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給孩子說了100遍都不聽?是你把這兩件事弄反了!

給孩子說了100遍都不聽?是你把這兩件事弄反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閨蜜小桃抱怨自己都快抑鬱了,三歲多的兒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看了幾次她和兒子相處的模式,我覺得如果不解決,可能抑鬱的還在後邊。

閨蜜小桃抱怨自己都快抑鬱了,三歲多的兒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看了幾次她和兒子相處的模式,我覺得如果不解決,可能抑鬱的還在後邊。

那天一起出門,她兒子想吃冰淇淋。小桃覺得孩子最近有點咳嗽,不讓吃,孩子不依的哭鬧起來。

耐着性子哄了兩句,沒太大用,小桃的火氣就上來了,噼裏啪啦一頓吵:“憋住,不許哭!”、“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再哭我就打你了”.......

不難想象,不管小桃怎麼吵,孩子還是繼續哭,越哭越大聲。哭到最後,小桃沒招了,看着孩子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着實心疼,就說:“好了好了,別哭了,今天就吃這一次,下次絕對不能這樣了啊!”

我們都知道,一定還有下次。就這樣,小桃覺得孩子不好帶,每天筋疲力盡,還很抓狂。

給孩子說了100遍都不聽?是你把這兩件事弄反了!

- 01 -

做父母的,恐怕對這種情形都不陌生。

和孩子相處時,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孩子出現問題時,火氣一上來,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一頓吵,劈頭蓋臉說出一些指責的話;

然後看着孩子可憐的模樣或者失望的表情,想着自己說過的過於嚴厲的話,就有點後悔,開始各種心軟,變得過於和善,來彌補自己剛纔的過分堅定。

抓狂→堅定→後悔→和善,再抓狂→堅定→後悔→和善........

慢慢的家長精疲力盡,怎麼孩子那麼不讓人省心呢?怎麼自己又忍不住發脾氣了呢?怎麼常常是說100遍對孩子都沒用呢?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對待孩子時,一定要和善與堅定並行。具體來說就是和善地處理孩子的情緒,堅定地執行對孩子的限制。

很多家長就是搞錯了和善和堅定的順序,先堅定,後和善,既沒有尊重孩子,也沒有尊重自己,孩子越來越難帶,自己越來越抓狂。

給孩子說了100遍都不聽?是你把這兩件事弄反了! 第2張

- 02 -

我家有個規矩,女兒要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完了放回原處,大人可以幫忙,但是她必須得做。

有一天,她搬出的玩具特別多,沒玩多大一會就要看電視,不願意收拾。我重申了我們的規矩:“玩完了必須要收拾玩具哦,收拾好了才能去做其他的。”

她肯定不願意,開始發脾氣,哭着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

我平靜的對她說:“我知道你不高興,着急看電視,但是,我們已經說過,必須得把玩具收拾好,要不下次就沒法玩了。”

她還在繼續哭鬧。我說:“你先哭一會,我要工作了,你哭夠了過來找我吧。”

我就開始忙自己的事,過了一小會,我看她哭的稍微弱了一點,就拿了個毛巾給她擦了擦臉說:“還哭不,不想哭了我們就來一起收拾吧。”

整個過程,平靜的接納了孩子的情緒,沒有制止她哭鬧。這就是“和善地處理孩子的情緒。”

真正的“和善”是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善的處理孩子的情緒,溫柔的對孩子情緒反饋。

我們要用語言告訴孩子,我可以接納你的情緒,比如告訴他:“我看得出來你很失望(或者生氣、心煩等等)”,“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願意等等”。讓孩子明白他有這種情緒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壞情緒的時候。

而不是用“憋住,不許哭!”“再哭我就打你了”“你爲什麼生氣,有啥可生氣的!”“這有啥值得難過的啊”等來害怕或拒絕接受孩子的情緒,處理好情緒纔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當然,可以和善,但是不能允許孩子對父母或者他人不尊重。

如果孩子跟你頂嘴,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走開,到另一間屋子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

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方式,畢竟對着孩子發脾氣也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

決定自己做什麼要比試圖讓孩子去做什麼好得多,至少在孩子願意合作、不再和你較勁之前是這樣的。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處理情緒方式的好榜樣。

如果孩子對別人不尊重,或者在超市或者公共場合發脾氣、頂嘴,就把孩子帶到車上或者相對安靜的角落,給他一段暫停隔離的時間。

太多的父母認爲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生氣的時候,人們接通的是“原始腦”,原始腦本能的選擇只有“戰”或者“逃”。

人們不可能用“原始腦”做出理性的思考,生氣時,會說些過後就後悔的話。所以在處理一個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纔有意義。

給孩子說了100遍都不聽?是你把這兩件事弄反了! 第3張

- 03 -

和善地處理情緒,然後就是堅定地執行規則或決定。

有些人看到孩子哭、看到孩子失望,就開始心疼或者後悔自己的決定立刻妥協,這是嬌縱。家長不是要討好孩子,而是要陪伴孩子成長。我們不要剝奪孩子培養“抗挫折力”的機會,我們要相信孩子能夠經得起這點挫折,明白不是整個世界都會圍着他轉的。

還有些人習慣性地認爲“堅定”就意味着懲罰、說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

並不是這樣的,當與和善結合在一起時,堅定就意味着對孩子,對自己以及對當時情形的尊重。

爲什麼我們要對孩子做出限制?大多數時候是爲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以及爲了讓孩子適應社會。

所以,既然做出了限制,就要貫徹到底,不給孩子講條件的機會,不因孩子失望或者不高興而改變,否則你以後的限制也很難執行,導致的結果就是常常是說100遍對孩子都沒用。

當然,可以讓孩子理解你做出限制的必要性以及孩子在其中應當承擔的職責。針對大點的孩子,讓他們參與設立必要的限制,他們就會更樂意遵從。

家長弄反和善與堅定的順序,先是發頓脾氣,再來哄,利用懲罰或妥協來解決問題,可能也會立刻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爲,但這僅是個短期有效或者表面有效的方式,長遠來看對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孩子的良好品格並沒多大益處。

而和善地處理情緒,堅定地執行決定,剛開始時可能會需要多花點時間,但這是長期有效的方法,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也會讓孩子明白,有些規則儘管讓人不開心,但我們需要遵守,會讓家長在處理過程中贏得孩子、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愛是需要技巧的。和善而堅定,和善地處理情緒,堅定地執行規則或決定,這個實用的技巧願每個愛孩子的家長都能掌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