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記得一位朋友曾經說過,他在朋友圈中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鋼琴彈得特別好,於是在自家孩子面前誇讚了幾句。結果,他的孩子非常生氣地說:那就讓他來做你的孩子吧,我不做了!

孩子氣的話反映出一個問題:我們誇讚別人家的孩子,聽在孩子的耳朵裏其實是,“我不如他,你更喜歡他”。

孩子只是血脈的延續嗎?還是說他們承擔你對自己沒能做到的事情的理想化的想象?

你能真正的無條件地去愛他、接受他嗎?你能夠真正的放下焦慮,放下現實以外的期待,享受當下嗎?

未必。那你應該這樣嗎?

小時候,我的母親很喜歡誇獎一個同事的女兒,經常把她聽來的故事告訴我:“小姑娘可懂事了,在家裏會做家務,很會說話,她爸爸媽媽吵架了她還會勸架…….”每次說起,母親都是一副無比羨慕的樣子。

如今,我也經常會在朋友圈曬曬孩子做的一些令我感動的小事,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說:“你家的孩子可真是懂事,哎,爲什麼我家的孩子這麼調皮呢?”

這句話聽起來很熟悉,只是對象變化了那個我小時候經常聽母親說起的“別人家的孩子”,變成了我家的孩子,這真是一個奇妙的過程。

我曾經一度以爲:每一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然,也會爲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然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總有一些父母不喜歡誇獎自己的孩子,甚至當着孩子的面經常對別人講,我家孩子怎麼調皮怎麼不聽話怎麼愚笨,然後略帶遺憾地說,我家孩子要是有你家的那麼懂事就好了。還有一些父母,喜歡把自己聽到的“別人家的小孩”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他們說,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績好,又懂事,又這麼體貼父母……

這真是一件奇怪卻又普遍存在的事情,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複雜的,比如父母期望找一個比較好的榜樣來激勵孩子?或者通過比較來刺激孩子更加努力?

作爲曾經的當事人和如今當事人的母親,我覺得有必要根據親身經驗來分享某些父母不曾知曉的,有關於“別人家的孩子”的祕密,這個祕密將有助於改善家庭關係,也有助於幫助你的孩子更加愛你。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別人家的小孩”真的那麼好嗎?

首先,父母應該認清一個現實:“別人家的小孩”真的比自己的孩子更優秀嗎?他們的優秀事蹟經得起反覆推敲嗎?孩子可以就此信服並以他們爲榜樣嗎?

以“我家的孩子”爲例,我會在微信上曬一些他做得不錯的小事,比如他幫我曬衣服,或者幫我攪拌雞蛋……看微信的長輩、親戚和朋友們,他們總是說“你的孩子真乖”。

事實上那只是他做的所有事情裏的一小部分而已,他依舊有調皮搗蛋以及倔強胡鬧的時候,只是我沒有寫出來而已。我不想在公開的地方記下他的不足,只是在他調皮不懂事的時候和他直接溝通,這樣我們可以私下解決掉問題,孩子可以正確理解我對他的期待和要求。

由此可見,父母常聽到的“別人家的孩子”那些優秀的事蹟,只是他們生活中的部分片段而已,而真正的問題已經私下溝通解決掉了。

對我來說,這樣一份溝通的建立來之不易。

他常對我說:“媽媽我喜歡你,所以我願意聽你的話。”我覺得不無道理,父母和孩子之間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溝通,讓孩子喜歡你的前提,就是讓他感受到你的真心,不是來自父母的權威,而是來自像朋友一樣的相互尊重和交流。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2張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一度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正確溝通。他爲什麼哭,爲什麼總是撕碎我的書,爲什麼在沙發上牆上塗鴉得到處都是,爲什麼不好好吃飯…….在我沒有答案的時候,我聽到別人說“我家的孩子倒是會好好吃飯……”之類的話時,就會心生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真好啊,爲什麼我家孩子就這樣不懂事呢?

那時,我像其他的在職媽媽那樣,休好產假就上班了,下班回家只覺得累,只想翻翻手機信息,也沒有興致陪孩子玩幼稚的遊戲,關於孩子的一切事宜只想丟給老人。所以我就更沒有機會瞭解他、觀察他。

做全職媽媽是我人生的一個契機。度過了一段混亂期之後,我漸漸覺得陪伴孩子是一件和上班有同樣價值,也許是更重要的事情。多和孩子說話,從孩子那裏獲得很多有趣又古怪的信息……

當我真正聽見孩子的聲音以後,孩子就會向我打開一扇不同的大門,同樣的一件事情就會獲得不同的反饋。

比如以前他突然走進廚房,我會感覺非常煩躁,怕他打碎碗或者碰到刀具弄傷自己,但現在我就很放鬆,可以把玻璃碗和雞蛋交給他去自己攪拌,讓他有事情可幫忙,他也很有責任感地承諾自己會很小心,不會打碎碗的。

當我把這樣一件有趣的小事放到微信上時,有朋友會說:“你家孩子太乖了。”

可是,這件“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家的孩子沒有做,不代表他做不到,可能是大人沒有給他足夠的信任而已。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3張

經常誇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壞處?

如前文所講,別人家的小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孩子比你想象的聰明,他對那個人的瞭解可能比父母知道得多。“其實那個人沒有那麼好”,孩子知道這個真相。

所以,經常講“別人家的小孩”不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也不足以強大到讓其他的孩子信服,併產生積極的願望去學習這樣一個信息模糊的同齡人。

更可怕的是,它不僅不會產生正面的影響,還可能產生負面的作用。

在我小時候,母親每次滿心羨慕地提起“別人家的孩子”時,我就會覺得反感,心裏偷偷地想:“那個人又不是你的孩子,你那麼開心幹什麼。”

這就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會嫉妒,爲什麼父母老是誇獎別的孩子?難道是因爲我沒有那麼好嗎?他們那麼喜歡那個孩子嗎?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從嫉妒到失落再到否定,這個心態孩子是不會告訴你的。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4張

但是那種不安全感一旦產生,可能動搖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總是對孩子提“別人家的孩子”,潛臺詞就是你不如別人好,那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暗示。

此外,如果孩子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據他了解那個孩子並沒有父母說的那麼好,他可能還會覺得爲什麼父母這麼愚昧,看不清事實……

不要覺得父母一定是具有權威的,父母的權威是建立在愛和信任的基礎上。孩子愛你、信任你,所以願意寬容你,一旦失去孩子的信任,後果很嚴重。

這個影響可能會一直延續到青春期,在孩子叛逆的階段,在孩子迷惘的時刻,父母就會突然發現自己喪失了對孩子的影響力。

“他什麼話都不願意和我講,以前不是這樣的”,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此苦惱,卻不知道信任的裂痕早就存在了。

我看過一個案例,有一位世人眼中很成功的母親,她的女兒從知名的常春藤大學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工作,但是她一直很後悔過去對女兒的嚴厲(常用手段就是拿“別人家的小孩”來激勵她),導致女兒現在對她十分怨恨,也很少聯繫。“女兒今後再成功,但如果與我不親,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來自孩子遲來的叛逆。當孩子不再信任你,你的話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5張

怎麼把自己的孩子變得那麼好?

也許因爲父母過於渴望擁有懂事、聰明、努力、優秀的孩子,所以纔會放大“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擁有。

這屬於挫折教育的一種範疇。

挫折教育是東方人喜歡使用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挫折中學得經驗,獲得成長的力量。我也相信挫折教育有其獨特的力量,孩子能夠從挫折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動力。

但是,挫折教育並不適用於每個孩子,也不可以長期使用。畢竟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堅強,有的柔軟,有的孩子能在打擊中奮起直追,有的則需要誇獎纔會更加自信和努力。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更加複雜。

也許教育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對於、父母來說,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花時間去認識自己的孩子。去了解、去觀察,才能叫做認識,而不是想當然,如果父母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可能只能看到孩子的某個特徵。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6張

就我個人而言,用的是持續的記錄方法,除了微信上的某些“曬娃”行爲,更多地記錄在私下爲孩子建立的單獨文檔(紙張本或者電子本都可以),儘量記錄真實全面,包括孩子某些階段出現的特殊言行,以及當時自己的應對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自己強化記憶,增加對孩子的瞭解,同時也反省自我行爲。

對孩子的優點,我們不妨及時誇獎,多加稱讚,但缺點則應該和孩子私下去溝通,也不要隨意對別人談論孩子的缺點,更不應該當着孩子的面。

這樣的好處在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同時讓孩子覺得父母非常尊重他。

我聽過關於趙薇的一個訪問,那時候她被普遍認爲是“人生贏家”,主持人問起她父母對她人生的影響,她提了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情:自己在學校是個特別調皮的女孩子,有一次家長被老師請到了學校,但是這次“訪談”之後,她神奇地發現老師對自己的態度變得很好。後來她問父親和老師說了什麼,父親說,沒什麼,就是和老師講,我家女兒有多乖,在家裏幫忙做家務,孝敬奶奶等等……在此之後,她就告訴自己,要成爲父親口中那樣的好女兒。

可見,孩子對於個人的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視的。如果一昧利用家長權威嚴厲要求孩子,過度使用挫折教育,可能就會和前面那位母親一樣,迎來孩子遲到的叛逆。而在人前人後及時維護孩子,給予孩子尊重感,孩子會給予同等的回報。

就像俗話所說的“感情需要培養”,父母有必要爲親子關係建立一個“情感賬戶”,不斷往裏面存儲情感。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多,你越瞭解孩子,你們的關係就越好。如果你常聽見“別人家的小孩”的故事,可能他們正在實踐這樣一件事情。

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背後的問題是你接受自已有多難 第7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