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父母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低聲教育和吼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這幾種性格的不同,很明顯。即不吼不叫、心平氣和地來解決問題。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父母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吼”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暴力

當孩子做錯了事,或者做事拖延、不認真,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吼叫,讓父母變成河東獅,無非是基於這兩點原因:

第一,從目的上,希望通過吼叫,利用自己的權威讓孩子強迫服從。聲音大,威勢壯,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依賴的人,看到父母板起臉來,他們大多由於害怕而服從,有的甚至忘記了哭泣。

第二,在心理上,一些家長則是潛意識地把孩子當成了私人物品,認爲可以隨意處置而不用付出相應的代價。你幾時看過一個家長對同事吼、對朋友吼?但爲何對最親密的孩子進行斥責就能脫口而出,就是這個原因。

從實質上來看,之所以對孩子進行吼叫,還是因爲父母把與孩子的關係變成了對立的、分割的關係,而沒有處於對等的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一時奏效,難以持久。吼叫後對孩子來說的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可能會馬上寫作業,或立刻停止遊戲等行爲,但下一次他依然如此,而且一次比一次難管。

從心理學上來說,“吼”本身就是一種不好好說話的表現,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對於父母來說,吼叫可能只需1分鐘,而且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卻可能貫穿一生。

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童年經歷,說其就是在吼聲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如今看到父母仍然覺得有隔閡,不願意過多交流工作和婚姻上的事,而且自己非常不自信,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她認爲這和父母兒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

那些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懦弱,沒主見,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和開拓精神;

敏感多疑,優柔寡斷,自信心差;

性格孤僻,不善於人際交往;

脾氣暴躁,不服管,紀律意識差。

而對於父母來說,經常以吼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心裏未必好過,常常背上沉重的包袱。一位寶媽說:“我每次訓完孩子半天心裏都不舒服,想想有時候孩子也沒有大錯,是我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他爸就說我拿孩子的錯誤折磨自己。”

低聲教育的孩子更自信、從容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心理學家對錶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這是因爲父母低聲教育,孩子的迴應往往也是低聲的,雙方情緒穩定,能在理智平和的氛圍中解決問題,也避免了孩子“反吼”父母的情況。

一位寶爸對此深有體會,他平時沒有守着孩子寫作業的習慣,而是鼓勵孩子在不會的時候再來請教。剛開始寶爸發現孩子思路錯誤會立刻糾正,吼叫孩子,孩子當然很不高興,認爲父親專權、聽不進別人的想法,雙方不歡而散。

後來這位寶爸改變了策略,無論孩子思路正確與否,他都先耐心聽孩子講完他的思路,然後提出一些疑問,等待孩子自己發現錯誤,孩子主動思考後既改正了錯誤,也鍛鍊了思維能力,對該類型的題目也印象深刻。寶爸總結道:“不要以吼叫的方式打斷孩子的發言,聽孩子把話說完,哪怕自己並不認同,聆聽和低聲引導,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有理不在聲高,與孩子爭一時長短,終究還是要解決問題,低聲教育是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來看待。孩子在心智和思維方式上肯定有不如大人的地方,這需要家長耐心地引導,而不是一味發脾氣。

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易接受,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攻克難題上,而不是和家長的情緒藏貓貓或者對抗,我們要解決的是孩子面對的問題以及行爲偏差,而非家長失控的情緒,不是嗎?

低聲教育成長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呈現這些特點:

做事從容、淡定,謀定而後動;

性格溫和、好相處,共情能力佳;

自信、優雅、大度、包容。

對於父母來說,低聲教育可能開始會很難,但這種教育才是“有沉澱、有積累”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都有好處,家長今後也可以省時、省力,而不用耗費體力和精神大吼大叫了。如果能平心靜氣,誰願大吼大叫呢?

如何對孩子進行低聲教育?

家長不妨沉下心來,掌握低聲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1、 降低語調

低聲教育首先就要求降低語調,父母要多修煉,在發脾氣之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儘量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用低聲調來和孩子對話。特別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低聲調能降低彼此的憤怒值,將焦點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

很多父母吐槽孩子犯了錯,卻對自己大吼大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轉,很大原因是父母對孩子吼叫慣了,孩子已經形成了防禦機制,試圖以同樣的方式來反制父母。而低聲調在起點上就淡化了雙方劍拔弩張的氣勢,值得采用。

2、 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吼叫往往會讓一個人喪失理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說話的語氣和措辭也會走樣,要麼是威脅恐嚇,要麼是人身攻擊,這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我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你個兒這麼矮,又不好好學習,你長大能幹什麼?”、“我看你只配去扛麻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要就事論事,不隨意擴大打擊面,更不能揪住孩子的短處不放。得到父母尊重、信任的孩子更加自信,獨立性也更強。“吼聲教育”其實是父母情緒的一種發泄,屬於廉價的“拿來主義”,並不提倡。

3、 提出的要求要具體

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具體,有實施性。比如逛超市時明確告知孩子,哪些東西不能亂碰,損壞會有怎樣的後果,要承受怎樣的代價,其他問題也是如此。

無需大聲威脅,也不用疾言厲色,態度溫和,有始有終,幫孩子解決問題。低聲教育就是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方向感,讓孩子能平靜地接受父母的建議,讓他能找到問題的出口,而不是思考如何對抗暴躁的父母。

4、 態度堅定

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是萬能的,低聲教育也有其副作用,那就是孩子辦事拖拉,有的還會和父母講條件。要知道,低聲並不等於低效,更不等於父母低聲下氣,這需要父母堅定的態度,或輔之以獎懲制度等手段,來促成教育目標的達成。

總之,低聲教育降低的不止是父母的音調,還有父母高高在上的心態,更是免除父母浮躁的教育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