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育兒錯誤的反面不是正確,而是更加錯誤

育兒錯誤的反面不是正確,而是更加錯誤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這件事最忌諱的就是走極端,很多時候,錯誤的反面不是正確,而是更加錯誤。在某個階段,總有一個主流觀念在不斷地擴大着自己的影響範圍,在它的周邊,雜草無生。

育兒這件事最忌諱的就是走極端,很多時候,錯誤的反面不是正確,而是更加錯誤。在某個階段,總有一個主流觀念在不斷地擴大着自己的影響範圍,在它的周邊,雜草無生。

關於奶粉,在上個世紀某個年代,一家奶粉生產商大肆宣揚奶粉的好處,詆譭母乳餵養。結果是,在那個年代,有奶的媽媽們也都停止了向孩子餵奶,轉而使用奶粉。

如今,母乳大於天,沒奶的媽媽們會羞愧,好像沒有盡到母親的義務一樣。奶粉的品牌也宣稱自己的西方和母乳最接近,並“向母乳致敬”。

以前流行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等行爲主義心理學派的方法,現在又因爲流行親密育兒被批判的一無是處。然,親密育兒又能正確到何種程度呢?

哭聲免疫訓練法

“孩子哭了不能馬上就抱,否則孩子會被寵壞”這個已經被西方淘汰的育兒觀點,可以說到現在還在影響着無數的中國父母。

這個觀點最初是在德國被提出的,母親被警告,當孩子哭時,不能立刻把他抱起來,不然會把他慣成“家裏的暴君”。

後來被行爲主義創始人華生瘋狂地在美國推廣。

1928年約翰·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在這部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爲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華生認爲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他提出“父母永遠不要擁抱和親吻兒童,永遠不要讓他們坐在你的膝蓋上。如果必須的話,那麼當他們說晚安的時候親吻他們的額頭一下。”他還在警告人們,母愛是一種危險的工具,會讓孩子變得黏人而軟弱。(多麼地反人類)華生的理想國其實就是一個徹底程序化了、沒有情感的世界。

育兒錯誤的反面不是正確,而是更加錯誤

這個已被確定錯誤的育兒法則當時足足付出了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很多受這種觀點影響的孩子長大後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華生自己的孩子,都是在這種風格的教養實踐中長大的。他的兒子們對華生的描述是這樣的“沒有同情心和情緒上無法溝通的。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應了那句真理“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約翰·華生在學術圈名聲大噪之時,他痛苦的大兒子雷納卻背叛了行爲主義而學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許是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納。

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其前妻的二個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但他將自己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歸於長期的精神分析治療,而不行爲主義的功勞。

倡導並踐行“行爲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記憶中,媽媽Mary沉默易怒,祕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親密育兒

在行爲主義的嚴苛訓練方法不再被提倡後,歐洲有馬歇爾·克勞斯和約翰·肯奈爾兩位醫生髮表了他們的研究。這兩位專家寫了這麼一本書《心連心親子情——新生命與父母的奇妙聯結》。

他們認爲在嬰兒出生後的短暫時間內,如果母親與嬰兒有身體接觸,會立刻產生母子聯結,也就是說,母親會瘋狂地愛上自己的嬰兒。相反,當嬰兒出生後被立即送到嬰兒室,母親失去了與嬰兒親密接觸的情感體驗,會變得不喜歡這個孩子,甚至會忽視和虐待這個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馬歇爾·克勞斯和約翰·肯奈爾兩位醫生,那你至少會聽說過西爾斯。西爾斯的親密育兒觀點也與這兩位醫生大致相同,非常強調母子之間的聯結。母乳餵養、母嬰同眠和“孩不離身”被認爲是親密育兒法的三大理論基石。

而後,親密育兒的觀念像燎原的烈火一樣蔓延開來,它甚至徹底地變革了醫院的程序。

在英國,有的兒科醫生甚至爲此提倡,一個正常的嬰兒出生之後應該立刻放在母親的懷裏。嬰兒應該是赤裸裸的,沒有洗過澡,就直接接觸母親的乳房。在出生後的頭一個小時,讓母親和嬰兒單獨呆在一起。甚至聲稱,通過對動物的研究表明,母嬰分離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例如,排斥甚至殺死孩子。

小鹿出生的醫院準媽媽講堂上也着重講過親密育兒的觀點,醫院的牆上也宣傳着在孩子出生後,要立刻和媽媽親密接觸。

但是,我們現在也知道了,出生後頭一個小時,母嬰分離的影響並沒有這麼可怕。與我一起生產的一位新媽媽,孩子早產,剛出生就被送到別的醫院去了。看到這位媽媽在待產室和產房的表現,我認爲,她對孩子的愛,會比我們這些正常生產的母親要強烈的多。

相反,很多媽媽在寶寶出生後就立刻和孩子親密接觸,但卻因爲荷爾蒙失調、或是孩子的長相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可愛、或是產後抑鬱等各種原因並不是那麼喜歡自己的孩子。相反是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越來越愛孩子。

親密育兒的篤信者認爲必須堅持母乳餵養直至孩子2、3歲。我也曾這樣過。不過堅持到1歲半之後,因爲孩子吃母乳實在吃不夠,又吃慣了母乳,根本就不吃奶粉,孩子越來越瘦,只好放棄了。如果我生二胎,一定不會排斥奶粉,畢竟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享受充足母愛的孩子並非一定按照西爾斯的育兒理念撫養長大。他們可能喝配方奶粉長大,或許經常被放在嬰兒牀中,但與那些由母乳餵養長大、時常被抱在母親懷中的孩子相比並無顯著不同。然而,大部分閱讀《西爾斯親密育兒》的母親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擔心如果不隨時抱着孩子、立即安撫他們的哭鬧,就會對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育兒觀念正如時尚潮流一樣,不斷地變化,甚至矯枉過正。

處在潮流的包圍中,保持清醒並不容易。

參考文獻:

莫頓?亨特(Morton Hunt)(著),寒川子(譯),張積模(譯).心理學的故事:源起與演變[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13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