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14道題自測孩子是否有孤獨症

14道題自測孩子是否有孤獨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只是對兒童孤獨症傾向的一種簡易居家自測,假若結果表明孩子有孤獨症傾向,應立即去專科門診進行全面檢查,以便及時治療。

14道題自測孩子是否有孤獨症

孤獨症,還是一個謎

如果寶寶過了兩歲還不會說話,可能就有人懷疑,他是不是“孤獨症”;對於那些很少在戶外活動,整天都被關在家裏的寶寶,好心人也會提醒父母,這樣養出來的孩子當心會得“自閉症”。

“孤獨”、“自閉”,這兩個形容詞居然也是“病”?

詞條:孤獨症

孤獨症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自閉症,是一種發生在嬰兒時期的特殊的精神障礙,被歸類爲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爲模式。

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爲、興趣和活動爲特徵的精神疾病。

“孤獨症”,是1943年美國小兒科醫生肯納在他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應用,這是醫學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現“孤獨症”這個詞,迄今爲止,還沒能真正找到孤獨症的病因。過去曾經認爲,其病因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經過數十年的廣泛研究,現在已經證實孤獨症與父母教養方式無關,而是遺傳基因、腦部疾病或創傷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目前國內外專家多傾向於與先天因素和妊娠與分娩合併症有關。

常見症狀

* 在出生兩歲半前發病;

* 人際關係上存在障礙,如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語言方面障礙,不少患者都是在快2歲時,還不會說話;

* 與人避免視線接觸,即他們的眼光總是飄忽不定,即使是面對着他時,眼光也不會定在你的臉上;對外界的刺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永遠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 大多有固定的行爲,如玩具有固定的玩法,也常有轉圈、拍手等固定的身體刺激行爲等。

說明:在以上列舉的孤獨症的主要症狀中,因患兒之間個體差異較大,所以並不是每一個孤獨症患兒都同時具有所有的症狀。

居家自測

1 與其他兒童一起遊戲和交往感到困難。

2 對聲音和語言感到遲鈍。

3 厭惡學習。

4 對各種危險,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亂跑缺乏應有的認識。

5 已經養成的習慣就堅決不改變。

6 不愛說話,有時寧願用手勢表示意願也不用語言表達。

7 常常無緣無故地微笑。

8 不是像一般的幼兒那樣弓着身子睡覺,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腳睡。

9 精力異常充沛,有時要半夜醒來,一直玩到早晨,次日仍不疲倦。

10 不願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觸。

11 對某件事物可能產生特殊的愛好和依戀,抓住不放。

12 喜歡旋轉圓形物體,而且可以長時間做同樣的動作。

13 重複、持續地玩一些單調的遊戲。如撕紙、搖鐵筒中的石塊等。

14 怪僻孤獨,不愛合羣。

方法:每題用“是”或“否”回答。

結果:答“是”,計1分;答“否”爲0分。累計分數達8分以上,說明孩子有孤獨症傾向。

說明:這只是對兒童孤獨症傾向的一種簡易居家自測,假若結果表明孩子有孤獨症傾向,應立即去專科門診進行全面檢查,以便及時治療。

早期干預

因爲孤獨症發病在幼兒早期(3歲之前),這個階段正是大腦發育的高峯時期。所以有針對性的心智行爲訓練有可能幫助很多孤獨症兒童發掘出潛在的智能。這是目前中外醫學界普遍認同的治療方式。早期確診對患兒的治療意義重大。一旦父母發現寶寶有孤獨症傾向一定要儘早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通過早期干預使孤獨症兒童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兒童可在學前期進入學校學習。

對孤獨症兒童的治療和早期干預,離不開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

干預措施1:與教育“掛鉤”

教孩子學習生存的技能和與人交往的規則、方法

設定的目標應貼近孩子,同時把這個將要達到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目標,一點點地、分步驟去實現,使他們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後反覆練習,將成果鞏固下來。

讓孩子對交流感興趣

長久地和親近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親人的手勢、動作、語言、表情、相互表達和迴應的方式、交往的技巧;耐心地給孩子反覆示範,一次次地引領孩子模仿。

干預措施2:時刻和孩子說話

第一步: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動作

比如張大口、閉嘴、打哇哇、伸收舌、彈響舌、舔舌、咬舌、模仿發聲等等,以鍛鍊口、舌、脣、齒的靈活性。讓孩子知道聽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動作的意義——拍拍手錶示高興、擺擺手表示再見、拉拉手錶示友好。

第二步:“發單音”的訓練

從稱呼最親近的人“媽”開始學發脣音;在拍一拍、抱一抱、打一打的動作中學習爆破音;藉助孩子喜歡的食物和玩具學習一些詞彙。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的目光注視及與父母的對視,使之能模仿父母的口形發音。

第三步:學雙音詞語

當孩子的單音字說得比較好了,就可以着手教他學雙音節詞語了,並將認知滲透其中,依靠實物和圖片,教孩子會說“杯子”、“麪包”、“橘子”、“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