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寵愛孩子和溺愛的真正界限在哪裏

寵愛孩子和溺愛的真正界限在哪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溺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你知道把握愛孩子的尺度嗎?要知道溺愛,懸在孩子頭上的一把利劍。下面來看看寵愛和溺愛的真正界限在哪裏?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卻分不清自己的愛有沒有過度,自己覺得是在疼愛孩子的行爲,殊不知,在外人看來,已經很明顯是溺愛了。那麼,寵愛和溺愛的真正界限在哪裏?

愛孩子的同時,如何讓孩子也懂得去愛去付出呢?

我們來看看實際生活中的兩者分別是如何做的吧!

溺愛VS疼愛6種形式比較

?1.輕易滿足VS適當拒絕

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現在的家庭物質條件好了,這種現象在超過60%的家庭出現。

疼愛:分清對與錯,提倡適當滿足、適當拒絕;先說好,再說不;約定的執行有彈性。這不是無條件滿足,孩子也容易接受這種約束。

?2.特殊待遇VS人人平等

溺愛:體現在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點菜都點孩子一個人喜歡吃的……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不會關心他人。

疼愛:提倡平等,自然不會把孩子當做小皇帝了。不過,我們對很多物質享受看得較淡,比如生日蛋糕自己吃不吃覺得無所謂,而孩子有蛋糕吃很高興。所以,某些不同的待遇是正常的。

寵愛孩子和溺愛的真正界限在哪裏

?3.生活懶散VS建立規則

溺愛: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疼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倡有規則、約定,不是完全放任,只是建議規則要適合孩子的特點,執行時靈活有彈性。利用一切場合和機會進行有意識地培養。

?4.包辦代替VS提倡自理

溺愛: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也很難有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等品質。

疼愛:提倡孩子自理,是把孩子當作普通人,讓他承擔起作爲一個普通家庭成員的責任。比如,孩子自己的襪子自己洗了沒有,家裏面共同的大掃除孩子參與了沒有。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適度參與共同的家庭勞動,並不是只會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幫助孩子完成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凌駕於其他家庭成員之上的特殊個體,自己只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普通家庭成員。

?5.害怕哭鬧VS鼓勵宣泄

溺愛:許多家長害怕孩子哭鬧,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孩子,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不順心時以哭鬧、躺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都是從小遷就的結果。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不順心就哭鬧的孩子長大不能明辨是非,沒有責任心。

疼愛:鼓勵孩子宣泄情緒,情緒不好的時候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不去較真,不去火上澆油。另外,改善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減少孩子哭鬧的根本方式。

?6.當面袒護VS溝通達成一致

溺愛:有時父母教育孩子,老人也會站出來說話:“孩子還小,不能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沒他做得好呢!”或者夫妻意見不一致,一方管孩子,另一方護着孩子,幫孩子說話。這樣孩子當然是“教不好”啦!因爲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疼愛:當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家中其他成員都應該流露出支持的態度,要配合默契,不讓孩子發現內部的分歧。即使意見不統一,也不立即干預,可以揹着孩子多溝通,統一思想,統一方法。這樣既維護了家庭的和睦又不至於讓孩子分不清是非。

看出來了嗎?

健康的疼愛指父母對孩子的愛中表達出較多可感知的、不加掩飾的愛,讓孩子在情感和物質生活中感到不匱乏。但這種疼愛不妨礙必要時對孩子說不,與父母清晰表達是非觀、界限感可並行。

不健康的溺愛,則是放縱和縱容,對孩子的欲求不加區分,只要有能力滿足有求必應,沒能力也勉強迎合。

父母出於什麼心理溺愛孩子的? 1.爲了擺脫自己的不安

一個人成爲父母后,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不自主地激發起自己過往的心理感受。比如,有的家長童年很窮,他們就會怕孩子吃苦,孩子只要有物質上的需求,他們就一味滿足;比如,有的家長童年曾經有過被拋棄的經歷,他們就可能會格外恐懼和孩子分離,對孩子寸步不離。這類父母,是在所謂的“愛”中,以孩子作爲道具來擺脫自己的不安。

2.對孩子的心理補償

這些家長或者已經離婚,或者孩子身有缺陷,對孩子有一種歉疚感,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從而溺愛孩子。另外,有的家長因忙事業等沒能充分陪伴孩子,就在物質方面實施補償。這種心理補償常常不被父母意識到,有時即使意識到了也被認爲是理所應當。

3.家庭關係中把孩子放首位

越是以孩子爲中心的家庭,孩子就越以自我爲中心。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在第一位,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是不對的,而且孩子總是在不斷成長的,過多的關注也會束縛孩子。

拒絕當溺愛家長5條標準 1.拒絕就是幫他們心理成長

家長需要尊重和滿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孩子的要求有時的確有不合理之處,比如沒完沒了地玩手機,看電視。這時,拒絕也是幫助他們心理成長。如果孩子的要求既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要試着好好和孩子商量、談判,和孩子達成妥協。

2.父母要有原則底線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具體地去設置一些邊界和限制,而且制定了規則就要認真去執行。有時碰到特殊情況,規則有所改變,就要和孩子解釋,爲什麼要改變規則。這樣讓孩子明白其中的理由,以致下次不會再打破規則。

3.伸出援手≠替孩子做事

孩子只有在經歷痛苦和失敗的過程,纔會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也會爲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來。家長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替代他做事,剝奪孩子爲自己負責的權利。這是一種負責的愛,也是在培養一個負責任的孩子。

4.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他們會靜下心來,分析孩子此時的感受,而不是想當然地替孩子做決定。他們願意花更多的心思陪孩子一起解決困難,獲得成長。所以,真正的愛,付出的反而更多,溺愛實在是最簡便的愛!

5.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爲了避免孩子被寵壞,家長還可以教育孩子要幫助別人。在家裏可以給孩子分一些家務活,讓孩子們完成;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們明白,他們不僅僅是汲取東西,他們還可以給予別人一些東西,並從中獲得分享和幫助的快樂。

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不想溺愛,我不應該溺愛,但疼愛和溺愛之間,往往只是一線之隔;考驗我們的,既是智慧,又是毅力,還有決心和力量。

常聽到人說:“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如果沒人教他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感恩,他就算長大了能懂什麼事呢?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要與更大的世界接觸,而不僅僅是在一個家庭小圈子裏成爲“王”。對孩子無止境的縱容,無下限的順從,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有些小樹叉必須要適當修剪。如果以後再有人說:“孩子不懂事,你就不能讓着他嗎?”我一定會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

被溺愛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兒?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這也太誇張了,至於和一個小孩那麼較真嗎?他要什麼給他什麼又能怎樣?讓我來告訴你,被溺愛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兒。

過分自我

曾在一次聚餐上遇見一個阿姨,她兒子已經上了大學,可是她又生了個二胎——一個小姑娘,自然是加倍愛護。小姑娘已經到了懂事的年紀了,可飯桌上只要是她愛吃的菜,其他人就不能動,如果其他人不經意夾了一口,她就會不滿意地哼唧,然後那位阿姨就立馬把菜再轉到她面前。

這種“特殊照顧”讓孩子會覺得“唯我獨尊”,其他人都要服從於他,滿足他的要求。作爲一個女孩,吃飯不用多淑女,至少應該有些教養。我記得兒時母親總是教育我,吃飯只夾自己這半邊部分,不能喜歡吃什麼就在菜裏面亂扒;要等長輩們都坐定了,一起吃,不能不可以用筷子;在圓桌吃飯,轉動桌子之前看看其他人有沒有在夾菜,等別人夾完再動......

如果有人覺得說教養太上綱上線,那麼我們來說說接地氣的現實問題。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過於自我,他說話辦事就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很可能導致朋友少,受到孤立,今兒形成內向陰鬱的性格。這樣的人能成什麼事兒呢?

嫉妒心強

曾有不少新聞報道一些小孩反對自己的父母生二胎,有的說要離家出走,有的說要自殺。很多人把這當做是小孩的鬧劇,一笑而過。但是真的有一位13歲的女孩用刀片割手腕的方式逼着懷孕13周的母親去打胎。看到這裏,你不再覺得好笑了吧?

爲什麼這麼多孩子反對爸媽生二胎,歸根結底是因爲他難以忍受自己不是“唯一”,不是“獨寵”。由此及彼,由家庭到社會,被溺愛的孩子無法接受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因爲他們習慣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享受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和誇讚。可是,如果有一個人奪走了他的風頭,他就會燃起熊熊的“嫉妒之火”

不懂感恩

被溺愛的孩子會把他人對自己的好全部當作“理所應當”。既然是你應該給我的東西,我當然不會心生感謝,“不懂感恩”也是這類孩子的特徵之一。他們習慣了接受給予,他們意識不到這種付出源自親人對自己的愛。一旦有一天,他們的訴求遭到了拒絕,心裏就會難以接受,對父母心生埋怨。

聰明的家長們,請告訴孩子,這世上,沒有誰欠你的,沒有誰理所應當地對你好。

以上是溺愛給孩子帶來的種種危害,哪怕僅有一種都足以給孩子未來的職場發展、人際交往帶來重重困難。親愛的家長們,爲了孩子着想,理性地養育孩子。正如有人所說“溺愛是孩子頭上一把劍”,年幼的時候它離孩子很遠,看不出有什麼傷害;隨着孩子越長越高,這把劍就離頭頂越來越近......

如果避免毀掉一個孩子?就從“拒絕溺愛,理性教育”開始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