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照顧孩子很消耗耐性。不知媽媽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因爲孩子的鬧騰,一整天下來,又累又煩,自己的事沒幾樣能完成的。越想越氣,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然後一時沒控制住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再然後孩子不安地哭了,再再然後媽媽又不再耐煩。這彷彿一個魔咒,情緒失控的媽媽在一個死循環裏轉着。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孩子沒有獨立的認知,很多行爲都是憑本能活動。他們自身尚未完善的自控能力,容易讓媽媽情緒波動。照顧他們需要媽媽更多的耐性,所以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管理。

1、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因爲壓力過大,經常處於焦慮、抑鬱狀態中。在陪伴孩子時,哪怕孩子一丁點小吵鬧都可能引起他們情緒不穩定,進而將孩子作爲自己情緒的發泄出口。對孩子大吼,咒罵,甚至有過激的肢體動作。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年輕的媽媽在寶寶滾落到地上後,立即用腳狠狠踢孩子的背部,腳踢動作力道很大,毫不留情。隨後,這位年輕的媽媽用力拎起孩子,對其施展拳頭,同樣拳拳用力。

看完視頻第一反應:是親媽嗎?

最後警方通報,是親媽來的,那位媽媽有一段時間精神狀態不佳。一時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動手了。

那麼小的寶寶,被打還不會叫痛,怎麼能下得了手呢?

是呀,怎麼會下得了手呢?

我一直都堅持認爲,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你說那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肯定愛吧。怒氣發泄過後應該也很後悔吧。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第2張

既然會後悔爲什麼當時沒控制住呢?是情緒,不穩定的情緒戰勝了理智。

嬰兒時期的寶寶無法懂得媽媽的言語。這個時期的寶寶跟母親的交流更多是通過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所以母親說話的語氣,肢體行爲和情緒很容易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

如果母親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時而暴躁易怒時而對孩子和顏悅色。小小孩子會感到無助,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是無法健康成長的。

2、父母有時情緒不穩定源於對孩子有一種控制思維,一旦孩子超出我們可控制的範圍,就會焦慮。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時刻,明明剛剛收拾好一切,才轉身功夫,彷彿暴風過境,一片狼藉。想想沒涼的衣服,沒拖的地,沒來得及收拾的廚房,感覺自己快要瘋掉了。

我有!

一歲多的弟弟很頑皮,日常他所看到的接觸到的東西,能扔的輕鬆地扔掉,不能扔的也毫不猶豫地摔壞。玩具永遠被撒得到四處都是。

某天,在陽臺涼衣服,想着弟弟怎麼那麼乖,沒來搗亂。進屋子一看,手提電腦上的鍵一個一個被扣掉,撒得滿地都是;還有不知何時找到姐姐的水彩筆塗得到處都是。我明顯感覺到一股怒火從胸口往喉嚨竄,咬牙切齒,親子衝突即將一觸即發。

條件反射轉身走入房間,關上門。

是的,我需要冷靜。

父母對孩子有一種控制思維,一旦孩子超出我們可控制的範圍,就會焦慮。

每每弟弟搗蛋打亂我日常計劃,就會忍不住大聲呼喝,怎麼那麼頑皮,就不能消停一會,或者做出激烈的肢體動作,在短短几秒鐘之內,我從一個和藹可親的媽媽變成一個暴怒的陌生人。

一歲多的弟弟看着生氣的媽媽,那樣的媽媽很陌生,他很害怕,然後會哭。

事後非常後悔對他發火,很內疚,還暗自下決心,不會再有下一次。然而每次都覺得自己耐性比上一次增加了,然後又再發現自己的耐心還是不夠的。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第3張

孩子當然無法瞭解父母的日常,孩子按着自己的意願活動,只不過同時打亂了父母的日常計劃。當一切超出父母的控制,事情無法達到預期,大人就因自身的壓力而責備他。

對於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缺乏耐心,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耐性。

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孩子成長初學的開始。今後他的思想,性格,處事方面都來源於今天的你。

今天的你,對於無法掌控事情,容易情緒失控。孩子長大後也無法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一旦事情超了他可控制範圍,就會失控。

3、一個內心平和的,輕鬆的、快樂的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多會陽光,活潑的。相反如果媽媽經常情緒不穩定、易怒、整天扯着嗓門對孩子吼,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長大之後也註定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婷婷媽媽的不穩定情緒籠罩着婷婷整個成長階段。媽媽的負面情緒影響着她以後的人生。

當四歲的女兒將碗裏的飯不小心倒在地上,婷婷本能地咬牙切齒,狠狠地將手裏的碗筷摔到桌子上,拿起女兒的手用力地“啪”“啪”。旁邊的老公趕忙護着女兒:你瘋了嗎?老是這樣,你能不能控制下自己的情緒。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第4張

情緒稍得平復的婷婷懊悔地看着女兒紅透的小手,想伸手去牽。女兒本能地避開:媽媽是壞人。

聽到女兒的話,婷婷轉身跑進廁所,眼淚止不住往下流。看着鏡子裏的自己,她彷彿看到了母親的影子。那個她無論如何也愛不起的女人。

童年,婷婷父親長期在外工作,媽媽負責在家照顧她們。記憶中,媽媽稍有不順意,就會對着她們發脾氣。婷婷聽得最多的是“滾,我不要你了”,“你再這樣,我就踩死你”。發起脾氣的母親,言語一句比一句惡毒,肢體動作一次比一次激烈。

所以自小婷婷學會了看媽媽臉色,小心翼翼地討好。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第5張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看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最後發現就算你很注意,但在成長歲月裏母親刻在自己身上的痕跡在自己以後的生活裏總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

想要改變的你,在努力改變的成長過程中,自我性格完善的修行之路會更長更坑窪不平。別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你卻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做到。

4、父母不穩定的情緒對孩子有很大負面的影響,如果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媽媽們需要懂得調節自己情緒。

適當示弱

“媽媽應該竭盡全力讓孩子過得好”,所以很多時媽媽即使累即使忙不過來,也拼命去做。這種過於拼命的行爲會令媽媽們心裏的委屈不斷擴大,負面情緒越積越多,一朝爆發,會將孩子傷得體無完膚的。屆時你的“想孩子好”反倒變成了“讓孩子過得不好”。所以,累時,不想做時,偶爾甩手讓別人代勞,也是可以令媽媽們心情得到舒暢的一種方法。

自我排解情緒

在想對孩子發火之前,可以通過深呼吸來試着讓自己的心情得到平靜。很多時大人暴怒是一剎那觸及自身負面情緒的臨界點。過幾秒,只需忍幾秒,你會發覺剛纔自己的行爲很不可理喻,自己明明不想如此對待自己的孩子。

帶孩子的媽媽更需要懂得情緒的管理! 第6張

如果多次深呼吸不行,可以試着找些事情做,轉移注意力,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過一會再回到孩子身邊,會心平氣和很多。

給自己打預防針

計劃好需要完成的事,如果讓孩子打亂了。可以適時給自己心理暗示:不是什麼着急的事,晚點完成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心理暗示,你會發現下次孩子再打亂你的計劃時,你只會無奈地笑笑,等下再做。而不是掄起手想打人罵人。

做個好媽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哪個女人天生就應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應該是我們陪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