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吼不罵孩子的情緒疏通法:觸摸憤怒背後的恐懼

不吼不罵孩子的情緒疏通法:觸摸憤怒背後的恐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淘氣惹事時,大人雖然很愛孩子卻也會氣得打罵。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父母揚起巴掌,製造一場令人驚嚇的親子衝突呢?

不吼不罵孩子的情緒疏通法:觸摸憤怒背後的恐懼

放學時間已經過了半個來鍾,剛纔還人多車多,擁擠不堪的街道很快安靜了下來, 突然馬路對面傳來一陣嘈雜聲:“看我不打死你!”一個60歲開外的阿婆揚起手裏的衣服,憤怒地追打着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小男孩被衣服絆倒在灌木叢,爬起來跑向馬路中間……

“不可以打孩子!”我被自己巨大的聲音嚇了一跳,只見阿婆瞬間停了下來,小男孩迅速從馬路上逃回林蔭道,另外一個看上去小一些的男孩不知所措地呆在那裏。我定了定神,見阿婆氣喘吁吁趕到孩子身邊,訓斥孩子,原來是祖孫三人。看着那位拿着衣服、拎着書包,辛苦不堪的老婆婆,心裏涌起一絲歉意,如此大聲的吼叫一定嚇着她了。

往前沒走幾步,見那祖孫三人也過到馬路這邊來了,阿婆一邊護着孩子一邊還在繼續數落,可想而知,這位瘦小的阿婆管不住兩個小男孩亂穿馬路的時候,一定是萬分恐懼。

我心生歉意地打招呼:“阿婆,剛纔對不起哦,嚇着你了!我怕孩子衝到馬路上太危險!”老人家連忙道謝,解釋說:“這兩個孩子太皮了,一點都不聽話,叫他們不要跑,馬路上都是車子呀,撞到不得了啊,想想都後怕呀!”

聽我表達了體諒,老人家眼眶紅紅地,接着說道:“我平時從來不捨得打他們的,爸爸媽媽有時候兇他們做功課,我總是勸他們要耐心點。但是你說這馬路上,一個閃失還得了,他們亂跑,我又追不上,真是怕得腳都發軟呀!”此時,身旁的兩個小男孩安靜地看看阿婆看看我,認真地聽着。

阿婆表達的是她的恐懼,對孩子生命危險的恐懼。

家長打罵孩子背後是深切的恐懼

我腦海裏一直浮現出阿婆憤怒追打孩子的畫面。老人家因爲擔心孩子亂跑被車撞,產生了極度恐懼,在那個當下極度恐懼迅速轉化爲極度憤怒,用“打死你”的暴力語言宣泄出來,就好像利器投向孩子,以致孩子慌不擇路,後果不堪設想。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憤怒的阿婆比馬路上的車子可怕多了。

像阿婆這樣由恐懼演變成憤怒,繼而對孩子施以暴力的狀況非常普遍。

多年前的一個事件讓我記憶猶新。在公園的兒童遊樂場,一位外婆失魂落魄地四處找尋剛纔還在玩滑滑梯的外孫,忽見外孫在旁邊區域的攀爬架上,外婆迅速衝上前去,一把把孩子拽下來,惡狠狠地戳着孩子的額頭,罵道:“你找死呀!你是不是想氣死我!下次再亂跑,被人家拐走算了!”

外婆氣還未消,慌了神的媽媽也正好找到這裏,一看見兒子,二話不說瘋了似地打孩子屁股:“叫你亂跑,我打死你!”旁邊好心的家長勸慰着,更多的家長表示同理:“小孩是要好好教訓,被拐走根本找不回來!”

成爲大人憤怒的對象,孩子很受傷

社會上孩子被拐賣的案件屢屢發生,“一不留神,孩子會被拐走”是家長們一致的深度恐懼。當外婆和媽媽一轉身發現孩子不見蹤影,恐懼就被激發了,而見到孩子的那一刻,深度恐懼迅速轉化爲極度暴怒,發泄到孩子身上。

對孩子生命危險的這份恐懼我們做家長的都能感同身受,所以我們會對那些因恐懼而把憤怒用暴力宣泄在孩子身上的大人,報以理解和同情。

但是孩子並不能體會大人對於“孩子可能被拐走”的恐懼,在孩子看來,自己僅僅因爲換了個地方玩兒,就被外婆和媽媽如此兇狠地詛咒打罵,孩子的內心該有多受傷。

面對因恐懼失控的大人,孩子有多麼驚恐、無助、羞辱、悲傷……作爲成人我們更需要用心去體會孩子在那一刻所受到的傷害,那是一種令孩子無力抗爭的傷害。

成人的恐懼情緒如果不覺察,就會不自覺地轉化成憤怒,恐懼有多深,憤怒的能量就有多強。而處於弱勢的孩子很容易成爲成人宣泄憤怒情緒的對象。

“打死你!”這句話多麼可怕,多麼殘忍!沒有人想要對自己的孩子如此殘忍,這不是我們內心真實的聲音。可是當恐懼轉化成憤怒時,這樣殘忍的語言, 暴力的行爲就成了不受控的利器,直接刺向孩子,傷害孩子。

其實每當成人的恐懼轉變成憤怒的那一刻,正是危險消散的時刻。就像那個亂穿馬路的男孩並沒被車撞,那個在遊樂場玩耍的男孩並沒被拐走,孩子的身體毫髮無損,生命的危險已經過去,本應慶幸,可是成人的恐懼卻往往放不下。

接受恐懼,表達恐懼

恐懼的確不容易放下,就像追打孩子的阿婆說的那樣:“想想都後怕呀!”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辦法,釋放我們的恐懼,不讓它轉變成憤怒。

有兩點可以幫助我們。第一點是接受自己的恐懼,誰都可以害怕,害怕並沒有什麼錯。第二點,需要把恐懼表達出來,對自己對他人都可以:“我太害怕孩子受傷!”、“我太害怕失去孩子!”這纔是我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一旦表達出來,恐懼就會被釋放;一旦被釋放,就不會再轉化成憤怒。

當孩子聽到大人直接表達的是恐懼,比如“外婆害怕你受傷”、“媽媽害怕你走丟”,而不是那句可怕的“打死你!”那麼已處於安全中的孩子就會體諒大人的感受,懂得不可以亂穿馬路,懂得換個地方玩兒要知會大人。

其實真正重要的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積極消除安全隱患,而不是讓孩子處處心生恐懼。

小心照顧自己的情緒,是恐懼就表達恐懼,別讓它轉變成憤怒的利器,刺傷孩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