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學說話要經歷什麼過程

寶寶學說話要經歷什麼過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一位爸爸媽媽媽,第一次聽見自己孩子說出第一個真正詞語時,心裏是不是像蜜一樣甜?但你知道嗎?寶寶學會說話,是一個複雜而曲折的過程。

是怎樣一個艱難過程?

寶寶學說話很簡單?不是的

人類語言習得,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

階段一:聽,練習辨音

打從一出生,嬰兒們就自帶能夠識別聲音的能力:他們不僅能夠區別語音與其他聲音,還能分辨出所聽到的語音中所有的音素。

心理學家Peter Eimas和Peter Jusczyks發現嬰兒在吸吮奶瓶的時候,對於播放錄音的「pa」音和「ba」音有不同的反應,因而推斷嬰兒能夠區分相似但是不同的音。

Patricia Kuhl教授的研究讓我們對這個階段的嬰兒有更多的瞭解。她發現嬰兒有個神奇的能力:6~8個月以前,他們能聽出所有語言中的音,哪怕他們的母語中並沒有這個音。

比如一個出生在日本的小寶寶,在6個月以前也能區分「ra」音和「la」音(日語中R的發音與英文中R和L的發音類似,但是介乎兩者之間)。

慢慢地他們越來越多地表現出自己母語中出現的音(學名:音素)的偏好,對母語語音感知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對於非母語語音的感知在慢慢退化。

而10個月之後,嬰兒變得跟他的爸爸媽媽一樣,只對母語的語音敏感。(Kuhl etal., 2006)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Steven Pinker總結:

嬰兒一定對聲音進行了直接分類,通過校正自己的語音分析模塊來對應母語中的音素,而這個模塊正是單詞和語法系統的學習端口。

換句話說,他們在還不瞭解語義的情況下,硬是記住了母語中出現的音,並做了分類、歸納。

階段二:學習詞彙

六個月大的時候,小寶貝開始能夠聽懂單詞的意思。而在8~18個月之間,寶貝們開始出說出他們最初的字。

一方面,他們通過聆聽,進一步積累詞彙,並關聯體驗到的概念。

另一方面,他們依然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練習,並掌握髮音的方法。

比如5~7個月的時候,嬰兒開始以發出各種聲音爲樂——這其實也是他們在練習如何控制和運用發音的器官。

寶寶學說話要經歷什麼過程

一般到7~8個月的時候,你能聽見寶貝發出真正清晰的音節,如「BA-BA-BA」。

到1歲左右的時候,孩子開始陸續說出「奶」「水」「要」等單個詞彙。

而18個月時,嬰兒的語言能力開始突飛猛進。

據說他們平均每兩個小時就學習一個單詞,並將這種速度一直保持到青春期。(Pinker,1994)。

詞彙量的增長,也反映出嬰兒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

比如他們發現這個世界很多事物的組成部分和排列方式,能夠與大腦中的某組觀念或事實形成一一對應的關係(心理學術語是「表徵」)。

更妙的是,這種表徵還能夠用特定的詞彙或者句子來命名。

雖然已經學會了用詞彙命名事實或者觀念,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寶貝所說的字的意思,與大人說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大相同;他們說了一個字並不代表他們完全理解了這個字的意思。比如 :

過度泛化。比如孩子可能用「狗」來指代所有會跑的四隻腳的哺乳動物。

過度侷限。比如孩子用「狗」這個詞彙,來指代自家的那一隻寵物狗。

如果你發現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並不需要擔心。

隨着孩子的生活經驗不斷擴展,在不同的狀況下都聽到同一個詞(比如玩伴或者家人、繪本上的棉尾灰兔,或家裏的寵物狗都叫彼得,他能推斷出彼得是一個名字),

同時也聽到周邊的人們給同一個物體貼上多個標籤(比如家裏的寵物狗,又被叫作彼得、哺乳動物、金毛狗、動物、生物),

他們能夠更精確地確定一個詞彙所覆蓋的範疇。

階段三:學習造句。

從18個月大的時候,孩子開始能夠把兩個詞組合在一起,說出簡單的句子,比如「寶寶喝」「不睡覺」。

2歲多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能說出有主謂賓、結構完整的短句,類似「媽媽給我買的。」「我不想吃飯。」。

而3-4歲,孩子們已經能夠自如且正確地運用語法,說出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長的句子了,跟他人的交流也越來越順利。

有一次一個家長跟我轉述了2歲8個月孩子的描述:「老師今天很生氣,好像噴火的小野!」(注:小野是一個繪本的角色,據說是一隻一生氣就會噴火的小恐龍。)我一直印象很深刻。

這個小朋友把觀察到的老師反應,與自己過往聽過的故事的主角進行了類比,

還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又精準地重現了當時的場景 —— 這實在是一個很複雜的思維過程。

這也提示我們不要忘記:

孩子頭腦中的語言比能說出來的語言要豐富得多。小孩子本能地吸收他們所聽到的內容,並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所以有時候家長們也會很驚訝「這個詞你是從哪裏學的?我們在家裏從來沒有這麼說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