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臉書(Facebook)上有則小視頻很火,也被轉到了微博上,是一個外國爸爸自拍的一段“教育”孩子的視頻:視頻中的孩子3、4歲,手拿巧克力開心的走出超市,爸爸問他付款沒,孩子說沒,“這只是個玩笑”,爸爸說,“不好玩”,要求孩子送回去。

最近臉書(Facebook)上有則小視頻很火,也被轉到了微博上,是一個外國爸爸自拍的一段“教育”孩子的視頻:視頻中的孩子3、4歲,手拿巧克力開心的走出超市,爸爸問他付款沒,孩子說沒,“這只是個玩笑”,爸爸說,“不好玩”,要求孩子送回去,孩子聽話轉身,奔着貨架跑,但爸爸要求他必須和超市工作人員道歉,承認這是“偷”,而且是不對的,孩子面對超市人員和爸爸拍攝的鏡頭,羞愧的捂住了臉……

短短一分鐘,我的心情,從期待看到一個智慧處理的爸爸,到跟隨這個孩子低垂遮蔽的臉而難過:那不是面對錯誤纔有的,而是自尊心被最親近的人傷害的痛苦!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你不教訓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教訓他!”有人說,這個爸爸既沒發火又沒打孩子,只是教孩子承擔錯誤,有什麼問題?這可能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在@英國報姐 轉發附帶“爸爸的做法好贊”觀點的微博下,評論區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持,偶爾幾條反駁的,也被羣起攻之“聖母婊”。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2張

網絡是何等暴力,頂着被罵“聖母”的壓力,就算被圍攻,我也想大聲地說:我不贊成這個爸爸的做法!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3張

就事論事,我不喜歡一刀切,所以要先聲明大原則:孩子犯了錯,是要學習承擔責任和修復錯誤,這個爸爸多數溝通時用的“我們”(we)而不是“你”(you),且語氣堅定平和。

以上,我是認可的。

我不認可的是:

1、孩子真的是“偷”嗎?

這麼小的孩子,知道“偷”是什麼嗎?還是他只是貪吃?覺得好玩?不知道必須要付款纔可以擁有?

如果真的是想要天下人不知,孩子就不會直接拿在手上被爸爸看到,可惜他究竟怎麼想的,爸爸沒有停下來或是蹲下來、給任何機會去傾聽孩子的解釋,即便孩子說,“我只是覺得好玩”,爸爸無論身高還是姿態,都是高高在上,冷冰的給孩子扣了一個帽子:你是一個小偷。

“偷”——學名“盜竊”,是多麼嚴重負面的字眼,哪怕是用“拿”這類中性詞,也比粗暴的給孩子貼了標籤、着急判定要好。這並不等於要姑息錯誤的行爲,但“偷”針對的並不只是行爲,而是上升到對人格的侮辱和否定了。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4張

2、尊重孩子了嗎?爲什麼要強迫他道歉?

當這位爸爸篤定地說孩子“偷東西不對”,並要求孩子承擔時,孩子還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在他奔向貨架的時候,爸爸沒有解釋歸還的流程和原因,而是直接給孩子下了指令:你,必須,立即、馬上、現在,向超市阿姨道歉!當孩子說害怕,爸爸選擇了無視,“你害怕?我不在乎!”(I don't care!)

我不否認物歸原主並道歉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但也要看情形和孩子當下的狀態,即便是過錯方,也有被尊重的權利。我質疑的是強迫,這其實是一種包裝着“承擔責任”外衣的懲罰,它一門心思強調“我要給孩子教訓”,震懾住他,但並不關注長期效果,更談不上真正的解決問題。

那些默默叫好的人,請問孩子知道事情原委了嗎?做好準備道歉了嗎?他的驚恐感受你有注意到嗎?爲什麼我們總是傾向“讓孩子感覺更糟纔會讓他得到教訓”,而不明白“只有當孩子感覺好時,他才能做的更好”。一個處在驚恐、害怕狀態下的孩子,也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但那只是因爲他害怕回到被懲罰的感受,而不是真的意識到,這樣的行爲不對。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5張

3、爲什麼要拍攝視頻?

這位爸爸一再強勢要求孩子道歉,全程拍攝視頻,還主動放上網,讓我很是費解:有“證據”記錄這件事,比孩子的感受更重要?將孩子不願意面對的“羞恥”,大方放上網,還標榜自己是爲人父母的榜樣,很光榮嗎?

對不起,這不是榜樣,不是分享,是把孩子當成了炫耀自己育兒有方的道具,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拍攝和公開傳播,是對孩子的侵犯。他再小,也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感受應該被尊重。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6張

這個視頻真的沒有暴力打罵的言語,但冷暴力的傷害、無視孩子的感受,傷害的級別並不會減少幾分,且長期負面影響更大。

我們都難避免孩子出現類似的狀況,如果僅僅是不分青紅皁白就強迫孩子道歉,他會認爲自己是個壞孩子,長大後要麼容易羞愧膽怯,在意他人的評判;要麼索性“破罐破摔”,我就是搗亂犯錯怎麼着?因爲我是壞孩子!

這位爸爸在微博上的分享很中肯: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7張

如果我們要預防類似的事情發生,可以提前說明原則,如果拿東西的行爲已經發生,也不要輕易做裁判,而是循序漸進:

1、蹲下來傾聽,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感受和想法。

2、與孩子共情:“哦,你很想吃巧克力。”慾望人人都有,它本身沒有錯,是實現的方式出了問題,不要着急糾正,先和孩子建立連接。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語氣和善、但堅定的表達立場:“我有些生氣,因爲沒有付款拿東西是不對的。”

4、關注解決方案而不是“給教訓”,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孩子自己找答案: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5、如果孩子選擇放回貨架,可以繼續問,“還有嗎?要不要和超市阿姨道歉呢?”也許孩子自己想得到,無論他選擇什麼,陪伴孩子完成,並對他的承擔及時鼓勵。

6、擁抱孩子表達你的愛、重申觀點併爲孩子賦予責任:“沒有付款就拿東西是不對的,但我很欣賞你承認錯誤的勇氣,媽媽愛你,我相信以後你再想要東西時,一定會先和大人溝通的。 ”

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說過:孩子天生盡其所能尋求歸屬感和安全感,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本身並不可怕,是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但錯誤的另一端,應該是支持、手把手的訓練、感情連接與愛。千萬不要去過度解讀、粗暴懲罰,不要逼着孩子從此氣餒,離我們越來越遠。

但願1分鐘視頻以外,那位爸爸能放下手中的設備,抱抱驚恐的孩子,和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事情做錯了,我們需要去改正,但你仍然是個好孩子,我相信你,也會一直愛你。”

孩子超市“偷”東西,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點贊? 第8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