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更有效!

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更有效!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週末聽朋友聊了她家小朋友的一件小事。

朋友有個6歲的兒子金金,和這個年齡的所有小男孩一樣,金金活潑好動、淘氣頑皮,充滿了想象力和活力。金金特別喜歡畫畫,朋友就爲他買了一套兒童的繪畫工具,並準備了一件畫畫時穿的罩衣,防止顏料把衣服弄髒。但是不管媽媽告訴金金多少遍“畫畫前一定要把罩衣穿上,不然衣服弄髒了很難洗乾淨”,金金總是不肯在畫畫前乖乖穿上罩衣。

直到前不久,金金又一次不穿罩衣、把自己的天藍色毛衣弄髒後,媽媽要求金金自己把毛衣洗乾淨(之前金金已經會洗襪子、毛巾),不然週末就不帶他去動物園。金金花了半個小時,毛衣上五顏六色的顏料仍舊沒有洗掉。

媽媽問他:“金金,現在你知道,爲什麼爸爸媽媽讓你畫畫前一定要穿罩衣了嗎?”

金金:“因爲衣服弄髒了,很難洗乾淨。”

媽媽又問:“洗衣服累不累?”

金金點點頭,說:“洗衣服又累又不好玩,我以後畫畫前會穿罩衣的,不把衣服弄髒了。”

在那之後,每次畫畫前,金金果然都會自己乖乖把罩衣穿好。

金金的變化,讓我想到了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故事。1968年美國愛荷華州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老師Jane Elliott,她想告訴小朋友們種族歧視是不對的,但是她發現僅僅通過語言,無法讓小朋友們意識到種族歧視的可怕,她爲此設計了一個實驗。

她把班上39位小朋友分成兩組,19位小朋友標識爲藍色眼睛(或淺色眼睛的)小朋友,他們會享有特權,比如下課時間可以再延長一些,午飯享有額外的食物等等。另外19位標識爲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他們的待遇就比較差,例如做錯事會被雙倍處罰等等。

沒想到才實驗當天下午,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就開始嘲笑並欺負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速度之快讓老師覺得很意外。

第二天,老師將實驗顛倒來做。讓咖啡顏色(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開始享有特權,而藍色眼睛(或淺色眼睛)的小朋友遭受差別待遇。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並沒有嘲笑或欺負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們。原因是他們嘗過被嘲笑、被欺負的感受,知道這樣的感受並不愉快,從而產生了同理心。

金金從不聽話、不願穿罩衣,到畫畫前會自己主動穿罩衣,也是因爲他產生了同理心。

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更有效!

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一個人對他人情緒、情感的一種理解、認同,也是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將心比心”。

同理心包括了三層含義:

1)換位思考,獲得他人的觀點。意思是姑且將自己的意見放在一邊,試着站在對方的立場試着去了解對方的觀點。

2)感同身受,體驗別人的感受。調動共情力,更貼近地去感受他人的恐懼、快樂、悲傷等感覺。

3)真誠迴應,關心對方的福祉。在感受到和對方一樣的想法和感受之後,還要更進一步給予他們積極的迴應。

同理心是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能敏銳的感知別人的快樂與悲傷,能更體諒別人,他就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而好的關係是一個人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家長可以先嚐試這三個方法:

1.引導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是同理心的開始。只有用心傾聽,才能去觀察和理解對方的話語及情緒,纔能有效地感受和迴應對方。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聽別人說完話後,用自己的話再重述一遍內容、或者嘗試把聽到的內容概括出來,看看孩子是否理解說話者。反之亦然,家長聽孩子說完話後,也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訴孩子,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孩子想表達什麼。你們可以用到這些句式:“如果我聽的沒錯,你……”、、"就我理解,你似乎……"、"你是說……嗎?"

注意,在傾聽過程中不要妄下結論,給他人貼標籤、亂提建議或者打斷對方。如果你還能聽明白,不能理解對方,可以說"你再跟我說說……"之類的話。

2.啓發孩子換位思考

遇到事情,讓孩子多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有什麼感受?

平常爸爸媽媽和孩子溝通時,建議可以常常用這樣的語氣表達你在意他:”媽媽/爸爸理解你,你很難過/沮喪/傷心/矛盾/苦惱/氣憤……“對孩子表達同理心,因爲父母對孩子的理解,也能幫助孩子去理解別人。

3.創設虛擬情景。

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看電影、和孩子一起閱讀,在這過程中,幫助他們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他們的感受。

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寶寶在互動活動中瞭解各種人物的想法,引導他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比如在玩娃娃家時,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小公主生病了,你看,她好難受啊!寶寶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照顧她吧!”

蔣勳說過,“柔軟是智慧。能柔軟就有包容,能柔軟就有慈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其實就是在培養一顆柔軟的心。內心柔軟的人,對生活,對生命,會擁有更多的善意和溫情。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