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分不清拿和偷的區別怎麼辦

孩子分不清拿和偷的區別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分不清“拿”和“偷”,家長別急着斥責,這樣做利於心理髮育。隨着自主性的增強,曾經那個聽話的小寶寶已經不再那麼聽話,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孩子分不清拿和偷的區別怎麼辦

當他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第一反應就是佔爲己有,這也是人性使然。

但是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並不能清楚的分辨哪些東西能佔爲己有,哪些不可以。

這時如果家長不及時干預,孩子很有可能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從而影響一生。

小花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今年5歲了。

有一天放學回來,媽媽發現她的書包裏有一個好看的髮卡。

於是便詢問小花髮卡是哪裏來的,小花很天真的告訴媽媽:“這個髮卡是同班同學的,放學的時候她把髮卡落在了教室裏,我覺得很漂亮就裝進書包帶回來了。”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能怪孩子,這時她們沒有自制力,也不能特別清晰的分辨出這種行爲就是大人嘴裏的“偷”,需要家長及時教育,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物權感”。

一、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心理髮展階段

1、2-5歲:學齡前的孩子對物權概念不是很清晰,他們只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喜歡的,而不瞭解物品的歸屬感。

或許有部分心理髮育較爲成熟的孩子會察覺出,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是很快這種感覺會被佔有慾擠走。

應對方法:針對這時期的孩子,家長要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不要因爲孩子年齡小就放任他們去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越早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孩子未來的行爲規範幫助越大。

2、5歲以上的孩子

學齡期的孩子已經能夠分辨出物品的歸屬感,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發生拿別人東西的現象,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要分辨出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爲這個東西自己沒有家長又不給買,還是單純的覺得好玩兒?

二、如果發現有“偷竊”的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解決

1、 從小抓起,儘早爲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如何能夠從小就讓孩子擁有物品的歸屬感呢?

在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如果別人的小朋友想要拿自己的玩具,家長不可以私自做主,直接把孩子的玩具拿給別人玩。

而應當主動詢問孩子的意願,是否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朋友。如果孩子願意分享,我們要說一聲謝謝,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應當強求,或者動用家長權威。

這樣做的家長,既做到了尊重孩子的意願,又教會了孩子物權概念,一舉兩得。

孩子會在生活點滴中摸索出自己的觀念,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如果是屬於別人的東西,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夠分享得到。

2、找出“順手牽羊”背後的原因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出品行不端的事情,在發現孩子有偷拿別人物品的行爲時,多數都會表現出震驚、痛心、憤怒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同時也會對孩子非常失望,對自己的教育產生挫敗感。

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大可不必過分擔憂,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上。

家長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並且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措辭,不要把“盜竊”、“偷”這些不太好聽的詞掛在嘴邊上。

有效的溝通時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因此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才能搞清楚背後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確是因爲想要這個物品,而自己有沒有能力購買時,家長要爲孩子提供得到心儀物品的機會

比如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每次可以付給孩子5元錢。以這種方式給孩子提供一個機會,而不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

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歸屬,更能體諒父母賺錢的不容易,以後也不會再大手大腳的花錢。

3、給孩子“糾錯”也要有方法

發現問題以後,家長要讓孩子清楚自己哪裏做錯了。如果未經允許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錯在哪裏,爲什麼錯以及以後應該怎麼做。

就像小花拿了同學的漂亮髮卡,家長應當告訴孩子未經別人同意就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種行爲是不對的,因爲這個髮卡即使再漂亮也並不屬於你,如果你喜歡,可以跟爸爸媽媽說,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從小培養良好家庭氛圍

在孩子幼年時期,很少與外界產生聯繫,也就無法得到鍛鍊。那麼,家長應當充當這一角色,和孩子進行互動。從小就培養孩子,不要亂翻大人的東西。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有邊界感,不要任意給孩子的東西做決定,比如哪個玩具可以給小朋友玩,房間可不可以進等要經過孩子允許。

如果家長無法做到尊重孩子,那麼即使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是無用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對孩子產生影響。

很多孩子在家裏就是小皇帝,隨着心情把家裏的東西翻個底朝天,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爲的不妥。

家長也因爲孩子尚年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情就過去了,這種心理暗示就助長了孩子的“霸道”,認爲所有的東西只要自己有意願處理,就可以隨意處理。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時偷針,長大偷金。這種結果就是家長的不作爲導致的,如果不能夠把物權意識嚴格的從小建立起了,等長大犯下大錯的時候再教育,爲時已晚。

四、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和忠誠的朋友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凱特的家裏只有媽媽和自己兩個人相依爲命,母女倆的日子過的很苦。

凱特有一天去超市買牛奶,無意中看到了一塊燻肉,立刻被吸引住了目光,因爲她太久沒有吃過肉了。凱特看四下無人,就偷偷把燻肉藏進自己的口袋裏,在沒有被任何人發現的情況下就拿回家了。

回到家裏以後,媽媽發現了這件事,她並沒有板起臉來痛罵凱特,也沒有自怨自艾覺得自己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而是心平氣和的和凱特說:“寶貝,媽媽只給了你買牛奶的錢,爲什麼這裏有一塊燻肉呢?

凱特低着頭說:“媽媽,我沒有付燻肉的錢,直接把它拿回來了”。

媽媽對凱特說:“寶貝,你想吃這塊燻肉是嗎,沒有關係,媽媽現在可以帶着你一塊回到超市去,我們把這塊燻肉的錢付了,然後回來再享用好嗎?”

凱特乖巧的點了點頭。

在超市裏,媽媽帶着凱特走到收銀臺,和收銀員講了事情的經過,告訴他凱特忘記了口袋裏還有一塊燻肉,現在回來付錢。

收銀員表揚了凱特的誠實,凱特內心很不安。回到家裏立刻和媽媽承認了錯誤,並且表示以後再也不會做類似的事情了。

這件事裏媽媽的做法堪稱是教育典範,她小心翼翼地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又恰到好處地處理了“偷”這件事。

孩子無心的一個舉動,家長的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到事情的結果。

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機會,而不是暴躁的鎮壓孩子。我們是孩子強大的後盾,忠誠的朋友,正確的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