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要是提出要求得不到就會哭或者撒潑耍賴,而一旦要求得到滿足,就會喜笑顏開,但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耍賴,是孩子爲得到滿足而使用的方法。

耍賴的招式五花八門,最常用的就是哭鬧和打滾。

我們來看看這個視頻中,寶寶跟媽媽耍賴時的表現:

很“狡猾”是不是?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全世界的孩子都會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耍賴,以達到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

撒潑打滾?

不不不,那不是耍賴,那已經是在無理取鬧了!

耍賴是孩子可愛的天性,但過度,就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了。

孩子爲什麼會耍賴?

1表達能力有限下的情緒發泄

回想一下孩子第一次跟你耍賴的時候,他多大?

那時的他們並不會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意願,當語言表述不清時,孩子會加上動作作爲輔助。

而當語言和動作都不能令你理解他的意圖時,着急之餘就會大喊大叫、原地跺腳,繼而被自己急哭,直至大哭大鬧的發泄自己的情緒。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2需求得不到正確的迴應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而自我的,他看不到成人的辛苦和忙碌。因此他不明白,爲什麼只是想讓你陪陪他,卻被你不斷地推開和疾言厲色的訓斥。

回想你的小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可以得到爸媽的迴應,卻被煩躁的推開時,一盆冷水澆滅你的熱情。你的選擇是“原來你們不想知道我的心情,以後再也不找你們說心裏話了!”而他們的選擇是“發泄”。

3做爲引人注意的手段

當以上兩種情況成爲常態的時候,爲了引起你的注意、得到你的持續關注,孩子們就會“故意找茬”。哪怕打一頓、訓一頓,好過無視。

4嚐到甜頭後的要挾

當你心煩意亂、打過訓過、外加漫長的拉鋸戰都無濟於事之後,爲了圖個清淨:“滿足你,可以閉嘴了嗎?”

卻沒想到,自此之後,是無休止的戰爭。

因爲:“我總會贏你們的!”

Ps:

等到一切都已形成習慣,無理取鬧已經成爲理所應當時,《變形記》裏的問題少年就會出現。

我是這麼做的

面對耍賴的孩子,父母還要有點“狠心”。

常常有家長跟我說“你沒有孩子你不懂,他哭2個小時,嗓子都哭啞了,你還能狠得下心嗎?”

我想說的是“教育從來不可以重拿輕放,否則就是在告訴孩子:‘來吧,你終會戰勝我!’。”

我的衆多孩子中,也有哭鬧很久都收不住的。面對哭鬧,我是這樣做的: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第2張

1制止

“寶貝兒,你哭的我根本聽不清你在說什麼,能不能歇一歇,告訴我你爲什麼哭?”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弱,在形成習慣前不會一遍就成功。這時,你若大聲訓斥,充斥在他腦海中的,絕對不會是“我做錯了。”而是“媽媽吼我,媽媽不愛我了。”

所以,冷靜的告知不許哭鬧的原因,並進行一段時間的冷處理是正確的選擇。

2冷處理

“好吧,我知道你很難過,需要發泄一會。那你先哭着,我就在你旁邊忙我自己的事,你哭完了叫我。”

制止無果後,允許孩子發泄,是對他難過的情緒的一種認同。而認同,是繼續溝通的第一步。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第3張

3持續關注

“嗓子都啞了還哭啊,我看看,眼淚也快乾了。來,喝口水補補,喝完再接着哭。”

冷處理,不代表非要讓他自己待在一個房間。你也可以用行動告訴他:‘我非常在乎你的身體,但依然不能容忍你的行爲。’

4表示關心

“都這麼久了還難過啊,可憐的喲。來,我抱抱,你一邊哭一邊陪我做事。”

給個臺階下啦,人家也是要面子的!矯情到最後,就變成求抱抱嘍!

耍賴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就是病,得治! 第4張

5轉移注意

“哇,我一隻手抱着你,一隻手做事很不方便哎,你幫我。”

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不爲眼前無法處理的事情糾結。當他情緒平穩時,再來和他一起解決,就不會出現不可控制的宣泄。

6冷靜溝通

“寶貝兒真厲害,一邊哭着一邊還能幫我做事。好了,現在能告訴我爲什麼哭了吧?”

溝通需要一對一,否則孩子會有被夾擊的感覺,排斥溝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傾聽,代表有認同,不是認同他的行爲,而是認同他的情緒。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冷靜之後的他,不用多說也會知道,自己剛剛的行爲有多糟糕。

最後,溝通好的結果一定要遵守,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