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是《爸爸去哪兒》的粉絲,每一季都看。雖然綜藝節目有編輯的效果,但是還是能看到從剛開始參加節目到最後節目結束,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改變。

都是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孩子,難免矯情,初進節目時任性嬌氣自私懶惰,到後來都變得堅強寬容樂觀了。

和爸爸們的旅行雖然不是窮遊,但也不似平常的舒適,孩子們都跟着爸爸們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得到不少樂趣。

孩子們見到了和他們生活不一樣的孩子,住到了比自己家條件差很多的房子,經歷了和爸爸一起自給自足的生活後,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不一樣了,變得自信了,懂得分享了,自理能力強了,也知道照顧他人了。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所以,在孩子幼年的時候,讓他們吃一些苦,見到一些苦,會讓他們對生命有更多瞭解,更多體會,在成長中會激發他們的堅毅和韌性。

也有人說:家長吃苦受累一輩子爲什麼?不就是爲了讓孩子少吃苦不吃苦嗎?如果孩子有條件不吃苦,爲什麼一定要折磨孩子呢?

這話聽着似乎也有道理,如果有人能夠保證孩子一生都一帆風順,都是太平盛世,沒有天災人禍,那麼何必讓孩子吃苦呢?哪個家長不是希望孩子能順順當當舒舒服服的成長?

只是,這個保證誰敢下?

讓孩子吃點苦不是讓孩子以後天天吃苦,而是讓他知道自己能吃苦。

孩子只有吃過苦才知道自己能吃苦,知道吃苦也沒什麼可怕,如果有一天生活真的發生什麼變故,孩子不會被苦難打倒。

我居住的城市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服裝店店主,生意做的很好,家裏兩個孩子也很懂事,大家都覺得他們一家人是幸福的典範。

但是三年前,夫妻二人在一次談生意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雙雙斃命,剩了兩個年幼的孩子。

失去父母的孩子本已是很可憐了,但有人拿着單據找上門,要求還清貨款,做生意押三角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該還的都還了回去。欠他們賬的卻沒人歸還,外人也不明就裏,無法去幫忙討要。

兩個孩子跟着多病的奶奶過生活,條件比以前差了很多。大女兒從此得了抑鬱症,三年了,沒有一天不哭的,弟弟也比平常的孩子怕事憂鬱。

這變故來的突然,脆弱的真的承受不來。

講這樣一個故事不是咒家長出事,而是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孩子一直都嬌養着,富養着,萬一遇到了變故便不知所措萎靡不振,一生可能就此被摧毀。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第2張

讓孩子吃些苦,讓孩子見識些苦,是給孩子思想裏灌輸一些堅強,讓孩子知道了,生活條件差一些也沒什麼,哪怕發生了意外,日子也還是能過下去的。

所以,讓孩子吃一些苦不是自找苦吃,而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和頑強的意志。

應該如何讓孩子吃苦呢?

1、體會生活的艱辛

《爸爸去哪兒》節目裏,每到一個地方,劇組總會安排一些條件特別差的房子輪流讓孩子和爸爸住。孩子開始都是拒絕的,但發現沒有辦法更換了,也都能很快的接受和適應。實際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接收能力非常強,嬌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家長嬌慣出來的。

讓孩子吃苦,可以從帶孩子去一些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地方生活幾天,體會一下不同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瞭解到生活中的諸多不易,既可以讓孩子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還能讓孩子鍛鍊適應艱苦的生活的能力。

2、讓孩子體會到苦中作樂

讓孩子吃苦,並不是讓孩子悲觀,因爲吃苦和挫折本身是有消極情緒的事情,所以讓孩子體會吃苦的過程中,家長不是說: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會這麼過日子等的。而是在吃苦中找到樂趣,比如澆灌菜地,過些日子再去帶孩子看收穫果實,讓孩子懂得,付出是會有收穫的。無論外界條件如何艱苦,人都可以樂觀的生活。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第3張

吃苦的意義是讓孩子有苦中作樂的樂觀堅強品質。所以家長不要把體會艱辛變得苦大仇深。

3、讓心也吃點苦

現在的孩子因爲家裏太過寵愛了,很多孩子都很脆弱,常常因爲一點小事就會崩潰,還經常有自殺的事情發生。

孩子之所以脆弱是因爲家長太過呵護,總是誇孩子是最棒的,即便是玩遊戲也會故意讓孩子贏。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的自尊心應該維護,但家長太過呵護孩子的自尊了,反而會讓孩子輸不起,批評不得,所以敏感脆弱。

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會挫折,不是人爲的製造困難,而是正確的讓孩子面對他本來就應該遇到的困難,家長不去出頭庇護,正確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

其實孩子原本沒那麼脆弱,經常是越挫越強,只是家長庇護的多了,孩子的韌性沒有被激發出來,就變得脆弱了。

4、讓孩子吃苦不是去所謂的魔鬼訓練營

很多家長爲了讓孩子吃苦,讓孩子參加一些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魔鬼訓練營,不但沒有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反而讓孩子精神緊張更加膽小了。

讓孩子吃苦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有吃苦的精神和吃苦的意識,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接受生存教育,增加心理承受力,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孩子的,而不是靠突兀的魔鬼訓練就能達到效果的。比如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闖了禍要自己主動去承認,並接受適度的懲罰等等。

5、讓孩子吃苦時,家長不能做吃瓜觀衆

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並不是讓家長袖手旁觀,而是要通過激勵和正確的溝通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磨鍊孩子的意志的同時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讓孩子感受到內心的堅強,而不是在孩子正在成長的時期放任不管。那樣會讓孩子成長很孤獨很無助反而更脆弱。

讓孩子吃苦是爲了孩子長大後不吃苦 第4張

讓孩子吃點苦是必要的,但吃了苦就要有吃了苦的收穫,讓孩子從吃苦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父母的艱辛,學會珍惜生命,學會感恩他人,學會堅強的面對生活,吃過苦,能吃苦的孩子長大了纔不會受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