50米仰泳銀牌時,傅爸爸說:“我們很爲女兒驕傲,決賽拿不拿獎牌無所謂,我們不和她說目標,重要的是享受比賽過程,開心就好。但有一條原則,必須對得起自己,至少在10年後回憶這段歷程,要不留遺憾。”

我去翻看了傅爸傅媽的微博,幾乎全是爲自己女兒加油打氣的內容。爸爸最新的一條微博評價自己的女兒“純真”,媽媽還爲女兒做表情包。

爸爸看到女兒訓練累到抽筋,表現得全是心疼,而媽媽是希望女兒照顧好自己。

傅爸和傅媽心裏很清楚,作爲家長,不能給女兒再增添壓力。雖然每次大賽基本上每天都要和女兒通電話,但基本不涉及成績、目標一類話題,更多的是聊聊天氣、飲食、休息,以及聽女兒講一天裏遇到的開心事。

就是這種全然的、無條件的接納的愛讓傅園慧有了一種油然而生的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充滿自信地,所以說,爸媽給的信念特別重要。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6張

充滿自由的成長

我自己就是一個充滿自由成長的人。從小學到讀大學,我自己繳納學費,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自己去找課外書讀,自己交一幫子自己喜歡的朋友,開始去認識世間的善與惡。

我特別感謝家裏沒有人對我的人生進行安排。

從小我受到的束縛比較少,相對來說接觸的挫折也會比較多,如果我不想就這樣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話,就必須去學習一些對我有用的,可以讓我成長的東西,然後選擇一種正確的方式去成長。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比任何人都要明白一個孩子對自由渴望。

我期待自己的孩子,寧願他活的真實自由。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提倡孩子不要做路邊鼓掌人,說是爲了讓孩子在更高的地方看更好地風景,讓很多的父母點贊。

其實,大多是父母自己擁有的英雄夢未消,不甘心成爲平凡人。希望孩子能夠站的更高,更遠。

這是很多父母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實話,我也有。我也偶爾做夢,希望小小魚將來能出國深造,出人頭地。但是我卻能常常將自己拍醒,告訴自己:

他的人生,不是我能做主的。

其實很多的孩子在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時候,也是希望做自己的。

能夠擁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就好。

我最近在想,就算我們真的願意接受孩子的普通,但是孩子真正竭盡全力的時候,他們展現給我們的,往往出乎意料。

他們會生髮出一種內省力!也就是這種力量能夠讓孩子不會真的全部庸庸碌碌。

爲什麼看上去一樣的孩子,長大後卻天差地別? 第7張

人生很長,先讓自己在做父母的路上努力修行。

人生苦短,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

父母要有一個這樣的心態:不要去想着控制孩子。而是應該做一個給予自由和愛的守望者。給予支持,給予接納。

一個真正快樂平和的父母會營造快樂的家,

而這樣的環境裏成長出來的孩子,

真的不會差到哪去。

養育一個忠實於自己內心,樂觀而快樂的孩子,纔是最重要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